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述军事地质学.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0364540
  • 上传时间:2024-0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简述军事地质科学杨莉(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军事地质科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状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军事地质科学在工程、遥感、地球物理、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应用领域、主要技术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情况关键词:军事地质科学 地质矿产资源1 前言军事地质科学是研究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军事学的交叉学科它包括:矿产资源、地形地势、军事工程、军事信息等,现代军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地质学和军事学的应用性的紧密结合军事地质学在当今世界军事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已经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大势所趋随着高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军事地质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 军事地质科学的历史及其发展2.1发展简史 地质学应用于军事领域,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王朝在构筑城池、长城等工程时,都十分注意研究和利用当地地质条件和天然建筑材料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监御史禄集数十万军工民夫,在湘江上游的广西兴安县海洋河和漓江之间的低矮分水岭处,开凿了一条中国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解决了50万秦军进军岭南的粮草运输问题。

      灵渠的开凿充分考虑了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经使用过军内地质学家绘制的地质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德国、俄国等国都征召地质学家到军队服务,担负提供构筑军事工程所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咨询意见,寻找地下水和建筑材料等勤务保障工作仅1917年在德军西线工作的就有27个地质小组,总计约200名地质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新武器的出现,防御阵地体系和筑城工事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对军事工程地质和军事水文地质调查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当时许多参战国军队都设有地质勤务部门德国军队还使用了特种地质图,上面标有地区岩土分布及评定各季节坦克、摩托化部队通行的可能性等情况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地质学家们提供了构筑水工建筑物和军用道路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并为作战部队提供了地形的可通行性、土壤性质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的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和军队机动能力的提高,防护性的筑城工事更加深入地下,军事工程构筑速度加快,野战给水任务繁重,因而增大了地质勤务保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军事工程地质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国家军队将新的科学技术与地质学理论运用于军事工程地质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美军研制的工兵圆锥仪和空投圆锥仪,可以快速测定土壤的通行能力;中国研制的工兵圆锥仪和重塑仪,能对松软土的可通行性进行判定;德国研究利用卫星测定无路地区车辆的可通行性一些国家还根据地下水的形成理论,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探测手段,为大兵团作战的给水保障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2.2 发展现状 随着工程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的理论与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军事工程地质学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苏联1945年出版了A.M.奥夫基尼科娃的《军事地质学》,1947年和1958年先后出版了 B.B.波波夫的《军事工程地质学及水文地质学》和《军事工程地质学》中国1937年曾出版了陈继承、朱熙人合著的《军事地质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领导机关和部队编入了第一批专业地质人员,他们在军事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大规模国防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出版了王仁权等编译的《军事工程地质学》此后军事工程地质学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院校的课程之一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对军事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各项试验和长期观测工作,并引进了数学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力学等理论以及遥感、遥测、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使研究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价过渡,成果更为准确、快速。

      3 军事地质科学的应用3.1军事工程地质学 一、研究内容:研究与军队行动和军事工程构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地质学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①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成因类型、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区域分布特点以及改良岩土性质的措施②地质环境及区域地质条件对部队行动的影响,判明不同地质条件对战斗车辆、运输车辆通行的影响③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对军事工程构筑的影响,进行岩土分类,研究这些地质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拟定克服的手段和防治方法④地质工作方法、手段及新技术的应用二、应用领域包括:①调查、研究预定战区的地质结构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论证永久性阵地工程、战略和战区指挥所、军港工程、军用机场、导弹基地、后勤基地、通信工程设施、国防公路等的选点、选线、设计、施工和维护的适宜性②通过地质勘察,为构筑筑城工事、筑城障碍物、军用道路、军用桥梁、军用水中工程,实施军事爆破、渡河、工程伪装、野战给水等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资料依据③根据岩土性质,分析并判定作战行动地区的地形通行战斗车辆和运输车辆的能力④调查天然建筑材料、地下水源、溶洞等的分布情况和数量、质量,提出开发利用的意见3.2 遥感于军事地质的关系  在军事需求牵引和科学技术推动下,军事高科技获得了迅速发展,一系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谁拥有先进的军事高科技,在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斗争中,谁就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更大的主动权。

      在这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武器装备层出不穷,具有一双千里眼无疑给自己的胜利加重了一个砝码遥感技术便是这双千里眼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即使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以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使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可获取大范围的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象,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象,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象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象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

