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pdf
146页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课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的笔算方法要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求法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主要教学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索法)教学组织形式:2 人小组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个别:教学后记: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144X15=21601 44X 1 57201442 160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X 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讲述:144X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 4第 1 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第 2 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第 3 题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 5 X 1 1 2 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明确:总价=数量X单价四、课堂作业计算:2 4 5 X 2 3 1 3 6 X 4 6 7 8 X 3 1 22 1 6 X 6 7 5 4 X 3 2 4 6 1 8 X 2 3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一、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 5 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二、笔算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三、解决问题“想想做做”710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X时间=路程第8题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 按“每 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 按“每 个13元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五、课堂作业计算:3 4 X 3 2 1 7 8 X 3 1 2 56 2 X 1 2 3 4 5X 3 42 6 4 X 56 1 3 2 X 58 56 7 X 1 2 8 9 X 1 4 3“想想做做”9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 课时)学生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情况分析教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学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的笔算乘法要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求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主要教学方法:尝试法、练习法教学组织形式:2 人小组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个别:教学后记: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850X15=12750850XI 54 2 58 51 2 7 5 0教 学 过 程(第 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X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850X 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儿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儿个0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 题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第 3 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儿十都可转化成儿十儿乘儿十来计算第 4 题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第 7 题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三、课堂作业:第 2、5、6 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 课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有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难点:估算的正确率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个别:教学后记: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8X 112=5376(元)48 X 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50X 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教 学 过 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 求“一 幢 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学生回答,板书:48X112=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48X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三、巩固提高完 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 1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第 2 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 3 题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第 46 题这 3 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第 7 题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四、课堂练习第4 7题o课题:练习1 (2课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掌握比较好教学要求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准备习题个别:教学后记:板书设计:练习一教 学 过 程(第 1课时)完成练习一的16 题第 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乘数末尾的0 先不看,把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 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O o第 2 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第 3 题小黑板出示题目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第 4、5、6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业笔算下面各题35X253 67X46554X17646X342 87X46528X434解决问题(补充2 题)教学过程(第 2 课时)一、口算练习20X500 25X 100210X4 32X303X120 10X46040X800 40X20013X300 200X7060X900 100X50学生直接说得数指名学生说,选 3 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完成练习1 的710题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指名学生说得数比较第1、2 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比较第3 组题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第 8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 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X250=250X4X9125X64=125X8X8第9题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第10题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课时: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教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 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学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 二 了 解“一升”的实际意要义求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围坐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实物投影个别:教学后记:板书设计:教 学 过 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 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