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科学识字之惑)人教部编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330477965
  • 上传时间:2022-08-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语文(科学识字之惑)人教部编版 #TRS_AUTOADD_1318831723625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8831723625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8831723625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8831723625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18831723625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近两三年来,集美大学金文伟教授倡导“科学识字”,并创造了“汉字学识字教学法”,有关刊物发表了金教授的系列文章,《小学语文教学》《福建省小学新课程网》等媒体还开辟了专栏加以报道。

      这引起我们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们的期待:“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如何操作?真的科学吗?在网络上有篇林姓老师题为《大学教授的一堂识字课》的博文,真实记录了金教授亲自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一课的情况,从中我们有幸一睹“汉字学识字教学法”的操作要领金教授致力于探求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之路,其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但“汉字学识字教学法”的科学性却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少疑惑,现提出来向金教授求教一、案例回放林老师在《大学教授的一堂识字课》中这样写道:大学教授走进小学课堂,已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更何况是给一年级孩子上课!4月9日,集美大学金文伟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了《识字5》一课,给听课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课是猜字谜识字课始,金老师出示导读,领着学生读:“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一定要学会积极动脑教学时,教师先范读,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怎样朗读好听之后,教师运用汉字学知识教学生字“众”、“跟”、“团”等,并以一字带多字譬如教学“谁”字,教师出示了“隹”部的原形(鸟)及其演变过程,学生们便清楚地记住“隹有四横”,而后,又带出众多相关部件的字:堆、推、雀、雁、集、雄……学生们在倾听与比较中增长了知识,增大了识字容量──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这堂课教学了15个生字,带出的字约20个,远远高出了本课教材要求的“会认12个,会写6个”这一目标。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不停地猜测着屏幕上、黑板上的甲骨文、金文与今天所要学习的汉字之间的联系孩子们兴奋地插话,教师却始终亲切而耐心,循循善诱林老师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汉字学识字教学法”之一斑,但一堂课有40分钟,我们无法从这400多字中看清课堂教学的全景《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发表了金教授的《《识字5》五个字与偏旁解析》,将该文与上述博文结合起来,便可能更接近于那堂识字课的原貌以下是金教授对“团”字的解释:“囗”是意符,“才”是简化符号(“团”的繁体是“團”,“専”是声符)囗”用四面环围之形,表示环绕之意,读音wéi,是“围”的初文(初写字形)所以“囗”部的字,大多与围绕、围墙、界限、约束等义有关,如“园、国、困、囚、圃、圆、圈、囹圄”团”的本义是圆形,如“团扇”引申为圆形物,如“小纸团”“蒲团”进而引申为聚合,如“团圆”“团结”再引申为聚合体,如“云团”“疑团”聚合”又引申为军队编制单位“团”,又引申为工作或活动的集体,如“慰问团”“旅游团”圆形物”又引申作量词,指成团或者成堆的事物,如“一团烈火”二、几点求教一位身居高雅学术殿堂的大学教授,亲自到小学教学第一线垂范,推广他创造的“汉字学识字教学法”,以实践“科学识字”的理念或理想,比起那些闭门造车的专家来,求真务实了许多,也可亲可近了许多。

      难怪林老师由衷地称赞:“金老师勇为先锋,敢吃‘螃蟹’,努力尝试实践汉字学理论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与融合,值得敬佩!”这绝不仅仅是博主一人的感受,也是许多老师的同感但如果我们努力排除情感等因素的干扰,理性、客观地看待这堂课,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求教一)目标是否正确?金文伟教授在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的《科学的识字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这样阐释科学识字:“一,讲解汉字符合汉字科学”,“二,教法适合汉字的特点”,“对难学的字,不是牺牲汉字科学来迁就学生,而是创造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在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的《识字教学应注重科学性》一文中,他认为将“喜”字拆分为“十”“豆”“口”是违背汉字科学的,他写道:“‘喜’是‘壴’(音zhù)和‘口’的合体‘壴’是象形字,小篆写作‘’,像[1]架设的一面鼓:中间是鼓面,上面是装饰,下面是鼓架‘立、口’合体,就是以鼓乐和笑口表示‘喜’义可见,教学应该重视汉字‘形’‘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他对“喜”的讲解和《识字5》一课,都直观地诠释了“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和“科学识字”的内涵,那就是追踪古人造字的原理和原意,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形与义关系,即让学生掌握字理。

      即使字理学生不太好懂,也要想方设法讲好,否则就违背了汉字科学,也就不是科学识字语文课程中,无论教学哪个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正确的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课程目标,除了数量上的要求,质量上的要求分为“会认”和“会写”两种人教版教材《识字5》一课要求会认“团、量、相、遇、及、怕、攻、互、尊、重、令、纯”12字,会写“谁、跟、量、怕、凉、最”6字什么是“会认”、“会写”呢?《福建教育》A2009年第8期“学术沙龙栏目”,发表了施茂枝教授等数位老师的《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文中指出:识字教学的目标无非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对于“会认”的字,只要求在课文或其他语言环境中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读出来即可在字义的理解和书写、运用方面,放慢脚步,换一句话说,读准字音才是首要和核心的目标至于“会写”的字,该文指出,其教学目标是会读、会默写,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默写不仅指会正确地默写出来,还指会工整地写其实,“会写”的字对字义的要求并不高,往往只要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际大致了解即可,不必准确说出意思,何况许多字义学生在入学前已经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意会了,教学中根本无需在此着力。

