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黔东南州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现状及工作建议..doc
7页浅谈黔东南州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现状及工作建议摘要:干旱灾害从古至今都是黔东南州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 黔东南州各城镇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导致干旱地 区不断扩大、干旱程度频繁且加重,近年来干旱灾害已成为影响黔东南州 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黔东南州迫切激活多支具有机构保障、 制度保障、设备保障、科技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的基层抗旱服务组 织关键词:黔东南州抗旱组织情况;经验成效;存在问题;建议1抗旱服务组织基本情况1.1机构人员自2013年统计,黔东南州共有抗旱服务组织183个,其中州级抗旱 排涝服务组织1个;县级16个;乡级166个各县抗旱排涝服务组织编 制基本为2-6人,大多县市均设置有乡镇抗旱服务站队员1-2名1・2物资设备截止2013年11月统计,近3年以来中央、省以及州县级财政共投入 黔东南州用于抗旱服务的资金为456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4168万元,其 余资金为抗旱油电补助、设备维修等1・3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抗旱服务组织服务水平,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保障抗旱设备正常运行,高效地发挥防汛抗旱专业人员和设备的作用,各县制 定了《县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确保了各地区防汛抗 旱效益发挥。
1.4抗旱效益近3年来,黔东南州抗旱排涝服务组织累计应急打井47眼,使灌溉 面积得到了改善;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万亩,解决了 42万多人、10万多 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挽冋粮食损失15781吨多实践证明,没有一 支强有力的抗旱服务组织伍,就难以夺取历次抗旱减灾的胜利2. 取得的经验成效2. 1成立抗旱服务分队作为州、县级抗旱服务组织,无论是在机械和人力,都无法满足当前 抗旱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发展壮大州、县级抗旱排涝服务组织的同时, 必须切实搞好分队建设,增强抗旱工作的机动性和覆盖面县抗旱服务组 织对分队不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获得高冋报, 使抗旱工作更及时2. 2继续搞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当前的需要,抗旱服务组织坚持广辟水源,解决抗旱用水和部分 地区饮用水的困难,在中央、省级的大力支持下新打机井47眼,解决了 不少群众的饮水困难,保证了部分农田应急灌溉用水,从而在社会各界突 出显示了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2. 3定时发布旱情信息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逐渐向全面抗旱转变,抗旱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系统,优化抗旱调度方案,建立起逐年修订抗旱预案的机制,力 求涵盖水情、雨情、工情、埴情、旱情等变化的各种相关因素,解决在诸 多复杂因素情况下抗旱水源工程的调度问题,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 置,积极开展干旱预测预报服务,以提高抗旱指挥的实效性、可靠性和科 学性。
2. 4尽职搞好防汛抢险在历年汛期中,由于频繁的强降雨,部分县、乡镇遭受了洪涝灾害, 大片的农田被水淹,低洼地段房屋进水,水利、交通筹基础设施受损抗 旱服务组织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防汛抢险突击队的作用利用 自身的活动机械和专业抢险的优势,为城镇防汛排涝、水毁设施修复、抽 水泵站应急抢修等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2. 5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时期抗旱工作应向发展节水灌溉靠拢,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重点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旧州镇校场坝等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确保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 效果3 •抗旱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3.1县乡抗旱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抗旱工作现状 和旱区群众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遇到特大干旱,更加 突显出抗旱水源供需不足,抗旱能力低突出表现在乡镇抗旱服务组织建 设重视不够,乡镇抗旱服务组织缺编制、缺投入、缺仓库、缺技术、缺人 才,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乡镇抗旱实际需要3・2抗旱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财政困难,当旱灾出现时,各级政府只相应给予一定的抗旱补助, 这对于面广量大的抗旱工作来讲,只能是杯水车薪,也影响抗旱服务组织 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中央、省级财政部门耍继续加人对抗旱资金的投入和 支持,扶植抗旱服务组织,提高抗旱服务能力3. 3水源工程比较脆弱已建的不少水源工程标准低、泵站设矗老化、土渠渗漏利用率低、灌 区渠系不配套,有的渠道淤积垮塌,农民望水兴叹小塘小堰小库抗旱能 力脆弱,一遇到重旱季节,多数小库小山塘等都处于干枯状态;骨干工程 少,持续抗旱能力弱4. 抗旱服务组织发展及工作建议4. 1机构保障提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的级别,更有利于行使《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更有利于领导、组织、协调防汛抗旱各 成员单位执行党委、政府的命令,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部署,配合好 各流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更能直接的调控和调度各地区水利、水电工程 水量4. 2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2011中央1号、2012国发2号文件和全省水利“三大会 战”电视会议精神,加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建议按照巩固县级、 发展乡级、扶持村级的思路,重点发展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发展 乡镇级抗旱服务组织,鼓励发展村级抗旱协会和农民抗旱专业户,逐步构建完善的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4. 3设备保障要严格设备的采购标准,针对地区特点及实践需要,采购相应的抗旱 设备,使其在抗旱期间能发挥真正的效益。
在设备管理上,建立健全抗旱 设备购置、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维修、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 任,落实管理措施,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有效做 好抗旱浇灌保丰收各项工作4. 4科技保障要将抗旱与节水、水利抗旱措施与农业抗旱措施、工程抗旱措施与非 工程抗旱措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抗旱节水新技术,大力推广喷灌、 滴灌、微灌、渗灌、地膜覆盖、化学抗旱剂等抗旱保水节水措施,通过典 型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将先进抗旱节水技术传授给农 民,逐步提升农业抗旱减灾科技水平4・5资金保障由于缺少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抗旱设备在非旱期都处于闲置状 态,极大的影响了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自身容易出现损坏现象1) 非旱期间,抗旱服务组织市场化是迫不及待的首要任务明确 合理的租赁方式,将抗旱设备投入市场,全面的发挥设备应有的功能抗 旱设备耍依靠自身的有偿服务,获取经营收入来维护日常维修、用油、储 藏开支等自身需求2) 抗旱期间,中央、省级及地区财政要加大抗旱经费的投入中央、省级财政要加大对水毁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资金的投入建立健 全抗旱设备台账和管理档案,确保抗旱设备长期发挥效益4. 6人才保障要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本着培养与引进,交流结合 的原则来实现抗旱服务组织人才的延续性,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 策,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坏境,将抗旱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 人员等骨干力量纳入行政及事业编制。
在队伍能力建设上,实行相对稳定 的正式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相结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确保抗旱 服务组织队伍的精干高效5. 结束语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奋力开创抗旱服 务组织建设管理新局面,为保障黔东南州供水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 更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顾振方•抗旱对策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08 (9): 27.[2] 程秀英,黄丽,赵琳琳•浅谈抗旱措施的选择[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 11 (7): 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