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战略思维-第1篇.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537461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33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战略思维                    论战略思维科学的发展,不断拓展认识论的领域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军事战略思维是思维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军事艺术的最高殿堂其本质是从战争指导的角度,研究军事运动的客观过程,发掘其必然性、因果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不把军事战略思维弄清楚,那末军事艺术就难以被全部理解和应用指导战争是人类最艰难的一种活动军事战略的和发展的本质是战略思维的发展与运用战略思想是关于战略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战略方针、建军与作战原则的理论依据而战略思维则是决定战略的主体头脑中的观念运动战略思维包括军事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包括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思维活动它是历史决定论前提下的主体选择与创造活动,是战争指导者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比较、思维判断、思维选择、思维决策、思维实施、思维反馈、思维修正、思维总结与升华的全过程战略思维的质量反映概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探索战略思维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建构战略思维的理论体系,是战略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新课题人类经过了古代直观的和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中世纪的神学思维方式、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大系统的思维方式,它们都在战略思维上留下痕迹。

      对于历史上的许多战略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遗憾,人们已经从战争的性质,力量的强弱,统帅的英明与昏庸,指挥的正确与失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而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探索其中的规律还很不够为什么有的战争指导者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依据并不十分完备的材料(信息)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而有的战争指导者在大量材料(信息)甚至是完全真实的情报面前,却迷惑不解,或作出错误决断?他们之间,战略思维的能力、效率和效果竟如此不同这确实反映了战略思维存在着质量和速度的差别战略思维的质量取决于许多因素,主要是:第一,军事实践经验只有实践才是思维和理论的坚实基础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希望受到应有的信任的理论,必须建立在有普遍意义的事实之上……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和深入的理论果真是由纯粹的思辨去发现的他进一步指出,“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当然,这里决不否定思维的能动作用,任何一种经验方法都有其思辨的概念和体系,而任何一种思辨思维也都会显现出它赖以产生的经验材料经验思维越丰富,理论思维就越深刻在产生军事上创造思维成果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诱发,还是任务的压力,形势的迫使,传统观念的影响,情感的激荡,或是变例的顿悟,都离不开战争指导的实践基础。

      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验实践将被模拟实践所取代,殊不知模拟实践的基础,包括解决问题的程序和许多数据,都必须从经验实践中产生,只靠主观“给定的”和客观随机的因素是无法进行作战模拟的第二,军事学术素养军事学术素养,既靠直接战争实践,又靠间接战争实践直接战争实践总是有限的,大量的是间接战争实践的积累特别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构成战斗力的诸因素中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加,高技术战争的知识体系,特别是指挥、控制与协调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军事指挥员的军事学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指导更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结构第三,最关键的是掌握科学的军事认识论与方法论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军事活动主体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素养的地位和作用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已有的一切思维方法的科学成果,使战略思维获得更多、更科学的方法论工具科学的军事认识论与方法论不能停留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类总体上的、抽象的原则上,而必须延展到军事科学的每一门类,实现在运用中的具体化战争指导面对的是复杂的、多变量的双方互动的战争客体,因此战略思维是多元构成的,是多种思维的综合,通过活跃的主观能动作用,成为心智的创造物,作为自主的认识去指导战争实践。

      例如战争指导者在进行兵力计算和敌我力量对比时,是以逻辑思维和定量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而在谋略运用上,则是以灵感思维和定性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合实际的定性分析,是更高形态的、浓缩了的定量分析只有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才更有利于释放思维能量,进发出创造性来战略思维具有层次性,比如大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军事战略思维、军种(陆、海、空军等)战略思维以及核战略思维等军事指导的层次越高,对思维方法的深度、广度与艺术化特别是创造性的要求越高这里研究的是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思维的规律它具有政治性、目标性、传统性、整体性、系统性、超前性、对应性、创造性和确定性等特点一、战略思维的政治性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每一场政治革命在军事战略思维上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拿破仑领导的法国革命是如此,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也都是如此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大战略,反映国家与民族的安全利益和对战争的根本态度军事战略的根本职能是实现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安全利益国家对外政策和战争性质决定每一个具体的军事战略思维的动机和目标历史上从来没有超国家利益和超政治目标的战略思维,也从来没有置于政治之外的战争。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在战争中战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更要明确意识形态的背景和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间的战略思维内容不同国家的政治利益深刻影响着它们的战略思维走向当代世界存在着强权政治决定论主导的进攻战略思维和维护本国主权与安全利益的防御战略思维进攻战略思维不断追求利益目标,把抵制其达到扩张目标的国家或力量视作威胁;防御战略思维则注视着外来威胁,把保卫自己疆界内的安全作为目标这两者的对立与矛盾斗争,驱动着世界或局部地区的军事政治风云的变幻,并且不时碰撞出火花,成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又反过来影响和强化战略思维的政治特征斯维钦说过,“战略当然要力争摆脱不好的政治的,但是如果没有政治,战略在真空中是不能存在的,战略注定要为政治的所有过错付出代价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国家间的政治就是权力斗争,战略是为这种权力斗争服务的当然,权力是无情的,然而历史更是无情的,历史的报复和裁决往往比霸权扩张更有力量20世纪留给人们的一条历史警告,就是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伤亡越来越多,但并不能解决问题,任何一个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国家,最终都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局它们在追求霸权的过程中,逐渐消耗自己的力量,总有达到其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的一天。

