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doc
63页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建设工程平安预评价 前 言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位于介休市东部,张兰镇红卫庄村~南窑头村一带,距介休市区约30 km,行政区划隶属于张兰镇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21]61号文?关于晋中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由原山西介休东沟煤业和山西利民煤业共同整合而成2021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XXXXXXXXXX1XXXXXXXXXX批准开采2~11号煤层,井田面积为3.9925km2,生产规模为600kt/a,批准开采深度1380~500m2021年9月21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文件以市煤发[20]113号2021年月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煤矿建设工程平安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平安监察局第6号令〕、?山西省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山西省人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煤矿建设工程平安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政府令第171号〕、?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方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7号〕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精神,受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的委托,对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进行了平安预评价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通过平安预评价,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煤矿的本质平安和平安管理水平,减少与控制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煤矿生产的平安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煤矿的财产平安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平安。
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 目 录前 言 I1 概 述 11.1 平安预评价对象及范围 11.2 平安预评价的依据及编制程序 12 矿井建设工程概况 42.1自然地理条件 42.2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62.3 矿井地质条件 82.4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2.5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02.6 井田开拓与开采 222.7 提升系统 262.8 矿井运输系统 262.9 矿井通风系统 272.10 防尘、隔爆系统 282.11 井下排水系统 282.12 压风系统 292.13 矿井供配电 292.14 矿井通信 332.15 平安生产监控、产量监控及人员定位 342.16 工业场地布置及防洪排涝 35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373.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373.2 矿井瓦斯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393.3 矿井粉尘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423.4 矿井火灾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453.5 矿井水害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483.6 矿井顶底板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513.7 矿井爆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533.8 矿井提升运输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553.9 矿井电气伤害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583.10 机械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613.11 高处作业伤害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643.12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644 类比工程评价分析 694.1 类比工程的选择原那么 694.2 类比工程数据资料来源 694.3 类比工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场所 704.4 应用类比工程的适用性研究 715 平安预评价方法和单元划分 755.1 平安预评价方法 755.2 预评价单元划分 776 定性定量平安评价 796.1 开拓开采单元平安预评价 796.2 矿井通风单元平安预评价 826.3 矿井瓦斯治理单元平安预评价 876.4 矿井粉尘防治单元平安预评价 926.5 矿井火灾防治单元平安预评价 996.6 矿井水害防治单元平安预评价 1026.7 矿井顶〔底〕板管理单元平安预评价 1076.8 矿井爆破作业单元平安预评价 1136.9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单元平安预评价 1156.10 压风系统单元平安预评价 1316.11 矿井供电系统单元平安预评价 1346.12 矿井平安监测监控及通信单元平安预评价 1436.13 特种设备单元平安预评价 1446.14 工业场地建 构 筑物设施单元平安预评价 1516.15 职业卫生健康与矿山救护单元平安预评价 1557 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1597.1 同类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1597.2 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对本建设工程的指导 1668 平安对策措施建议 1688.1 设计选择平安设施的要求及说明 1688.2 设计中应注意的重大平安问题 1688.3 各系统平安对策措施建议 1709 平安预评价结论 178附件:1.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
2.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21〕61号文?关于晋中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3.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市煤发[20]113号?关于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4.晋中煤炭工程工程咨询评审中心市煤咨评设字[2021]050号?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21〕第001428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6.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21〕8号文?关于晋中市2021年度30万吨/年以下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7.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8.山西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煤芯煤样、煤芯岩样检验报告9.供电协议、救护协议、供水协议、占地协议、搬迁协议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10.晋中煤炭工程工程咨询评审中心市煤咨评设字[2021]032号?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评审意见?1 概 述1.1 平安预评价对象及范围 平安预评价对象 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煤发[20]113号26.?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
