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整合大师肯.doc
4页当代整合大师肯·威尔伯肯·威尔伯(1949- )目前被公认为是“后人本心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发言 人,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哲学和神学领域 由于肯·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富基础性和开创性,他甚至获得了“意识领域的爱 因斯坦”的美誉作为心理学家,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 了荣格 被认为是第一位从理论上圆融整合东西方心智文化的人肯·威尔伯 23 岁时发表《意识层次图》 ,此后著述不断,迄今已有 20 余部著作 他的作品被翻译到 20 个国家,名列美国同类作家之首,被称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类著作 作家”其主要著作有:《没有疆界》 , 《阿特曼计划》 , 《来自伊甸园》 , 《眼对眼》 , 《恩宠和 勇气》 , 《性,生态和灵性》 , 《科学与宗教》 , 《一味》 , 《整合心理学》 见:刘长林《中国象科学观》序二 (彭贤 序)人类认识事物的立场和方法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层次立场媒介方法应用领域1感官之眼感觉器官及其延伸, 如仪器设备等传统科学方法,如物理学、 生物学、神经学等感官动作世界 (物质世界)2理智或象征之眼心理逻辑、数学、符号学、诠释 学、现象学、系统分析、生 态学心理3沉思(感悟)之 眼精神或心灵静修默观,如顿悟、入定、 灵知等灵性体验精神或心灵每一种方法都只在它自己的领域有效,三类知识具有不可通约性。
如果相信默观沉思的知识可以还原为理智的知识,或者理智的知识可以还原为感觉行为的知识,就会导致范畴错误,并丢失各自领域的特有信息目前占主流的西方科学主要研究层次 1,2曾经占主流的东方传统主要研究层次 3显然,现代科学更直观,东方传统更深奥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现在,以科学改造中国传统几乎成了主流认识但是,中国传统的认识路线和认识方法与西方不同如果硬要以西方的认识路线和认识方法为指导,来“发掘” “整理” 和提高中国传统,那一定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威尔伯将世界上已有的求真学问归纳为:独白的科学(感官体验科学) ,对话的科学(心理体验科学) ,默观的科学(灵性体验科学)三大类型,并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独白式的狭隘,及其计算的疯狂”排挤“对话” 、窒息“默观”的缺陷与恶果——平地化,鼎力推出一种建构主义后现代式广义科学的整合思想与理念,期待未来的科学:研究深度神秘体验时 可以像研究地质学一样行得通;研究道德思想,可以像研究生物 学一样有成效;研究诠释学,也可以像研究物理学一样可资信赖……每个领域亦得以互 通声息、相互契入,于是,所有的知识皆以体验为根据(体验不只有感官方面的,还有心 智体验、灵性体验) ,任何主张无不以可验证性为基础。
这无疑是一场科学的革命圣吉等在《修炼的轨迹》中也倡导用“连接的科学(整合性的科学) ” 、 “新世界观”救治由于原子论的思考模式所导致的“分隔的科学” 、 “分隔的世界观(旧世界观) ” 所带来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困难问题目前,主流社会对所谓的科学革命缺乏共识是不可避免的当年牛顿-笛卡尔科学范式,也花了两三百年的时间,才逐渐渗透到全球的主流社会毫无疑问,眼下这场最新的科学革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是新旧事物的综合体而且这个变个不只与“科学家”有关,更和我们每个人有关,这不仅是科学变革,还涉及人性和社会面向的变个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这场讨论和对话这场内涵广泛的伟大变革与进化,历史地会由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来导航,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社会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荣格认为,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智慧的民族却没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可定是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 ,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中国的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荣格认为,西方古代科学和中国的易经在原则上是共通的但西方现代科学的因果规律,由于过分受到统计学的局限,反而比不上古代人的主观智慧,成为西方文明很大的弊病。
他说,中国人常说的“物极必反”就远远超越了西方科学的因果关系论当如今的中国人好像看到只有“赛先生”(Science)和“德先生”(Democracy)能够挽救中国时,荣格却大胆的指出:“唯有中国古代文明才是互解西方文明的榜样 ”荣格还表示,每一次物质文明的重大进步,都为人类带来灾难甚至是浩劫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文化的价值现代西方人因此而陷入精神的空虚、迷惘,于是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换句话说,对意识生活的不满,使西方人企求从心灵生活中求取补偿然而西方的宗教,又不能在心灵方面为人们提供理性的满足,反而促使西方人倾向于享乐主义他说:“西方的科技工业扰乱了东方的社会,东方则以非物质的成就扰乱了西方西方从外部攻破了东方,东方正从内部把西方包围 ” 呵呵,西方科学像是铁扇公主,东方文化则像钻进铁扇公主肚里里的孙悟空中国悠久的文化蕴含的丰富智慧,可以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健康地发展现代文明提供启示,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调整现代科学的巨大偏向,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中国文化和科学传统成为这次伟大运动的思想源泉,是历史决定的而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复兴。
现在不是整天都在喊原创吗?天天跟在别人屁股后,理论是引进的、教科书是引进的,设备是引进的,能够原创吗?我们要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科学的勇气和魄力,汇通中西,衷中参西,引领这次科学革命的前进方向到那时,还会有中医不科学的言论吗? 肯定不会了,因为科学已经不是现在这个“分隔的” 、 “狭隘的”和“疯狂的”科学了参考文献:刘长林著《中国象科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