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广南县地母(女娲)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的对策与建议.doc
16页一、历史和背景优势(一)人文优势翻开广南县的发展史,是一部历史文脉厚重的发展史, 广南县简直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聚宝盆,令人振兴登高鸟瞰,广南县城青山环 城壁立,似盛开的莲花花瓣,县城即在花瓣中心,形如花蕊,因此得莲城Z名 这在全世界是绝天仅有的,形成了“四面莲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 观地母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化,也是全卅界地母现象中最早的文化女姻 神话的“地母意识”是中国文化的元意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共族 意识、常母意识、认同意识以及天公地母、日月神话、土葬习俗、国教道教等皆 源于此地母降笔,先报君知”,《地母真经》是民间流传的长篇神话史诗,被 称为“人类辉煌的母亲颂”,地母文化的直接载体就是《地母真经》广南是《地 母真经》的发祥地,据《广南府志》载:从唐宋时期,广南己高度重视先进性文 化和道教、儒教、佛教的传播,普遍兴起了祭拜“文昌”的文化活动建有地母庙、 三皇宫、先农坛,青莲书院、莲峰书院、培风书院、莲城考舍、太阳庙(护国寺)、 土主庙(句町王庙)、三英庙、文庙等45座寺观庙和书院,至今供奉地母神像, 传诵地母真经,崇拜、传承地母文化,是供奉地母女姻、传颂《地母真经》经文、 教化民众的圣地。
经教传颂蔚然成风,使得《地母真经》向外流传,直至京城, 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颗瑰宝首都北京地坛为至高无上的皇家祭坛,广南地母庙里 的一本《地母真经》能为皇家地坛所珍藏,其地位已非同一般广南历史悠久, 境内已发现1・8亿年前的占生物化石,遵循人类发展的规律,广南经历了 20万 年前的I口石器时代和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证明在远古时期,就有原始先 人在此先息繁衍各种不同的时代不同人类活动的遗迹,生产生活用具均在广南 大地多处留存,它们无不折射着古代先民创造历史的艰辛和睿智中华民族自古 崇拜和敬畏天公地母,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据史料记载,立庙祭祀地母最早的是山西汾阳和陕西汉中,台湾南投也有地母庙 台湾地母庙保存的《地母经》载:“光绪九年正月初九日,陕西汉中府城固县地母 庙,飞鸾传经”,是知此经乃从内地传入相传,《地母经》为轩辕皇帝所著, 一直伴随皇历流传到中国各地广南城的地母庙?(亦称女姻庙)在莲城东郊的“先农坛(后因乂在庙前增建“三 皇宫”而易名)该庙于道光二十五年所立的碑文上刻有“新建蝎皇神正殿暨左边 厢房”等字样庙内供奉地母女姻,信众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都要入庙 吟颂《地母经》。
该县坝美镇普干村的仙人乘象山下还有一个“光善坛”,该坛的 第八代传人农恩祥先生至今还珍藏有清代木刻版的《地母经》,且还能按照正宗 的道教神灵降箕(即降笔)形式进行传录著名考古学家李昆声先生在其《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一文 中说「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是古代白越”壮傣语支各民族是古代百越的后裔 广南、那坡等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出土有炭化稻,证明壮族先民早在新石器 时代就己开始将野生稻训化为栽培稻,他们应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的首先发明 者2—;壮族称稻田为“那”,广南、那坡一带有近千个由甥『构成的地名,如广南 的那们、那糯、那朵、那伦、那洒、那坡等,富宁的那能、文山的那么果、砚山 的江那、丘北的那红、西畴的那马、马关的那往、麻栗坡的那登等等,广南周边 省区和相邻国家也有“那”的地名这一“那”地名文化景观已被学术界认定为''保存 壮族稻作农业史木来面H的鲜明印记”广南过去还沿袭?'官撒种”的传统风俗, 即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都要由广南知府与侬土司率文武官员和村社头人到莲城 东郊的“先农坛”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用三头白水牛在坛前的出里象征性地梨 山撒种其辖区内的广大民众,更是借此机会表达敬畏地母、缅怀祖先神灵大恩 大德的深厚感情,他们在村寨头人、长老和布摩(壮族宗教人士)的率领下,杀 猪宰羊,上竜山、入社庙举行大祭,进行鸡卜,并抬着神像走村串寨,举行驱邪 纳福、祈求风调用顺和国泰民安的系列民俗活动,其间,有的还跳草人舞、春牛 舞、手巾舞和纸马舞,有的则对山歌、唱壮戏、敲锣打鼓、舞狮耍龙。
此活动连 续三天,热闹非凡,即使广南成了传承农耕文化、特别是稻作文明的圣地,乂使 “三月三”成了壮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FL据有关专家研究,广南在先农坛进 行“官撒种”的传统风俗源于西周的“籍皿礼”,即周天子在率文武白官祭祀先农(王 社)吋,以亲耕为表率,宣扬“民Z大事在农”、“王室唯农是务”后来的历代帝王 也都遵循这一礼制,由皇帝率文武白官到先农坛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到亲耕出 亲耕,表达“尚农”、“重农”Z意广南文庙中还有一面“象耕”石刻,它显示壮族先民确实用过象耕据了解, 同为越人后裔的缅北坎底泰人及卬度东部的阿洪泰人,至今还保持象耕这一传统 耕作方式;泰人也称乘像仙女为“囊南漳”,说明壮族和泰族语言相通、文化同源 并已形成了地母、囊南漳、官撒种、皇姑(明朝皇帝的妹妹)、五风楼、贞节牌 坊、稻作文化等一脉相承的地母文化符号还应指出的是,广南的《地母经》讲「东西南北四部州,春夏秋冬母造成; 江河湖海不离母,万国九州母长成….天下五岳仙山境,山林树木母造成;庶民百 姓不离母,五谷六米母长成・・・・・绫罗绸缎从母出,四季禾苗母长成”此经书还训 导人们:要“敬地母,孝双亲,诵真经,行正道”。
