
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pdf
6页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整合1.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无线电科学家——麦克斯韦尔与赫兹麦克斯韦尔 :电磁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与法拉第共同构筑了电磁学理论的科学体系赫兹 :通过实验证实电磁波确实存在,为麦克斯韦尔的电磁波理论提供科学依据2. “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广播的先驱 ——费辛顿“广播之父”——德佛雷斯特3.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①实验性广播电台的出现广播时代的开端:1906 年圣诞之夜,费辛顿播放圣诞歌曲和圣经,1909 年,加州圣何塞以及其他城市,陆续出现私人电台特点 :试验性、缺乏财政支持、电台功率小、主持人相互认识②第一批广播电台诞生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西屋电气公司KDKA电台 世界广播的诞生日:1920 年 11 月 2 日③无线电行业的利益之争马可尼公司:行业老大(原)西屋公司( 1886) :接收机专利权通用电器公司(1892) :交流电发射机专利权美国电报公司(1885) :音频管专利权④利益划分通用和西屋 :生产无线电设备,由RCA 出售美国电报公司:制造广播发射机1926 年仲裁结果 :美国电报公司拥有对电台间网络设施的垄断权,同时退出广播业务领域而它的旗舰广播台WEAF 则以 100 万美金的价格出售给了RCA。
⑤广播广告的发明第一个商业广告:昆斯堡公司促销房产,时长10 分钟,播出日期1922 年 8 月 28 日,播出平台:美国电报公司旗下WEAF 广播台⑥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设立(FCC)背景:管理频率的相互干扰事件: 192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无线电法》(Radio Act ) ,政府据此组建了一个管理无线电通讯的机构——联邦无线电委员会(FRC) 1934 年,国会又通过《通讯法》,联邦无线电委员会由此改组为联邦通讯委员会(FCC) CBS logo:新闻眼原 NBC 蓝网: abc 原 NBC 红网: NBC 4. 电视技术原理的发现与应用视觉原理的发现和视觉器具的发明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的发现与应用5.电视的实验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 30 年代)电视先驱——尼普科夫(发明了扫描技术)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 (发明了机械电视)全电子电视的诞生:佐里金与方斯沃兹6.电视的草创阶段(20 世纪 30—— 40 年代) 英国:1 9 2 9 年 ,英国 广 播 公 司 BBC 进 行 了 世 界 上 的第 一 次 电 视 广 播 美国:1 9 3 9 年 美 国 第 一 次 正 式 开 播 的 电 视 节 目。
7.电视广播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 它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主要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8.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幅员、人口、语言,地理、地缘,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9.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①私营商业制(商营制)特点 :1)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2)以赢利为目的3)把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4)市场竞争激烈,使节目既丰富多彩又有媚俗倾向②公共服务制(公法制)特点: 1)广播电视内容面面俱到2)公共广播电视是自治的3)公共广播电视应该具有多样化、普遍性的特点4)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总体格调偏向高雅5)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生活中位置独特6)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主义的传统③公有国营制(国营制)特点 :1)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拥有2)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 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3)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或是兼营广告业务,是政府直接的舆论机构10、中国广播电视的管理模式——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特点: 1)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只能部分而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来执行。
2)各家传媒之间有激烈的竞争,也有“优胜劣败”的现象,但迄今尚未出现“优胜劣汰” 的现象3)传媒也非常看重节目收视率,因为这和广告紧紧相连,但并非像美国一样以收视率作为评判节目的唯一标准11. 美国商营广播网的建立①NBC 与 CBS 的竞争(附属台之争、节目之争、电视制式之争、人才之争、logo 比拼)②ABC 的建立: 1)1942 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责令NBC 必须出售两个广播网中的一个,不用说首选自然是蓝网2)1943 年, NBC 将蓝网卖给百万富翁爱德华·J·诺布尔 1945 年,它重新取名,成为美国广播公司3)长期以来, ABC 一直屈居美国三大广播公司老三的位置其原因一是先天不足,二是后天失调12.英国广播电视体制:①独家垄断阶段(1927-1954)②公商并营阶段(1954- 今)早期的 BBC: (1922-1926)性质:私营;性质: (电器制造商)联合组建;经费来源:收音机牌照税和收听执照费广告:不得播出;但可以播出厂商赞助的节目;总经理:约翰·瑞思BBC 的改组: 时间: 1926 年 12 月 31 日事件:商营的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 改组为公营的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公司简称不变,总经理不变。