      我们没有看到金教授书面的教学设计,只能从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着力点中去捕捉其教学目标课中,金教授没有训练学生读准字音,也没有训练学生书写汉字,只是一味地讲解这些字古代的形体,造字的原意,掌握通常所说的字理,而且不区分教材的要求到底是“会认”还是“会写”可见,金教授是把掌握这些字理作为教学目标的,这从金教授系列文章中可以得到佐证似乎只要掌握了字理,明白了汉字的形义联系,学生就自然掌握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或正确的字形,也自然能够工整地书写一样而事实绝非如此以“谁”为例,即使明白了字理,不少学生尤其是福建等地的学生未必都能读准翘舌音,何况“谁”还是一个多音字至于书写更难,不仅要记住形旁“讠”和声旁“隹”,还要掌握二者左窄右宽的间架比例以及“隹”中四横的长短等,更重要的是要落实于工整地书写读好,尤其是写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而掌握字理根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课标要求的目标没有完成,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课标要求以外的地方,这样确定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吗?(二)字量是否合适?学生在各个学段该识多少字?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该识多少字?这必须依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做出合理安排识字量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与其他教学任务的协调。

      对于课程标准安排的识字总量,老师们的普遍感觉是偏多,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有限的课时里要完成多重繁重的教学任务现行教材大多采用随文识字,每篇课文识多少字,识什么字,往往决定于课文,导致每篇课文的识字量差异很大我们不能以这些课文识字量的多少为依据,就简单断定金教授课中识字量的合适与否现行各个版本的教材,低年级都有为数不多的集中识字课文,每篇课文的识字量大致相当,一般在12-15字左右经过多年实践,老师们普遍觉得,这样的识字量基本达到学生可以承受的上限,也就是说,它大致可以作为衡量识字量是否合适的依据《识字5》一课要求会认12字,会写6字,识字数量在老师们认可的标准量上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艾宾浩斯和其他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多种对比实验发现,识记材科的储量如过大容易遗忘学得多,若不反复出现和反复使用,遗忘也快,这是为无数研究和实践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而金教授的教学一字带多字,一课时一共教了35字!与标准量差异巨大,这合理吗?(三)难易是否适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自己经验里已有的知识容易,反之则比较困难或很困难众所周知,多数生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中,字形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之前已经部分或完全知道了音和义,字形才是经验里所没有的要素。

      即使有些字的字理有助于突破这个难点,但如果字理本身理解起来难度太大,就无法达到目的团”字,音、义不难学习,字形结构也简单,比较而言,掌握它的字理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在小学识字教材中,生字“喜”一般出现在“喜欢”等词中,在口头上学生已经掌握了词义,根据字不离词的原则,字义问题也已经解决难的是字形,如果把“喜”拆分为“十”“豆”“口”,陌生的字形一下子转变为熟悉的,经验里原先没有的变成有的,难点便迅速化解,尽管这种拆分不合字理而拆分为“壴”和“口”倒是合乎字理,但“壴”(zhù)却是冷僻字,学生从未见过,这辈子几乎永远不会使用小篆写作“”,模拟架设的一面鼓,但这远离孩子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识记字形而言,难点依旧汉字诞生于数千年前,由于社会生活和汉字本身的变化,很多汉字没有字理可言;而有些汉字的字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重”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是要求会认的字,出现在“尊重”一词中,词义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知,只要能读准字音,再次出现或在其他环境中出现时也能读出,即达成目标即使它属于要求“会写”的字,利用熟字“千”和“里”学习字形一点不难,只要强调“千”和“里”两个字上下重叠在一起、两个“竖”连成一个“竖”即可。

      相反,六、七岁的孩子掌握它的字理并非易事如果按照金教授的观点,“对难学的字,不是牺牲汉字科学来迁就学生”,那么就要这样讲解了:“‘重’字呀,在古代金文里是写成‘’的,由‘东’的繁体字‘東’和‘’组成‘’读什么知道吗?老师告诉你,读tǐnɡ,是挺立的意思,‘東’是表示‘重’的读音,也可以会意的‘東’原来是表示把袋子扎束起来的样子,一个人挺立在那里背着袋子,你看,有多重啊!”那么,这对于一年级孩子理解“尊重”之义和识记字形有什么好处呢?是不是把简单的问题高度复杂化了呢?识字教学的科学不等于汉字科学,也不等于讲解字理施茂枝教授认为,有些汉字拥有字理,这是汉字主要特征之一,合理开发这一独特资源为识字教学服务,理所当然,但运用字理识字要处理好几大关系:目标与手段不能错位,遵循造字规律与遵循儿童认知特点要兼顾,字理识字与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小学语文(开放教学学生攻克拼音王国的法宝)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析论香港小学中国语文科传统评估与学习档案评量的利弊)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我们的写作观需要反思)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新概念阅读”不容回避的选择)人教部编版.doc 8.2 分式的基本性质(1).ppt 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考试怎么考)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人教部编版.doc 本土攻略2016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专题一 规律问题(图片版)(共12张PPT).ppt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18:学生容易把j、q、x后面的ü误读成u如何帮助学生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轨迹)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睁大眼睛看世界 放宽心胸做文章)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第一步)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略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激情和宽容、课堂和生活、细化和简化)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睁大眼睛看世界放宽心胸做文章——如何指导小学生写论文)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走出两难境地)人教部编版.doc 小学语文(立足生活 写好真实——找真、说真、写真作文活动)人教部编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