27.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21〕8号文“关于晋中市2021年度30万吨/年以下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28.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煤尘爆炸性鉴定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29.山西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煤芯煤样、煤芯岩样检验报告30.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资源整合建设工程山西介休鑫峪沟东沟煤业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供电距离km,供电距离km两回供电电源均通过LGJ-架空线路引入矿区备用电源带电备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机械化程度提高,采用10kV供电已不能满足要求根据与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电协议,矿井拟采用35kV双回路供电, 水源1.水源情况地面生活、生产供水水源来自介休市张兰镇沟底村的一眼深层供水井,该供水井开孔口径450mm,终孔口径250mm,终孔深度900.97m出水量45.08m3/h地下水水质良好,可满足兼并重组→高山水池→供水管网→地层构造煤层煤质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表现为黑色,条痕色为棕黑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煤层主要为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在有机组分中5号煤层以镜质组为主,9号、11号煤层以丝质组为主镜质组主要是均质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有少量胶质镜质体;丝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在无机组分中,各层煤均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次之5号煤层视密度〔相对〕平均1.36t/m3,9号煤层视密度〔相对〕平均1.42t/m3,11号煤层视密度〔相对〕平均1.44t/m3 2 工艺性能5号煤层为中灰、中低~中硫分、中~高热值的焦煤;9号煤层为特低灰~高灰、低~高硫分、中~高热值的焦煤11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中低~中硫分、低~高热值的焦煤 2 煤类该井田煤的主要分类指标为Vdaf、G,辅助指标为y??b井田5号、9号和11号煤层均为焦煤2.4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井田水文地质井田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貌为太岳山北端低中山区,植被不甚发育,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井田西部边缘、南窑头―红卫庄之间沟谷位于张涧河上游,仅在雨季遇较为持续的降雨时有短时的地表径流,平时仅有不定量的煤矿矿坑排水,自南向北穿过矿区,最终汇入汾河区内各主要含水层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特点是受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影响很大,在雨季,当大气降水渗入地下而成地下径流后,往往顺岩层倾斜方向流动,在切割深处多以泉的形式出露,其余即潜向地层深部。
含水层1 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本组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其易为水侵蚀溶解,在深部岩溶、裂隙十分发育,甚至使上部岩层塌陷而成柱状陷落,从区域特征来看,该层段是主要的地下含水层段该井田奥灰水位标高+919.96 m,2~1钻孔以西11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40 m~920 m,为奥灰水位带压区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本层段仅在井田南部有小面积出露,以3~4层石灰岩夹泥岩、砂岩及煤层为主,其中最下一层K2石灰岩一般厚2.40 m~3.00 m,岩溶较为发育,富水性较好;其余三层石灰岩〔K2上、K3 和K4〕富水性稍差 3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含水层以细~中粒砂岩为主,属弱富水含水层4.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岩性以泥岩、砂岩互层或泥质岩类夹砂岩为主,由于遭风化剥蚀,风化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创造了条件,大局部泉水都出露于该地层中,单位涌水量0.019 L/s??m ,属弱富水含水层5.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含水层段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地层零星分布于井田内的梁峁地段,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层,连续性较差,补给条件较好,但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局部地段含水,含水微弱。
隔水层1 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泥岩隔水层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为一套泥岩、砂岩交互沉积地层,泥岩厚度大,且连续稳定,隔水性能好,是浅层地下水与煤系地层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2 本溪组泥岩隔水层本组岩性以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细粒砂岩及灰黑色薄层灰岩组成,平均厚22.65 m,无明显含水层存在,为煤系含水层段与奥陶系岩溶含水层段间的重要隔水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 岩溶水井田位于洪山泉域北部、泉水重点保护区南缘,其补给主要通过断裂带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补给,水位标高约+919.96 m左右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层面裂隙和断层破碎带深部和侧向径流,补给洪山泉,参加区域地下水的循环在沟谷切割处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2 碎屑岩类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来自裸露区大气降水和上覆松散层的入渗补给受区域构造控制,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岩层裂隙顺层运动,或沿构造破碎带向深部和侧向径流,在沟谷切割处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或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