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晨-《中国传统治国思想要览》第9讲—《要览》.doc
10页第九讲9 讲 P154-170.1746 条第四章.理财3 节.重农务本,通商惠工.30 条;4 节.轻重平籴,散聚均利.16 条;第四章.理财3 节.重农务本,通商惠工.30 条;1.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下》2. 大宰之职,……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大宰》3.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周礼·冬官考工记》4.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书,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放任能——《左传》闵公二年5.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 纯固于是乎成.……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
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绪而弃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财,将何以求福用民?”王不听——《国语·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译文】周宣王即位后,不去行天子耕籍田一千亩之礼虢文公劝谏说:“不能这样民众的大事在于农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产,民众的繁衍靠它生养,国事的供应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务的增长由此奠基,强大的国力由此 维持,……天子的事务只注重于农耕,从不要求自己的官员干别的事而妨碍农务,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因此征伐 则有斗志、守备则 有财力像这样,才能取悦于神灵而得到民众拥戴,祭祀能按 时供应而国家用度充裕 “现在陛下打算继承先王的事业而废弃那最重要的事情,使供神的祭品匮乏而阻塞民众的财路,以后靠什么向神祈福、役使民众呢?”宣王不听劝谏三十九年后,在千亩发生战争,王室的军队 被姜氏之戎打 败6. 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
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治国》 【译文】 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 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 领土开拓粮食一多, 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 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 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 则人民安于 乡居而爱惜家园,安 乡爱家则虽改 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有所杀 戮,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人君不发展农业则粮食必少,粮少则人民贫困,贫 困则轻视家园,轻家则容易外逃,人民轻易外逃则君令不能做到“必行”,君令不能行 则禁律也不能做到“必止 ”,禁律不能必止则战争不能做到必胜,防守也不能做到必固了法令不能必行禁律不能必止,出战不能必 胜,防守不能必固,这叫作寄生的君主。
这都是不 发展农业缺少粮食的危害所以增产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 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7. 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县鄙则将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荀子·王霸》8.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商君书·农战》9.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 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 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 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 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吕氏春秋·卷二十六·士容论第六——上农》10.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卷四·文帝纪第四》11.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奇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12.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史记·货殖列传》13.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汉书·食货志》斋晁错《贵粟蔬》14.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 《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译文】大夫说:古代建立国家的人,开辟 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途径,沟通物资有无通过市场统一解决各方面的需求,招来四方百姓,聚集各种货物,使 农民、商人,工匠都能在这里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互相交换之后便各自回去。
《易经》上说:“交流产品,互通有无,这样就可以使老百姓努力生产 ”因此,手工业不发展,农具就缺乏;商业不发展,物资就不能流通农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物资不流通,政府财政就困难所以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法,正是 为 了流通积压的货物,供 给急切的需要,废除它,是不行的——《盐铁论·本议》15.大夫曰: “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2],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译文】大夫说:《管子》上说:“国家有肥沃富饶的土地,而百姓还吃不饱,是由于生 产工具不完善;有山林大海出产的各种物品,而百姓仍然 经济不富裕,是由于工商 业不发 达 ”陇、蜀两郡的朱砂、大漆、牦牛尾和鸟羽, 荆 、扬两州的皮革、兽骨和象牙,江南的楠木、梓木和毛竹、箭竹,燕、齐两地的鱼、盐、毡子和皮 袄,兖州、豫州出产的漆、丝、葛布和麻布,都是人 们养生送死的必需品。
这些东西,都是要靠商业来流通,靠工匠来制作所以,圣人制造船、桨,通行于江河峡谷,驾御牛马,通行于山陵内陆;甚至到达边远地区,深入穷乡僻壤, 为的是流通各种 货物,便利百姓所以,武帝设置铁官,以供应农业需要的用具,实行均输,使百姓富裕;盐铁、均输政策是全国人民所 拥戴并赖以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废除它,是不行的——《盐铁论·本议》16.大夫曰:“贤圣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昔管仲以权谲霸,而纪氏以强本亡使治家养生必于农,则舜不甄陶而伊尹不为庖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虚荡其实今山泽之财,均输之藏,所以御轻重而役诸侯也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驼,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鼲貂狐貉,采旃文罽,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盐铁论·力耕》17.大夫曰:“古者,宫室有度,舆服以庸;采椽茅茨,非先王之制也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昔孙叔敖相楚,妻不衣帛,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大俭极下 ’此蟋蟀所为作也管子曰:‘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可胜用,不充庖厨,则禽兽不损其寿。
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则女工不施 ’故工商梓匠,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弦高贩牛于周,五羖赁车入秦,公输子以规矩,欧冶以镕铸语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 ’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泽处,蓬蒿尧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朐卤之盐不出,旃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 ”——《盐铁论·通有》18.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 用 为本,以巧饰为末;商买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 民贫贫则厄而忘善,富则乐而可教——《潜夫论·务本》19.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三国志魏书邓艾传》20.圣王之御世,莫不以广农为务,俭用为资夫农广则谷积,俭用则财畜畜财积谷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三国志·魏书·高柔传》21.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专卖,听其自为……——(北宋)李觏:《富国策第十》22.孟子曰:养生送死,王道之本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故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欧阳修:《原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