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设计.doc
68页科教城智慧园区建设方案xxxx科技有限公司 2月目 录一、常州科教城园区概述 51、常州科教园区建设背景 52、常州科教园区发呈现况 63、科教园区发展远景规划 7二、智慧园区空间信息化建设需求 81.园区管理复杂化 82.物联网的发展良好支撑 93.园区政府管理的精细化需要 94.既有信息数据的整合局限性 95.数据的增值运用与深度挖掘不够 96.数据成果展示不够直观 10三、项目建设目的、原则 101.园区智慧系统的建设总体目的 102.建设原则 113.智慧园区的总体设计根据 12四、智慧园区建设内容 131、智慧园区可视化多业务统一平台建设 142、 平台系统特点 152.1、面向行业顾客定制 152.2、面向运营的百万级级联大系统 152.3、整合无线、有线数据接入系统 162.4、网络管理功能 162.5、嵌入流媒体业务平台 162.6、开放式构造,无限扩容 172.7、开放式合同,集成第三方产品 173、平台功能实现 183.1、功能单元划分 183.2、平台业务模块功能实现 193.3、平台管理模块 213.4、平台系统核心模块功能 243.5、已建系统及平台的接入服务 283.6、GIS系统可视化应用 304、人机交互界面简介 334.1、登录界面 344.2、视频播放界面 344.3、GIS界面展示 354.4、设备及平台管理功能 364.5、视频回放分析功能 364.6、动态可视化监测 374.7、智能视频管控系统 384.8、视频智能分析 384.8、视频跟踪 394.9、其她特性 402、智慧园区治安管理系统建设 433、智慧园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464. 智慧园区监控管理中心子系统 504.1、园区监控管理中心设备配备 504.2、园区监控管理中心工程设施内容 505、 智慧园区网络建设 516、智慧园区数据采集终端建设 516.1、无线数据采集终端 526.2、智慧园区卡口建设 546.3、制高点高清视频监控终端 56五、 智慧园区的其她业务应用建设 571、智慧园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572、智慧园区政务管理系统建设 582.1、信息管理子系统 582.2、流程管理子系统 592.3、信息服务子系统 592. 4、政务信息公开子系统 592. 5、网上申报与注册子系统 603、 智能物业及设施管理系统 614、智慧园区环境与节能管理子系统 615、公共广播系统 635.1、 公共广播业务需求 635.2、 公共广播系统实现功能 636、车辆管理系统 646.1、停车场管理系统业务需求 646.2、 停车场系统实现功能 647、“一卡通”管理系统 668、电子公示牌系统 688.1、电子公示牌系统业务需求 688.2、电子公示牌系统实现功能 69一、常州科教城园区概述1、常州科教园区建设背景 常州科教城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选址于常州市常武中路801号、占地5平方公里,分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两部分,是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常州科教城,对常州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予以了充足肯定2、常州科教园区发呈现况作为教育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思路,高举高职教育大旗,走差别化竞争、错位式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园区既有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高校——常州大学,全日制在校生7.6万余名,拥有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8年达98%以上,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400余项 作为科技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不断摸索与出名大学大院大所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伙模式,努力构筑以产业创新为先导、政府创新为推力、市场为导向、公司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资、介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现已集聚了550多家研发机构、高科技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建成了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电动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发和产业孵化特色园区既有科技人才10000多人,其中具有高档职称或博士学位2400多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9人,签约园区的海归创业团队210个。
中科院13个研究所在此设立了分中心,建立了6个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1所出名大学在这里设立了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园区全年新增科研经费4.4亿元,承当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47项,实行产学研合伙项目556项3、科教园区发展远景规划科教园区将努力实现“3211”的发展目的, 规划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集聚科技人才3万名,引进研发机构200个,孵化高科技公司1000家,在读大学生达到10万名为了更好地展示国家级园区风貌,更好地保障来园区参观的国家级省市级领导人的安全,维护高教园区的教学秩序,营造优良的社会和安定的环境根据常州市智慧都市、平安都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常州科教城“智慧园区建设项目”规定,在充足调研的基本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规划方案 江泽民同志视察常州科教城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常州科教城 二、智慧园区空间信息化建设需求有效的园区管理是增进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老式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园区迅速发展的需要智慧园区的建设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化将给园区带来管理的重大进展的同步,也给园区内居住和工作的人员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智慧园区的意义不令是体现了一种生活现代化,更是向人们呈现了一种新生活的方式,更是常州将来发展的一亩实验田1.园区管理复杂化智慧园区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该市逐渐形成一种复杂的人文与自然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是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散地为了将更加复杂的园区管理好,需要全面实时的掌握园区运营状态2.