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相关问题的探讨.docx
7页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相关问题的探讨 口盛东花 张金贵(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Reference:本文从对高校管理的政治要求、社会要求、自身管理要求和廉政工作要求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实行财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提出在操作层面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是造成财务信息公开现状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对高校建立配套制度进行了探讨Keys:高校管理 财务信息公开 必要性 配套制度目前,高校信息公开并不尽人意,特别是财务信息因其敏感性更是严重滞后思维惯性导致的认识不足、工作惰性导致的不愿改变、“象牙塔”的封闭心态以及行政化的权力运行模式,使高校财务信息既缺乏公开的内部动力,又没有公开的紧迫感探讨高校财务公开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来自wWW]提高认识水平,作为落实财务公开的基础性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对财务信息公开必要性的认识(一)财务信息公开是落实民主管理和走群众路线的政治要求《高等教育法》是规范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大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第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主动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等信息2002年2月6日,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内部事务公开进行了细化规范。
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捏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也对促进高校信息公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高校实行财务公开,并不仅仅是高校的内部管理问题,更是国家的法律要求,是高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要求二)财务信息公开是新形势下对高校管理的社会要求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高校办学体制逐步形成,办学经费除政府拨款外,企业、个人、自营收入、商业贷款、教育缴费等其他渠道资金所占比例逐步扩大,资金来源趋于多元,资金额度也越来越大多元化的资金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必然对高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与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生)、作为受资者与教育投[来自WwW.lw5U.com]资者(政府、企业、外商等)、作为债务人与其债权人(商业银行等)、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与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关系者之间的财务关系逐步复杂化以财务关系为焦点,各利益关系人合理合法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诉求应该得到满足,而且,建立在政府宏观管理基础上的标准化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显然无法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个性化信息要求。
此外,高校所具有的公共受托性质,也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实行财务公开,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要求三)财务信息公开是促进科学管理,规范开展工作的制度设计首先,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依赖财务信息,而且只有建立在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基础上的决策才是可行和科学的,因此财务信息公开是实现高效管理、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其次,财务公开对规范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高校不仅资金来源多,而且设置的不同名目的经费科目更多,一所高校各类经费科目可能数以千计如此之多的经费由不同人群掌控使用,传统方法对这些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费时费力,合理与不合理信息无法甄别,甚至经费负责人自身也不能及时掌握经费信息,而财务公开则是很好的手段,定期、规范地公开各经费的执行进度、执行内容,便于及时了解经费情况,为使用者和监督双方均提供了便利第三,实行财务公开将促进学校财务和会计工作实行财务公开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上的报表在网上或公告栏发布,而是要基于不同相关方的利益关切和实际需要而加工、定制、提取信息,不仅有共性的财务信息,还包括针对性的个性化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和会计工作要求,从而促进了高校管理水平四)财务信息公开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高校的贪污腐败案件频发,严重伤害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校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校自身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失效甚至缺失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是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实行财务信息公开是健全约束和监督机制,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通过实施财务信息公开,将学校财务运作充分置于投资主体、内部员工、社会公众共同的监督之下,大大增加各项工作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这就像高校管理者背后多了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实施的规范性,而且监督成本低,必将会促使廉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二、高校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的探讨高校财务公开现状不尽人意,固然有内部动力不足(认识上不到位、改革的惰性等)和外部压力不大(对不公开的监督处罚力度和处罚的可操作性存在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其自身制度的缺失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宏观层面对财务公开进行了原则规定,但要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还要配套地在操作层面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高校普遍缺乏的一)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即公开的财务信息范围高校财务信息繁杂,如果不加选择地全部公开,不仅增加高校管理成本,实际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也无此必要因此,理清公开的财务信息范围是实行财务公开的基础性工作,也为监督考核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提供了依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定应主动公开十二类信息,其中涉及财务信息的表述为“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和“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从高校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情况看,直接财务信息包括:管理制度信息、收费信息、经费及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信息、财政性资金及受捐赠财产信息等,物资、基建等招标采购信息、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信息等虽涉及财务核算,但因高校普遍设置招标办公室、资产管理处等专门的职能部门,可视为属于间接财务信息,该类信息应由相应部门负责无论直接财务信息还是间接财务信息,《办法》中的表述过于笼统,为方便操作.应进一步明确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包括表格的形式、数据统计口径等,使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成为高校加强内部管理、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评价的重要依据;又可以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学科相近、规模相当的高校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促进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改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
二)信息生成和信息审查高校财务信息形成于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是集中反映一所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其资产管理、财务收支、预算分配等财务活动所形成的信息资源高校财务部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它创造并最大程度地占有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的生成及公开,高校财务部门责无旁贷必须指出,公开信息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外部监督、管理决策提供便利,能否提供便利取决于信息的实用性必须站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对传统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在专业的同时注意通俗,否则可能会流于形式,不为广大相关人员接受财务信息公开应加强信息审查工作,多环节把关,从源头上避免虚假信息、不应公开信息、保密信息流出,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其他损失一定程度上,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再加工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信息审查难度和不规范信息流失的风险,因此,坚持严格的信息审查更具有现实意义三)信息的发布传统财务信息发布方式主要是纸质信息的传递,在目前高校仍然是基本方式,如各类报表等新形势对信息公开提出了新要求:1.公开的信息内容广泛,信息量大;2.公开的对象不固定,不是指定人群,实际上高校作为公共资金的使用者,有义务接受任何纳税人合法的信息公开要求;3.便于实现信息的再加工。
传统纸质信息无法充分满足要求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核算、学生收费、个人薪酬及所得税等工作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局域网技术日益成熟为高校实行电子信息发布创造了技术条件高校应该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依托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化电子信息发布平台基于校园网的电子信息发布平台,将财务会计信息在网上发布、传达和交流,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S(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财务公开研究”;项目编号:2011SJA630018)Reference:1.尹晓敏,高校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升透明度为核心[J].江苏高教,2010,(4).2.梁勇,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J].教育财会研究,2011,(1).3.郭收库,赵丽君.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与制度构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李清文,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乔春华,论高校财务透明度[J].教育财会研究,2010,(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