实质性区别:私营——以营利为目标;公营——非营利性质的促使 BBC 改组的力量:出版商;公众;赛克斯委员会和克劳弗德委员会;约翰·瑞思;F·J·布朗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原因:1)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稀缺性;2)狭小的国土;3)相对强大的政府;4)活跃的社会政治运动;5)发达的公共文化理念传统6)广播电视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影响力等BBC 独家垄断阶段时间: 1927 年-1954 年 ;事件: 公营 BBC 成立 ;规制文件: 《皇家特许状》 、 《执照协定》收入来源: 政府拨款、视听接收费、部分商业收入BBC 的特点 :1) 管理上以自律为主2 )经济上不以营利为目的3) 文化上以精英文化为主,兼具通俗文化4) 政治上独立于政府 工商并营阶段:时间: 1954 年背景: 工党、知识分子都不主张商业电视保守党、工商界、劳工阶层期望商业竞争1954年,保守党上台,而皇家特许状即将到期事件: 英国政府通过了《独立电视法案》该法案允许成立商营电视广播,并规定由一个与BBC 性质相近的公共机构(即独立电视局,简称ITA )进行管理1955 年, “联合电视”和“联合播映”两家独立电视公司(ITV )在伦敦开播。
之后,一批商业电视纷纷建立,它们逐步联合起来,形成了电视广播网1971 年,英国政府决定开放商业广播ITA(独立电视局) 改名为 IBA(独立广播电视局) 13.广播电视戏剧节目 单本剧: 单本剧类似于舞台剧,常常是经典的或者高质量的成名作品;出自不同作者,有各自独立的完整故事,各个故事情节、人物互不相关,只是安排在一个栏目中播出系列剧: 每集有完整故事的成套节目;具有同样的主要人物(常规角色)、大同小异的主题和各自不同的剧情;情节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未的发展路线,不会受到人事变动的影响肥皂剧: 一种连续式的戏剧类节目;主题以儿女情长、家庭风波为主,通过连续不断的故事情节来表现家庭主题、处理个人的或家庭的关系;分为日间肥皂剧、晚间肥皂剧情景喜剧: 一种 30 分钟(包括播出广告的时间)的系列喜剧;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是后期配置) 的笑声为主要外部特征;有着固定的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大部分情景喜剧会采取舞台剧的布景方式,现场观众会看到布景内演员的表演;通常每集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集都有自己的小标题,每集都分为序幕、主戏、尾戏,每一幕之间加插广告14.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电视新闻开始受美国人青睐,尤其在政治领域(如,竞选总统)1963 年,在美国靠电视了解新闻的人,第一次超过了靠报纸了解新闻的人。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它标志着电视新闻时代的来临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电视新闻的杰出先驱:爱德华·默罗(主持人)《现在请看》 、 《面对面》电视的成熟时期:电视节目形式进入缓慢演变的时期;所有直播节目消失;录像带取代了胶片;三大电视网节目都彩色化了;电视由娱乐至上变为新闻为王的媒介;电视走向全面繁荣15.英国电视节目的发展:50 年代初的电视节目:天真的童年期、最欢乐的时代;晚间6-7 点, “儿童休止期”崛起的标志:BBC 转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1953 年)节目类型:演播室专栏、戏剧节目独立电视公司加入竞争:BBC:新闻必须客观,即准确、公平、庄重、非个人化,不能用华丽和渲染的方式吸引观众;没有播音员头像;ITV :正好与之相反;重视新闻的娱乐性和主持人个人魅力竞争的结果 :提高了BBC 的效率; BBC 镜头前第一次出现了时钟和播音员头像16.中国大陆广播电视史中国第一个与无线电有关的法令《电信条例》 (1915)规定:无线电器材属于军用品,非经特许不得进口;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1926 年, 哈尔滨无线电台成立,是我国自办 的第一座 广播电台;早期 官办 的 4 座电台: 哈尔滨、沈阳、北京、天津; “广播”概念的出现;中国私营商业广播 的肇始: 新新广播电台(上海, 1927 年 3 月) 、燕声广播电台 (北京, 1927 年底)“十七年”间的广播电视定性 :国家经营;建立宣传网: 四级广播电台;排斥批评的倾向;电视的诞生( 1958 年) ; “大跃进式的宣传”广告的介入:1979 年 1 月 28 日 ,上海电视台 播放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1.5 分钟的《参茸补酒》 ;3 月 15 日晚 ,上海电视台又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广告:1 分钟的《瑞士雷达表》节目主持人的出现:1980 年 7 月 12 日,央视第一个述评性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 开播,首播节目的标题为 《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 ,庞啸 作为第一个被正式冠名为“节目主持人”的出镜记者登上了屏幕。
电视被称为“微缩影剧院”以央视为例,每晚7:00-9:30 的节目时间节目形式:《新闻联播》 、不固定的小栏目、电影或剧场转播(1.5-2 小时)总体节目形态单一矛盾凸现: 过去(1949 年以来):三级办广播,两级办电视;1983 年: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引发的问题:引发了文化放纵主义;引起了版权纠纷;导致了恶性竞争广播电视的发展特点:①对内广播的发展特点:调整节目结构和布局;发挥系统优势;实施精品战略具体表现 :中央电台三套节目定位精准;地方电台贴近群众、为民服务;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相互合作;对台广播也注意发挥广播系统的整体优势②对外广播发展的特点:国际新闻和时事报道取得新的突破;到20 世纪末已跨入世界一流行业具体表现: 国际电台增设驻外记者站;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度加强;国际新闻报道的视角多元③对内电视的发展特点:深化改革;迈出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具体表现: 对新闻节目进行深入改革;经济节目初有起色;电视文艺栏目推陈出新各种电视节目百花齐放;1992-2000 年央视频道从3 个增加到9 个④对外电视的发展特点:对外电视实现全球覆盖具体表现:“天上”“地下”两手抓;加强与海外合作经济机制的转变:时间 :1992 年;定位 :第三产业; 实践 :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影响 :多种经营方式出现,广告实现创收,导致了娱乐导向、金钱导向我国谈话类节目:兴起的背景 :①社会文明程度、开放程度提升的结果;②社会成员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凸显的结果;③传媒遭遇激烈市场竞争后调整战略战术、在传播观念上急剧更新的结果;④中国电视人学习西方先进的节目制作经验,结合我国受众需求创新的结果突出特征: 面对面双向交流的互动性;即兴性现场发挥的魅力谈话类节目的重大意义及影响:①拓展了大众话语空间,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
②增强了电视纪实语言的表现魅力③ 提升了主持人的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