      这就是“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绝对霸权终将绝对衰败奥本海说,“只有权势均衡才能防止国际大家庭任何一个成员把自己凌驾于别国之上一个多极制衡的世界,会比一超主宰的世界具有理性和安全保障战略思维的政治性,一方面表现为从属于国家的政治;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战略指导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制定战略的影响科学的、正确的战略思维,不仅要体现正义性质,而且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指导战争活动二、战略思维的目标性战略思维要求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观念军事辩证法关于“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与战役战斗的不规则无定向”的重要命题,其中的“有定向”就是指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的战略阶段内,无论战役方向如何灵活多变,但战略方向必须始终如一只有当形势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才实行战略转变古往今来的战略家,如果在战略目标上出现模糊或游移,那末下文很可能就是失败中国古代的西楚霸王项羽,外国古代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他们都是在取得军事上的大胜之后,没有把握住战略目标,而前功尽弃,遭受失败有的学者评论,迦太基的灭亡是“没有大战略的悲剧1815年滑铁卢之役时,政治反动、才能平庸的英荷联军统帅威灵顿之所以能够打败拿破仑,除了客观条件外,其主观指导因素,即如利德尔·哈特评述的:“威灵顿始终不渝地执行着自己的战略计划”。

      他把目光始终盯在目标上,所以不会把手段错认为目标与拿破仑不同,他并不受战争浪漫性所感染,那足以产生幻想和自欺这是他们成败的根本原因这个评价未必中肯,但至少说明战略思维中目标原则的重要性恩格斯则更明确指出拿破仑的失败在于没有始终如一地坚持法国革命的战略目标他说:“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坚持盟军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其本质就是坚持既定的战略目标中国革命战争进行战略决战之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用历史教训教育全党全军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可稍许放松革命的战略目标,断然否定“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的议论,终于取得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军事战略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目标综观国外战史,军事统帅如果不顾最高当局的政治考虑而单纯追求军事目标,往往会导致战争的失败同样,最高当局如果只是定下开战决心而没有明确的战争政治目标和战略目标,或提出的目标是错误的,那么也会导致战争的失败所谓“能够打赢战役战斗,却输掉了战争”,就是指这种情况。

      战争力量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战略目标与战争力量是辩证的关系,战略目标必须虑及力量的可能;而力量必须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发展,以便使二者相适应当战略目标超过战争力量的可能时,则要么增强或合理运用力量(包括限制或分散对方力量);要么调整目标(降低目标或分阶段实施)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其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根据他多年旅美生活和调查的结论,深知美国有着巨大的战略资源和军工生产能力,日本不足以战胜美国他在既不能调整目标也不能增加力量的情况下,只能运用手段,即采取孤注一掷的方针,偷袭珍珠港之后又部署中途岛海战,企图通过这一决定性的一役,将美国海军消灭在太平洋中然而他遭到了惨败两个月后,美国在瓜达康纳尔岛登陆,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日本太平洋战争计划的失败说明,当失道寡助或战略目标超过物质条件允许的范围时,战略决心和指挥技巧是无能为力的总之,战略思维的目标性,主导着战略思维各有关要素的实际运作三、战略思维的传统性思维的特点本来就带有延续性战略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不同的民族起源、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条件影响下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思维特征好的传统与不好的传统都在历史的惯性中发挥作用。

      牛顿和笛卡尔等伟大的科学家都没能和上帝脱钩斯宾诺莎以极大的勇气否定神的超自然意志的时候,仍然是以“神的决定和命令”的名义,来表达他的自然的必然规律的思想这不完全是他们的妥协,而是历史的局限军事战略思维从宿命和神秘主义中走出来的时间要早于其他方面的哲学思维《孙子兵法》表现出惊人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成为古代战略思维科学的一颗明珠它对中华民族智慧与性格的塑造,产生过重大影响传统战略思维,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积淀下来的独特的战略思考方式,是历史文化和经验的华,渐渐成为一种习惯的方法论中华民族具有共源性的传统文化,它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精神历久不衰的秘密,而且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战略思维的根基其核心是追求民族和谐与国家统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战争,从夏代到清代结束,4000多年间共发生5000至6000次战争,占世界同期发生的战争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古代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战争史,除了晚期的几场抗击外国入侵的战争外,基本上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或政治集团为谋求统一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中国人所特有的理智和含蓄的民族性格,在战略思维领域也有其独特的表现例如主张“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不以兵争天下”,重谋略,和为贵,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威德服人,智谋屈敌”的理想境界,崇尚“从古知兵非好战”的武德。

      甚至认为“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止”,“战胜以丧礼处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根本找不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