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做名师先做明师(于红澎).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32853276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做“名”师,先做“明”师 尚志市八一希望学校 于红澎初冬时节,有幸走入北大,参加“名师名家”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过去的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中,凭着一些业绩,总有人给自己定位为“名师”,自己也渐渐的习惯了“名师”的称谓,当听到北大八十一岁的王义遒老教授站在讲台前,给我们讲授《北大欢迎什么样的学生》,他微笑着说,“我不敢称自己为名师”时,真是为自己的无知无畏感到脸红几天来,学者教授们的每一句箴言、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更让我感悟,要想走在未来教育家的路上,不断超越自己,就不能只做通俗意义上讲的有名气的、有名声的、有名望的,光环下的“名师”,而要做“明师”一、“明师”是明德之师王岳川教授讲座时曾反复引用曾子的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至善,”强调的就是德大学之道也就是教育之道,教师之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座右铭在她六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从来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每届学生几乎都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温家宝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给我们上课的陶宏昌教授,他的目标是争做学生喜欢的一名教师,他的许多学生也正是因为喜欢他,喜欢他所上的物理课,从而改写了人生。

      这些前辈、大师给我的启示是,教育的高境界应当是对灵魂的感召,教师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的肯定,情感的依恋和精神的敬仰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所以说好老师贵在明德,明在爱心中二、“明师”是明白之师通过张梅玲教授的讲座,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明师”,可能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处境——我在哪里?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我该怎么去?需要明白很多有关教育的本质的东西,才能活得更明白,更清醒,更知道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一位著名特级教师退休后感慨地说,我搞了一辈子阅读教学,可阅读究竟是怎么回事,却没能弄明白从心里敬佩这位老师为师的态度:虽已功成名就,却一心向往探求阅读教学的真谛,一心想做个明师对这样的老师,套用孔子的一句话说,“虽曰未明,吾必谓之明矣”因为他心里更看重这个“明”字并为之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要做明师,需要我们有一种向上的感觉,需要我们看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座广场,你挤在那个广场里,看到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非常拥挤,在人群当中你很难找到自己的方位和方向但是,如果你抬头往上看的话,看看周围的建筑,或者头上的天空,你可能会很容易确定自己所在,很容易确定自己的目标。

      三、“明师”是明亮之师最令人感动的是张思明校长的成长经历,他幼时丧父,母亲和妹妹都身患重病,需要他的照顾,成家后岳母也瘫痪在床,在家庭重荷下,在专业底子薄受学生排挤和嘲笑的的境遇下,他不发牢骚,把每一段生活磨砺变成财富,不认命,努力地向上生长他坚持自学,5年时间没有一个节假日休息过,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出国深造,用实力换回了尊严,为国争光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要具有豁达的处事态度,坚韧、刚强、不向命运、挫折弯腰的气节正像张思明校长所说的,“人生对绝大数人来说不会都是艳阳天,总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会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并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耕耘也许我们离未来教育家还很遥远,但只要我们不懈的走在路上,就会越来越靠近彼岸明亮的教师还要具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因为精神明亮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精神明亮的学生郑日昌教授就是以自己诙谐幽默、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自强不息、自得其乐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老师给学生讲课、讲道理,布置作业之余,也可能想到工资问题、评先进问题,或房子问题的不如意,但都能做到公私分明,不拿学生撒气、开心。

      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幸福的生活,每天陪伴颗颗童心一同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样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阳光、明亮老师四、“明师”是明天之师教师是与明天对话的人因为教育是面向明天的,在通往明天的路上,有一群渴求知识、渴望成长的孩子在等着我们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明天,走向那群可爱的孩子,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做为被派往明天的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活动中悉心探寻,在教育积淀中生成智慧,在教育实践中拷问心灵以此次考察中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为例,2001年,作为学科名师,她率先提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为了让语文学习成为儿童生命重要的核心素养,她不断反思实践,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主题教学”,实现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取向的目标;但她仍不满足与此,继续探索实践,2011年带领团队从整体建构了“1+X”的课程体系,她也由学科型专家,成长为理论加实践型的教育教学专家窦桂梅校长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成为面向明天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超越,不断地攀登着心中的教育高峰总之,北大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思考是无尽的,这次精心组织的高端培训,就是让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以更深邃的目光去发现教育,面对“名师工程”,或许先做“明”师,是我们动态、冷静的追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