广南地处北回归线一带,其发达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构成了独特的物质文化景 观;其县城莲城在广阔的坝子Z中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最为适宜人类居住;坝子地下还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单井日产水量达600立方米, 井口水温为42°C,水质为矿泉水类型,极具开发价值;而其世外桃源坝美风景区 的口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乂都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情境一致,被誉为 最后的“世外桃源”,这些都是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最住场所以上情况表明:广南的地母文化、句町历史文化和壮族以稻作农业为支柱形 成的民俗文化及秀美的坝美,不仅独特,而且互相依托、前后连贯成为一个完整 的体系,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当前,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及振兴 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不断加强,许多专家学者开始把冃光投向广南,特别是云桂 铁路的兴建和即将启动建设的民用机场,使广南成为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东人门 及通往内地和连接大海的枢纽,加Z省委、省政府已把广南县地母历史文化旅游 列入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冃”,广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迎來了千载难逢 的历史机遇在广南7810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蒙古、 伐佬等79万民族兄弟,在长期的历史长河奔流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和生活习俗。
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传说一个 向往彰显了各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执著追求壮族的长诗《幽骚》、彝族的古歌 《木腊米腊》、壮族的坡芽歌书、铜鼓、蜡染在世界出土的8种古老铜鼓的类 型中广南就出土了 100多面,很多国家一级文物,沙果村II号是全世界迄今发 现最早的铜鼓,杜宜句町王族墓地出土的石寨山型II号铜鼓是全世界已出土的 最大石寨山型铜鼓广南阿章村的石寨山型竞渡鼓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Z 宝”山川钟灵毓秀,必然人才辈出古代广南人,凡是进京赶考的大多榜上有 名,先后有进士 21人,举人77人,贡生106人,清代文学家方玉润,云南总 督岑毓英、翰林学士王宝均,孙中山的少将参军侬鼎和以及警卫营长、中校副官 冯君雅,现代狂飙诗人、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柯仲平等等都出身于广南云南省有 壮族群众100多万人,而广南就有30多万人,占了三分Z-,是滇桂壮乡风情 旅游带的杰出代表广南还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铜鼓Z乡、世界稻作文化发 祥地、6个“西部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试点县、10个“特色文化产业县” 2—、世界铜鼓文化发源地等,同时,“句町文化大观园”项冃已纳入全省文化产 业重点项冃。
成功举办了国际铜鼓文化研讨会、云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盛典系列活 动一第五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壮族花街节等,扌n摄了大型纪录片《丽 哉励僚》、《铜鼓的冋响》、《寻觅句町古国》等,已开发了世外桃源坝美和八 宝景区,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八宝米Z乡”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兴说过:“山得 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如今的广南,山水草木,烟云人烟、无 所不含,真是气象万千,令人拍手叫绝壮乡广南已成为“彩云Z南”乂一颗耀眼 的历史文化旅游“新星”,在全国旅游中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耍位置)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已岀现了三大精品旅游片区,即 