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评审.doc
16页1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市煤咨评设字(2010)038 号晋中市煤炭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2委托书编号:市煤规委字委托书编号:市煤规委字[2010]99[2010]99 号号报告名称: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报告名称: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合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评审会议时期:评审会议时期:20102010 年年 1111 月月 1919 日日3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61 号批准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井田面积不变,重组后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核准矿井能力 600kt/a,隶属于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于 2009 年 11 月 25 日获取 C1400002009111220044989 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 1#-11#煤层,批准井田面积 4.0484km2,批准生产规模 600kt/a。
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受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委托,2010 年 11 月 19 日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召开《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议编制单位山西新安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和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有关项目进行了必要说明,2010 年 12 月 14 日送交复审,依据煤炭工业规程、规范标准及方针政策,经专家组认真细致评审、复审后,形成以下评审意见:1、项目概况: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介休市西南义棠镇旺村附近,距介休市直距 15km,行政区划属义棠镇管辖该矿距介休市垂直距离约 11 公里,行政区划属义棠镇所辖,本矿工业场地东距 108 国道仅 1 公里,距南同蒲铁路义棠火车站 2.3 公里,距介休火车站约 13 公里,其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61 号批准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井4田面积不变,重组后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介休大佛寺桃园煤业有限公司,核准矿井能力 600kt/a,隶属于山西介休大佛寺有限公司批准开采 1#-11#煤层,批准井田面积 4.0484km2,批准生产规模600kt/a。
兼并重组整合前,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属基建矿井,批准井田面积为 4.0484km2批准开采 1、2、9、10、11#煤层,批准生产规模 300kt/a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即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主斜井井筒倾角 24°,斜长 595m,净宽 3.4m,净断面积 8.7m2,采用三心拱料石砌碹支护,担负矿井原煤提升兼进风井副斜井采用三心拱料石砌碹支护,井筒倾角 22°,斜长 420m,净宽3.4m,净断面积 8.7m2,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兼进风井回风立井:井筒垂深 290 m,净直径 3.6m,混凝土支护,净断面积 10.2m2,井筒设梯子间,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已经市煤规发[2010]114 号文予以批复,可以作为矿井建设的地质依据根据批复的地质报告,井田内构造简单,井田地层总体为一倾向西南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3-9°,井田内发现有 3 条正断层,对井田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影响不大井田内可采煤层有 1、2、9、10+11#煤层,其中 1、2#煤层已采空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 556m,低于井田内最底部可采煤层10+11#煤层最低底板标高 560m根据地质报告,井田内1、2、10+11#煤层上开采分层采空区积水已基本查清,预计矿井达产时,正常涌水量为 48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 960m3/h,井田水5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9、10+11#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自燃等级均为Ⅱ级,属自燃煤层井田内 1、2#煤层已采空,9#煤层厚度为 1.07-2.19m,平均为 1.50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层位、厚度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 K2灰岩,底板为泥岩10+11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 9 号煤层底平均 1.22m因 10、11 号煤层夹矸厚度最大为 0.52m,属于合并煤层,该合并煤层厚度为 5.89-6.78m,平均为 6.39m,厚度变化较大,井田西南厚,到东北部变薄含 1-4 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为 0.52m,岩性为泥岩,结构较复杂,层位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井田内共保有资源/储量 24780kt,设计可采储量 12582kt,全矿井服务年限 15 年评审认为: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主要依据齐全,按已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进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符合晋政办发[2009]100 号文,晋煤办基发[2009]83号加快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建设的有关精神2、井田开拓: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工业场地利用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现有工业场地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矿井共布置3 个井筒,利用改造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主斜井为主斜井,利用原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的回风立井作为回风立井,新开副斜井。
