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doc
3页依赖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news_b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的使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消除孤独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公共场合使用的行为、辐射的影响、的过度使用以至产生依赖行为等问题其中依赖行为是媒体和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使用问题 Toda等人把依赖定义为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渴望使用移动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依赖的主要群体,学术界在对依赖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在校大学生现有关于依赖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影响大学生依赖行为的因素及依赖的发生机制,而对于依赖行为对大学生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研究较为匮乏而基于此方向不多的研究主要以理论和描述性分析为主,普遍认为依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不利影响,但是缺乏实证型分析同时研究内容也局限于依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中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如睡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过度饮酒等某一个问题,缺少总体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以依赖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因变量,探讨依赖行为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1研究方法与设计 1.1依赖量表 本文使用的依赖量表,借鉴的是Toda等开发的量表[0]。
在使用中对量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共有13个题项,根据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即从不、隅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按1-5分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对依赖的程度越高 1.2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 本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测量,借鉴的是王冬开发的量表,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该量表认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共包括健康饮食行为,运动锻炼行为,健康睡眠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人际行为,压力管理行为与生命欣赏行为这几个维度同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即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按1-5分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越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1.3数据收集 在研究中,选取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方法为随机抽样,学生通过自评问卷,对其依赖程度和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收回269份,回收率89.67%被试者年龄在17-23岁之间;学科分布为,文科生120人,理科生149人;性别分布为男生158,女生111人;年级分布为大一68人,大二83人,大三62人;大四56人 2研究结论 2. 1统计性描述 本文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anach)检验量表各个维度的信度, 8个因子的Cranach。
值均超过了0.70的临界值,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同时给出了依赖和健康生活方式每个维度的总得分、平均每项得分和排名情况通过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维度中,健康责任行为与健康饮食行为平均得分比较高,但是在健康睡眠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平均得分较低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普遍具有健康意识和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在健康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以及管理压力的能力相对较缺乏 2. 2研究结论 研究中以依赖作为自变量,分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维度进行单变量回归分析,结论如表2,表3所示回归结果显示依赖与健康饮食行为、健康睡眠行为、健康锻炼行为、压力管理行为成负相关关系,而与健康人际行为、健康责任行为、生命欣赏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3讨论 依赖对睡眠行为的影响是媒体、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依赖带来的负面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依赖能够负向影响健康睡眠行为,而且影响效应非常显著,这与以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保持一致邹云飞通过对800名大学生的依赖横断面调查显示,依赖能够影响睡眠质量等对15-19岁青少年调查结论显示,每天过度使用的人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差等问题依赖对压力管理行为也产生负向影响,原因可能是依赖程度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通过媒介与其他人进行交流,通过来排解孤独。
那么依赖度越高的大学生也就很难采用运动等健康的方式进行解压,也不能够合理的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那么,在压力管理能力方面就会表现的较差依赖会影响健康饮食行为的原因可能是依赖度比较高的大学生晚上玩比较晚,通常会影响第二天正常起床,很难正常吃早餐同样高依赖的大学生由于投入过多的时间在中,一天中三餐很不固定,导致依赖程度越高,健康饮食行为越低与依赖影响健康饮食行为类似,依赖度高的大学生会长时间使用,久坐不动,花在运动锻炼行为的时间就会减少,导致依赖程度越高,运动锻炼行为就会越少 本文的研究显示依赖与大学生健康人际相关性不明显,这与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差别相关研究认为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的过度使用,确实可能导致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习惯于采用虚拟的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导致现实社会的人际交流能力的下降但是的使用也会给一部分大学生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流渠道,特别是外向的学生通过,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那么从总体上来看,得到的结论是:依赖与大学生健康人际的相关性不明显本文对依赖对健康责任行为与生命欣赏行为的研究结论显示,依赖程度高的大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抽烟、饮酒等行为。
同样,依赖度高的大学生在对未来期望和信心方面也没有表现出比依赖度低的大学生更差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