      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且获取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军事侦察,监视与制导已完全离不开遥感技术①侦察:侦察是指获取教国的军事政治情况、武装力量和军事经济潜力,军队的编成、态势、状况、行动性质与企图、战区地形以及其它情报所采取的行动诸如摄影、红外、多波段、雷达、电视、激光等遥感技术是实施侦察所必需的手段,其发展对加快获取情报的速度,提高情报的可靠性和效率都有重要作用②监视:可以用遥感成像等手段来对敌空中,太空、地(下)面、地(水)下区域、地点、人员等实施有计划的观察③制导:制导是指导弹、太空飞行器以及炮弹,鱼雷等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需的信息的搜集变换和执行过程尤以各种导弹武器而著称绝大多数战术导弹或精制导武器,常利用目标的反射或辐射特征测量其位置或相对位置参数,因而光学,微波和激光遥感技术在制导系统中得以广泛使用。

      遥感技术在现代战争中不止一次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而且有效的的武器装备,在伊拉克战争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打击目标的确定,水源的发现,全球定位测宇宙战的定位,地下坑道的发现,隐藏所的目标所定等为战争的战略指挥和后勤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攻击效益,极大的增强了军队战斗力自动化侦察系统,搜集预处理情报系统,自动化通信系统,气象侦察预天气预报等,充分保障了空中,地面作战的进行对地方实施彻底有力的打击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如此神通,我们在充分认识并应用遥感技术使也不能忽略其两面性既要发展我军传统作战理论方法和作战形式,又要创造新的作战理论,方法和形式,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传感武器的作战效能,如何在敌高清晰度的侦察监视下,有效隐蔽我军的行动企图;如何有效地进行反制导攻击;如何诱惑敌军,使其无法正确定位攻击……在各种优势上找到对策,寻找自己的克星,并有效防止它,扬我之长,避我之短,用敌之短,避敌之长3.3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地球本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闪电、暴风雨、海啸、洪水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对军事行动会产生影响重大科学家家发现了自然影响力、破坏力中的军事价值,他们研究自然灾害的规律,试图利用自然能量为军事和战争服务。

      地球物理技术在军事地磁测量与反潜作战潜艇是大型水面舰艇的噩梦,战略核潜艇更是噩梦中的噩梦,反潜作战是各大国海军非常重要的课题反潜作战首先要知道敌方潜艇的位置和深度美国的反潜机上装有高精度磁力仪,可以侦测到海底潜艇引起的地磁异常,从而确定潜艇的位置4 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对军事地质科学的主要意义4.1地质与军事的密切关系前者是后者胜利的保障在过去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孙子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说的是地质地貌对排兵布阵的影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表面上谈的是后勤供应问题,实质则讲的是地质地貌之于后勤补给线畅通,矿产资源之于兵车枪弹研制补给、水等资源之于兵士的生活生存的重要性现代军事地质学就传统战争而言,一场战争无非要经历如下过程:首先是情报收集:有待夺取或守卫的目标在何处?敌人可能来自何方?或者何处可能有敌人抵抗?何地有障碍物和机动路线?何处可以驻扎人马?接着是后勤补给:军队能否顺利投入交战,决定于后勤是否切实可行,亦即可否进行作战,要受制于何地能补充兵员、补给物资、配置火力及补给线能否畅通可行然后是作战:在情报部门提供了有关的地质地貌资料和后勤部门提出了最佳的后勤保障区域后,有待作出的决定是:何地投入何部队?向何方机动?在何处展开?向何处发起进攻?何地应防御?应向何方推进?何处应撤退?何地应开辟通路,架设桥梁,开设登陆点,构筑防御工事等等。

      从中可以感受到地质地貌资料和后勤对于作战主动权及坚守防御或进攻取胜的制约4.2 矿产 ---- 现代战争的粮草在和平时期矿产资源服务于人民大众,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在战争时期矿产资源的丰富于否决定着战争的结果众所周知,制造枪炮、炸弹、飞机、汽车、坦克、军舰等用的特种钢铁;交通电信、电机用导线等,大多是多种金属的合成产物;各种动力设备,发动机之发动需要燃料,煤炭和石油不可缺少;军用建筑、军用设备,包括部分军用物资如军用服装等,需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原子弹氢弹,少不了铀矿等放射性矿产品;水同样是一种矿产资源,军队活动或集结,人马车辆需要大量水源供给所以,离开了资源,军事活动就不可能展开 军事地质学在当今世界军事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已经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大势所趋随着高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军事地质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管是在阿富汗还是在伊拉克,也不管美国所进行的战争是高尚的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