主斜井,井口座标(80 座标系):X=4095261.698,Y=19570809.408,Z=828.561,倾角 24°,斜长6595m,净宽 3.4m,三心拱荒料石砌碹支护,净断面积 8.7m2,安装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及检修轨道,担负矿井提煤、进风任务副斜井,井口座标(80 座标系)为:X=4095152.806,Y=19570879.014,Z=813.000,倾角 23.3°,斜长501m,净宽 4.2m,半圆拱锚喷支护,净断面积 13.23m2,井筒内铺设单轨,安设单滚筒绞车和架空乘人装置,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人员升降及进风任务,井筒内设台阶、扶手,兼矿井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口座标(80 座标系)为:X=4095027.235,Y=19569329.679,Z=890.111,垂深 290m,净直径3.6m,圆形(钢筋)混凝土支护,净断面积 10.17m2,井筒设置梯子间井口安设 2 台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兼做矿井一个安全出口井田内设计不利用的井筒按规定予以关闭评审认为:充分利用原山西介休桃园煤业有限公司已形成的工业场地和井筒,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能够满足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能力 600kt/a 要求。
3、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全井田共设计一个开采水平,水平标高+615m主要大巷布置三条,即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运输、轨道、回风大巷已有巷道沿 9 煤层顶板布置,在井田的西南部和东南部由于受 10+11 号煤层上开采分层采空区的影响,穿过 10+11 号煤层上开采分层保留的煤柱,延深到 10+11 号煤层下开采分层,沿710+11 号煤层下开采分层底板布置井田内 1、2#煤层已采空,全井田划分为两个采区,井田的西部一采区,由于 10+11 号煤层上开采分层采用壁式采煤法开采,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已形成 9 号煤层的蹬空破坏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井田西部一采区的 9 号煤层已不可采在井田的东部二采区,10+11 号煤层开采上分层为仓房式和巷道式开采,估算回采率约为30%,顶板冒落理论上没有涉及到 9 号煤层,只是造成 9 号煤层部分区域蹬空,为了回收煤炭资源,此次设计进行了开拓方案规划设计,计算了其可采储量,在开拓开采该区域前应完成专项蹬空开采可行性研究和专项设计,确定该区域的 9 号煤层和 10+11 号煤层下开采分层能否开采,如何开采根据开拓布置,全井田设置一个水平开采 9 号煤层的东部二采区、10+11 号煤层下开采分层一采区和二采区,水平标高+615m。
全井田 10+11 号下开采分层划分为两个采区即 1101 采区和1102 采区,全井田 9 号煤层划分为一个采区,即 902 采区矿井投产时首采区为 1101 采区采区接替顺序为 1101 采区→902 采区→1102 采区评审认为:井田水平划分、大巷布置及采区划分基本合理4、井底车场及硐室:井底车场为平车场型式,设于副斜井井底周围,车场设有存车线副斜井井底附近布置有等候室、医务室等硐室主斜井井底布置有井底煤仓、装载硐室、主变电所、主水泵房、主副水仓等硐室,中央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联合布置,中央水泵8房采用半圆拱混凝土砌筑,硐室地面高出硐室通道与车场连接处底板标高 0.5m,中央水泵房一个出口为连接主斜井井筒的管子道,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采用半圆拱混凝土砌筑,硐室地面高出硐室通道与车场连接处底板标高 0.5m,且硐室地面向中央水泵房地面有 3‰的流水坡度,其出口通到井底车场中央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的通道内要设栅栏门和密闭门管子道采用半圆拱混凝土砌筑,管子道与主斜井连接处设有平台,平台高出泵房地面 7.5m水仓布置为主、副仓,半圆拱混凝土砌筑,主、副水仓有效容量为 2050m3,满足矿井 8 小时的正常涌水,且满足清仓要求。
水仓清理采用人工清理,矿车运输评审认为:井底车场及硐室设计符合规范要求5、井下运输:井下煤炭运输方式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运输大巷设计选用一部 DTⅡ型带式输送机,胶带宽度 800mm,带强1600N/mm,带速 2.0m/s,运输能力 450t/h,配用防爆电动机功率2×200kW辅助运输选用 1 部 JWB-75YJ 型无极绳牵引车,绳速2.0m/s,卷筒直径 800mm,最大静张力 80kN,钢丝绳选用 22-NAT-6×19S+FC-1670-ZZ-250-178配用电动机型号 YBK2-315S-4,电压 660V,功率 75kW井下轨道大巷铺 600mm 轨距、30kg/m 钢轨,投产时配备各类矿车 107 辆评审认为:运输方式选择合适,能力适中,主要设备配置基本9合理6、井下开采:设计开采 10+11 号煤层下开采分层,10+11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 9 号煤层底 1.22m,下开采分层平均厚度为4.24-4.47m,平均为 4.37m,厚度变化较大,井田西南厚,到东北部变薄含 2-3 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为 0.52m,岩性为泥岩,结构较复杂,层位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
设计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顶煤开采,采高 2.2m,放顶煤高度 2.17m设计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投产时采煤工作面长度 150m,采煤工作面选用 ZFS5400/17/26 液压支架支护顶板,选用 MG375-W1 型采煤机完成落煤、装煤工作,配套 SGZ730/220 型刮板输送机运煤配套装备 SZB730/75 型转载机、SSJ800/90 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设备采煤工作面工作制度为“四、六”制,每天三班生产,一班检修采用追机作业的作业方式,循环进度 0.6m,一天 6 循环,日进尺3.6m,年进度 1188m矿井投产时,全矿井布置 1 个采煤工作面,2 个综掘工作面,综掘工作面装备 EBJ—120 掘进机,SSJ800/90 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MAZ-200 型探水钻,JD-11.4 型调度绞车, FBD5.6/2×11 型局部通风机等采掘比 1:2评审认为:矿井以 1 个采煤工作面,2 个掘进工作面达产,符合产业政策和井田煤层实际,接替生产原则适宜,采煤方法、开采工艺、工作面装备能力适中、可行7、矿井通风:设计依据地质报告、晋煤安发(2009)36 号鉴定10资料;根据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 9、10、11#煤层的检验报告,该矿井 9、10+11#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煤层自燃等级均为Ⅱ级,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