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梧桐树三更雨.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80002411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4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梧桐树三更雨 梧桐树三更雨篇1:古今对联 集锦   对联起源秦朝,流程至今,创作了不少美好的对联,让我们赏识  上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下联: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上联:老屋将倾只管淹流何日去  下联: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  上联:有约不来空怅望兰舟客舆  下联:劝春且住几回凭双燕叮嘱  上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下联: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曲岸持觞记当时送君南浦  下联:朱门映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上联:高处不胜寒见梧桐树三更雨篇2:“点”“滴”在古诗词中的妙用1200字 古人作诗作词时很留神遣词造句,往往会因斟酌一个词而苦思冥想,甚至是捻断胡须于是,大量诗或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或词的意境得到完备的表现譬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宋祁《鹧鸪天》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动词的妙用都有画龙点睛之妙下面,笔者也想试举三例,说说点滴在诗文中的妙用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这三句都用了点或滴渲染意境当然,这三句中还用了对比典型的寄寓愁情愁丝的意象梧桐和细雨,但假设少了点滴就会少了那种清丽、空灵且凄苦的味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作一些对比譬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陆甫之《清平乐》中的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清平乐》中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虽然也都借梧桐细雨这两个意象表现了愁闷,却不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表达得更为凄切凄冷这是由于,有了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假设再巧用点或滴,或者将之叠用为点点滴滴,那么可以更好地渲染出词人愁之难以排遣的凄苦心情和空灵清丽的凄冷意境  先看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闺怨,而且还在写景抒情中借一个滴字,高明地营造出了一种空灵哀伤的意境。

      上阕从环境到人物,都陪衬了一种秋夜孤寂的闺怨下阕那么为了衬托出人物怨忧的心绪,从听觉的角度写了三更雨,对秋夜单调的雨声作了入微的描写滴到明,衬托出人物忧怨凄清的心绪抒情仆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眠,由此可见离情之深那密密的雨点不断打在枯叶上,发出枯燥单调的声响,已经很叫人心烦了,再加上它滴到空荡荡的台阶上发出的扰人的声音,就更让人心碎了于是,这秋夜的冷雨便一点也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也不像是滴在空台阶上,倒像是点点滴滴都砸在抒情仆人公的心上,声声都在诉说着凄苦之情空阶滴水空灵而清丽的艺术空气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幽怨伤怀!  再看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确实,面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等情景,再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孤独之怨等,词人的愁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是,这些浸满了词人凄苦和哀愁的意象,虽然也都着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愁苦,颇具感染力,却都比不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中叠词点点滴滴所起的表达效果由于,点点滴滴从声音的角度将无限的愁苦具象化,并以叠字的方式实现了雨声由白昼到黄昏的延续,进而使词人内心无限凄楚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当词人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为国家担忧时,却偏偏从早上到黄昏都在下着绵绵细雨,而且还是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况味,怎么会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尽的呢?于是,词人只能借点滴传递:点滴是双声词,主要写声音,是以声衬情;点点滴滴一语,更是极富顿挫凄绝感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劈劈啪啪地响着,从早上一向响到黄昏都没中断这里,虽然写的是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这雨点其实是实实在在地都打在了词人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都是那么猛烈,都在敲击着词人的心,让他不能自抑!  再看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每一点都引发相思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更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听着这声音,无限的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词人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尤其是那一声声、一点点都实实在在地落在词人的心里,那是何等的凄苦啊!于是,我们读来也如闻雨声嘀嗒既抑扬顿挫又能把整个气氛都渲染得特别浓重,进而从这一声声、一点点中深深地领会到词人内心的凄苦  诗文词赋中还有大量这样的例子,都是由巧用一字而把整个意境都表现了出来,进而产生了猛烈的艺术效果,并使其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学习和品读精致诗文时,确定要多学习其锤炼字词的技巧,揣摩其所用词语的深层含义,并品评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点”“滴”在古诗词中的妙用1200字]—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