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doc
11页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_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温故知新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__年生于浙江温州,_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_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