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级微观笔记.doc
34页MG高级微观听课笔记目录总论 1第一章:Preference and Choice 1第二章:Consumer Choice 4第三章:Classical demand theory 7第四章:Aggregate Demand 12第五章:Production 13第七章:basic elements of non-cooperative games 16第八章:Simultaneous-Move Games 20第九章:Dynamic Games 25第十五———十七章: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29总论1张健康说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四大定理,即福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以及效用函数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定理①第一定理,是说市场起作用并且有效,②③④1.1四大定理的隐含假设,由于现实中这四大定理的隐含假设不满足所以四大定理所说的市场有效发挥作用不可能实现①all agents are price takers,因此产生垄断理论②your utility only depend on what you consumed,因此产生外部性理论③markets are complete, 现实中并不是什么商品都有市场,有的商品如别人的老婆和天上的月亮花钱也买不到,因此产生非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因此产生了公共品经济学。
④symmetric information,因此产生了信息经济学⑤every body obeys the market rules, 实际上总有人不遵守规则或者是沿袭过去的旧规则,如苏联在一夜间市场化后人们还是按计划经济的规则办事由此产生了制度经济学⑥there is no friction in the market, 也就是说无交易费用,中国经济为什么增长迅速但中国人不富裕的原因就可能在于交易成本巨大,并且这些交易成本计算在GDP中第一章:Preference and Choice本章主要描述了消费者如何确定consumption set 中各个物品的偏爱程度的先后顺序,说明有两种对选择行为建模的方式,其一是从人的偏好关系入手,在满足完全性及传递性假设条件的理性的偏好关系条件下,认为人的选择行为就是在理性偏好关系指导下进行的选择行为,其二是从人的具体选择结果的关系入手,在弱公理的约束下得到choice structure,认为人的选择行为就是在choice structure指导下进行的选择行为,choice behavior is represented by means of a choice structure。
接下来考察这两种建模方式的相互关系,认为理性偏好关系可以产生满足弱公理的选择结构,而满足弱公理的选择结构却不一定能产生理性的偏好关系 传递性、完整性及理性等是从偏好入手对选择行为建模时用到的概念;budget sets、choice rule、choice structure及显示偏好是从人的具体选择结果的关系入手对选择行为建模时用到的概念;表示在偏好关系的作用下产生的选择集,表示在偏好关系的作用下产生的represent choice behavior的选择结构,是在考察两种建模方式的关系时用到的概念1.1偏好和效用函数,人生下来就具有了一生不变的偏好用效用函数来表示偏好完全是为了数学上处理的方便,因为不构造出一个函数在数学上是无法处理的,因此,把一个人的偏好用效用函数来表示,一个人的效用函数要么有无穷多个(因为效用函数是表示偏好的顺序,因此,效用函数的单调正变换都表示相同的偏好),要么一个也没有,只有当一个人的偏好是lexigraphic的情况时才不能用效用函数来表示他的偏好1.2听这一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高级微观看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通常所说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就不一定正确,供给线只是一条产量与价格相互关系的曲线。
另外,对于不同的生产函数可能是报酬递增或递减的并无一定之规,递增递减皆有可能,关键是看生产函数的形式,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是关于行为的一种重要假设一切皆有可能关键是看各种假设条件2生产总是可以加总的,因此可以用一个生产函数来表示一个国家的总供给情况,生产总是可以加总是用一个生产函数表示一个国家总供给所根据的具体的原理3偏好是不能加总的,因为各个人的偏好是不同的,一个人觉的A好另一个人可能觉的A不好,A给于各个人的效用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是主观的是不同质的,因此不能加总,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要表达的思想,独裁者是按个人偏好而非大伙进行公共选择的结果来管理国家,独裁者认为其个人偏好就是社会的偏好,公共选择是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的,是多样性存在的原因,也是尊重个人主义的理由疯子傻瓜也有偏好,只不过他认为他对他所面临的预算集中所有选项的偏好是相同的4供给线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供给线可以是下降的,如我国的彩电业价格一直在下降,而供给却一直在增加供给线只是一条价格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线,这种相互关系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或者是其他的关系5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用到的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函数只是生产函数中最普通的一种,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种,现实中长用的生产函数通常是边际报酬不变或者递增的生产函数。