物联网的发展良好支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已经能通过射频辨认(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商定的合同,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互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辨认、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如目前园区内有近个摄像头这样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同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本设施,使得获取数据的渠道增多,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3.园区政府管理的精细化需要精细化管理规定政府决策更精确,因此需要更科学、更可靠、更智能的分析手段,提高政府决策水平4.既有信息数据的整合局限性园区既有信息数据的整合存在局限性,如随着信息化限度的不断提高,获取数据的渠道不断丰富,目前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从数据内容上来说涉及地理信息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从数据形式上来说,涉及原始数据、专项产品数据以及分析成果数据等。
数据的多样性与多源性,为数据综合运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需要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整合5.数据的增值运用与深度挖掘不够相对于数据获取,数据的开发运用仅仅停留在数据统一存储和展示,数据增值产品开发运用少;并且功能类共享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数据查询、定位等层次,数据深度挖掘如网络分析、叠加分析等运用比较少6.数据成果展示不够直观80%以上的信息与地理位置空间有关,但老式的图表记录方式缺少直观性很难提供决策的可视化如老式的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无法看到数据之间的模式和发展趋势,且分析成果体现形势单一,不够直观综上所述:空间信息深度融合、挖掘运用迫在眉睫三、项目建设目的、原则1.园区智慧系统的建设总体目的1) 建设统一的园区智能管理、智慧安防于一体的管理中心,满足重大任务保卫、校区安全、园区形像展示、和谐生活的需要2) 建设原则统一、资源共享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上接武进区应急指挥中心,下联园区各单位及校园自建安防系统3) 建设体制优化,最大限度整合园区安保力量于一体,发挥集成效应4) 建设园区展示可视化、监督管理智能化、安防调度集中化、联动功能社会化、应急预案共享化5)和谐安全环绕园区交通管理(电子警察、电子卡口)、视频监控(园区的可视化指挥、各单位已建视频和大平台的联网、系统的智慧化管理体目前视频跟踪、特定行为的分析、重要活动重要机关的保障、报警联动、有关部门的通讯终端联网、各企事业单位巡更系统联网、门禁)。
在管理中心可进行联网、智慧化分析6)信息化服务环绕发布信息、背景音乐、公司形象对外远程展示、远程教学、会商、网站资讯提取共享、移动式远程公共课堂等7)园区主体管理的人性化,涉及生活、娱乐等抄表、通行卡(如可为有正式身份人员办理带指纹的后台卡片,“无卡走园区”) 2.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协同工作原则常州智慧园区的建设体系庞大、技术复杂,波及众多专业部门,建设必须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分步实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协同工作、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充足发挥积极性和积极性,共同推动项目建设2)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原则加快推动常州智慧园区的建设要充足运用有的信息资源,并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足保证系统建设的经济性,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源运用率,避免反复建设建成后要实现基本设施、信息资源的共享运用3)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原则坚持常州智慧园区体系建设与应用并重,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在建设先进、可靠、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基本上,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讲求实效、试点先行,重点抓几种示范性应用工程,实现建设与应用的双增进,充足发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原则化原则常州智慧园区在建设工程中必须坚持原则化,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互换原则,以此保证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互换的顺畅。
同步,进一步研究和吸取国家和行业的地理信息数据原则,为实现我市与横向与纵向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互换奠定基本5)自主创新原则要以建设平台为契机,大力倡导和鼓励常州智慧园区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创新,注重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同步,要积极引进、消化、吸取国内外先进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以此建立适应我市地理信息资源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产业化机制3.智慧园区的总体设计根据智慧园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应遵循如下设计根据和原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性价比发展战略》GB/T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原则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JJ/T 103- 都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原则CJJ/T 100- 都市基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措施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 信息互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GB/T 1011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公安部试行版)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级别保护实行指南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互换格式GB/T 4762-1984 政治面貌代码ISO 19115: 地理信息 元数据CH/T 9003-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CH/T 900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