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滇南热带雨林旅游片区、以丽江为代表的滇西雪域风光旅游 片区、以石林为代表的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旅游片区,这三个片区恰好构成'‘三角” 形的区域旅游经济格局广南旅游既有三大片区的一些优势,乂有别于三大片区 的优势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比“丝绸Z 路”早200多年的“蜀身毒道”、“西南丝路”、“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和必经Z地, 现在已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和中国东部的必经Z地广南还处在连接广西、广 东、海南跨省旅游和越南河江、河内、海防、广宁跨境旅游带上重耍的旅游冃的 地和集散地,特别是位丁•滇桂壮乡风情旅游带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随着云 南建设“桥头堡”和把文山州建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战略的 实施,随着文山普者黑机场的通航和衡昆高速公路、文山州“三纵三横”公路网、 云桂铁路、富宁港等“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以及泛珠三角区域、中越区 域合作的形成,为广南加快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文化旅游后 续支柱产业的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开发优势广南县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冃排序第二这是广南做大做 强历史文化旅游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的重大机遇同时,广南县委、政府历来十分 重视文化旅游的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南县初步具备了行、游、住、食、购、 娱的旅游六要索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旅游带动战略成效显箸,旅游业拉动第 三产业增长明显,广南县城正向中等城市迈进,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广南县“十 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民族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 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非常高,居民对文化旅游 消费需求很强,敬畏、传承、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也特别强旅游业呈现 岀了强劲的发展优势二、加快广南县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步伐的对策和建议(一)广南文化旅游的定位初探广南文化旅游项冃的功能定位是个大问题, 事关今后发展方向。
定高了,高不可攀,定位低了,水平很低,达不到开发和吸 引人的冃的广南冃前对文化旅游项冃的定位是符合当地实际的,但笔者认为特 点还不突出,大家的思想还未统一从景类、景型上来看,广南是典型的喀斯特 景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句町文化、土司文化、壮族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相 互交融的独特景观;从广南的区位和功能来看,广南归入全省“三角”形核心区域 旅游经济格局内和归入构建云南“十大旅游天堂”的休闲天堂中;而从广南的内涵 和有别丁其他景区的角度来看,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冃已被省列重点建设十大历 史文化旅游项冃所以,广南文化旅游的定位可从地母文化圣地、神秘句町占国、 最后世外桃源三个方面来定位从厚重的历史文脉中彰显人文精神,打造广南历 史文化名片;从秀美的山水生态中凸现最后的世外桃源,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名片; 从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展现独特文化,打造文化广南名丿h从耀眼的名人效应中, 放大名人效应,打造广南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名片等最终把广南打造成云南文 山桥头堡的前沿品牌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生态资源、悠 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广南文化旅游的特色,正是因为有这儿个方而 的特色,广南文化旅游以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赢得尊重和认可以 及备受关注,孕育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从整体上来看广南文化旅游,打造中国最大的地母文化圣地是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