6制度和社会都是要慢慢演进的,跳跃式的革命往往是无效的,最终仍要回到其趋势线上去,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进行演进,各种制度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关系主要是指财产关系,而财产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这种生产条件相联系的,生产条件不会发生突变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会发生突变,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也不会发生突变当然这种制度不是指各种成条文的制度,而是指在实际中发生着作用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7市场机制将具有私人信息的经济活动主体组织起来,在市场中人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相互不了解的人,不知道别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商品,或者别人对某种商品的真实的需求欲望,因此暴发户只是由于运气的原因恰好生产出了别人需要的产品,任何人都不会让别人真正的了解自己,自已也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别人市场是不完善的是指市场价格中不能包含所有的信息,如果市场是完善的那么价格中就要包含一切信息,在市场完善的条件下人人都是轻松的每个人只需要按生产出自已的产品并按市场价格供给给其他人,而不用像在不完善的条件下要努力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并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另外市场完全竞争在法律上的同义词是任何人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8只有市场交易中成交时付的钱才是价格,商场中的价格标签上所标的“价格”非经济学意义上的价格,而是销售者希望得到的价钱9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实行的是自然经济,虽然也有市场,但是市场的规模很小,每个人生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交换,并且市场的参与者在地域上都是属于一个狭小的区域,交换双方一般有较深的相互了解,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情况而截然不同,市场将一些不相互了解的人联系在一起10看数学公式要理解各个数学式子背后的经济意义,尤其是各种假设的经济意义,而数学推导往往是根据均衡条件为了解出某一变量所做的各种变化,在完整的看完了一个章节之后再回来看各种假设的经济意义,不要在第一遍的时候就想理解各种数学式子的经济含义,第一遍时只须把各种数学式子看成是数学式子11要理解各种假设的经济意义,就要看在数学推导的过程中哪一步用到了该数学假设12对于个人决策而言任何选择都是可能的,关键是看决策者面临什么样的环境,也就是决策的前提假设条件包括环境假设和行为假设13理性人是指具有理性偏好的人,一个人是否理性关键看他的偏好是否满足completeness和transivity,符号“”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既定的具体偏好,也可以作为表示偏好程度比较的符号,表示至少与一样好14选择结构的作用是represent消费者在面临β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的预算集B时所做的选择行为,βis a family of nonempty subsets of X, that is, every element of β is a subset 。
如时β可以是,此时要说明choice rule 到底是什么要分别说明在和时的选择结果,在choice rule 下的选择结构为、,在choice rule 下的选择结构为、 其中的预算族可能并不是包含所有可能预算,而可能只是列出了有限的几种可能的预算集,不能保证completeness,因此,在满足弱公理时可能并无一个理性的偏好关系与之对应15在考察偏好与弱公理的关系时,由于理性偏好关系可以产生满足弱公理的选择结构,而满足弱公理的选择结构却不一定能产生理性的偏好关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满足弱公理的选择结构可产生理性的偏好关系呢?其一种条件是,在弱公理的作用下产生的选择集与在偏好的作用下产生的选择集相等,那么就可以认为满足弱公理的这个选择结构可产生理性的偏好关系第二种条件是,在弱公理作用下按choice rule进行选择时的预算族包含所有可能的含有三个及以下元素(或选项)的预算集,这就使得可以对任何两个选项进行比较,满足完全性,而弱公理可以保证传递性,因而产生了理性的偏好关系16弱公理的义,the choice structure satisfies the weak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 if the following property holds: If for some with we have , then for with and , we must also have 。
该公理可以表示为如果x显示偏好于y,则y不能显示偏好于x所谓显示是指由消费者作出的最终选择表明17弱公理实际上是约束人的选择行为在面临不同的预算集时要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反映在对所面临的各个选择集都共同包含的偏好关系上,也就是在面临不同预算集时对于各个预算集都含有的点之间的偏好顺序是一致的,如果A和B都含有X和Y,在面临A时在X和Y之中选择了X在面临B时如果也要在X和Y中做出选择,那么也要选择X或者X和Y都选,这样才表明对X的偏好要大于等于Y,如果已知面临B时选择了Y那么在一致性的约束下,他也肯定选择了X否则就表明了对Y的偏好要大于对X的偏好在时 ,如果已知同时,那么为了证明满足WA就必须要证明同时18表示在理性偏好作用下在预算集B中的选择,表示在Choice rule作用下在预算集B中的选择,choice rule主要是指WA19偏好关系的理性,或理性偏好关系是指满足传递性和完全性的偏好关系偏好(关系)的单调性、非厌足性、连续性、凸性、位似性和拟线性等性质是与理性并列的性质,这些性质是讨论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函数即解规划时必须的假设在讨论偏好关系和WA的相互关系时,只用到偏好关系的理性假设,理性是偏好关系的最基本的假设也是最低的假设,没有这个假设就无法从偏好关系方面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不满足传递性时消费者出尔反尔行为无常,不满足完全性时消费者不具有完全(民事及刑事)行为能力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因此在消费者偏好不满足完全性及传递性时自然无法研究。
从偏好来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实际上是从偏好关系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关系是一个大小排序是一种关系20表示消费集是物理上所有的消费向量的组合,表示竞争性预算集,是在财富约束下自己可以消费的起的消费集中的点构成的集合第二章:Consumer Choice上一章主要描述了消费者如何确定consumption set 中各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