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有机污染物.doc
4页OCPs ♥ HCH NAMEhexachlorocyclohexane [ ,heksə,klɔ:rəu,saiklə'heksein ] n. [化]六氯环己烷, Common NameHexachlorobenzene CAS#118-74-1 Molecular FormulaC6Cl6 Molecular Structure Molecular Weight284.79 Density (g/cm at 20C)1.5691(23.6C, Weast 1972-73; Horvath 1982) Water Solubility (g/m or mg/L at 25 C):0.0063(quoted, Figueroa quoted, Shiu Mackay et al. 1992, 1995;)Henry's Law Constant (Pa m/mol): 0.034(20C, gas stripping, Ten Hulscher et al. 1992; quoted, Shiu De Maagd et al. 1998) 0.046(calculated-P/C, Shiu Landrum Methylenechloride;Methylene dichlorideMolecular StructureCH2Cl2规格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溶于约 50 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 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相对密度 1.3266(20/4℃) 熔点-95.1℃沸点 40℃自燃点 640℃粘度(20℃)0.43mPa·s折射率 nD(20℃)1.4244临界温度 237℃,临 界压力 6.0795MPa热解后产生 HCl 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 HCl进一步氯化,可得 CHCl3 和 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熔点-95.1℃,沸点沸点 40℃℃,相对密度相对密度 1.3266((20//4℃℃)) 常用来代替易燃的 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 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常用药品性质 名称英文密度分子量沸点/℃饱和蒸汽压 丙酮Acetone0.788(25℃℃)58.0856.48℃53.32(39.5℃)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1.3266(20/4℃)84.9439.830.55kPa(10℃) 正己烷n-hexane0.659486.1768.74 乙醚diethyl ether0.71(20℃)7734.6℃58.93(20℃)♥ DDT 化学名称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别 名2,2-双(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 p,p'-DDT);主要异构体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CAS #50-29-3 分子式C14H9Cl5 外观DDT 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嗅结构式分子量354.5 密度 (g/cm at 20C)1.55(25℃溶解性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g/100ml):苯为 106,环已酮为 100,氯仿为 96,石油 溶剂为 4-10,乙醇为 1.5 蒸汽压2.53×10-8kPa/20℃ 规格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性质稳定性 DDT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
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 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 经脱氯化氢可形成 DDE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 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 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 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 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 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 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 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 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 DDT 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 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慢性毒性: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 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
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心律不齐、心音弱、 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等代射和降解DDT 在人本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 DDE在人体内 DDT 转化成 DDE 相对较为 缓慢,3 年间转化成 DDE 的 DDT 还不到 20%从 1964 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 DDT 调查表明, DDT 总量平均为 10mg/kg,其中约 70%为 DDE,DDE 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生物半减期约需 8 年DDT 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 DDD,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 DDA 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 需约 1 年环境行为环境中的 DDT 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 DDEDDE 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 DDE 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 残留物在生物系统中 DDT 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 DDD,DDD 不如 DDT 或 DDE 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 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D 脱去氯化氢,生成 DDM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再还原 成 DDMS[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 DDNU[化学名称:2,2-双-(对 氯苯基)-乙烷],最终氧化 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
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 DDT 大,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 DDT 的最终排泄产物在环境中,DDT 残物可被转化成,对-二氯二苯甲 酮DDT 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在 α-H 位置上发生反应,生成开乐散最近,已发现 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 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DDT 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 10 年最近研究结果证明 DDT 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残留和蓄积:DDT 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 6 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 DDT 的蒸发 DDT 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 1000 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 DDT一 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 DDT 的浓度范围为小于 1~2.36×10-6ng/m3,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 1~22×10-6ng/m3,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 DDT 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 8.5×10-3mg/m3在农业区和边远的非农业区内,雨水中 DDT 的浓度往往都在同一数量级内(1.8×10-5~6.6×10-5mg/L)。
这表明该种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相当均匀的地表水中 DDT 的浓度与雨水 和土壤中 DDT 含量水平 有关美国在 1960 年饮用水中检测出的最高浓度达 0.02mg/L在未施撒 DDT 的土壤中发现的 DDT 浓度为 0.10~0.90mg/kg,只比施撒 DDT10 年或 10 年以上的耕 地土壤中的浓度(0.75~2.03mg/kg)稍低大部分 DDT 存在于地表层 2.5cm 深的土壤内DDT 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反复给药后,DDT 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 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象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可以将 DDT 转变成 DDEDDE 比其母体 化合物更易蓄积据大多数报告,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血中总 DDT 含量范围为 0.01~0.07mg/L,最高平均值为 0.136mg/L人乳中 DDT 含量通常为 0.01~0.10mg/L如将 DDT 的含量与其代射物(特别是 DDE)的含量 相加,大约比上述含量高 1 倍左右DDA 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为 0.014mg/L 左右一般情况下职业 接触使 DDT 和总 DDT 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积浓度分别达到 50~175mg/kg 与 100~300mg/kg。
鱼、贝类对 DDT 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蛎能将其体内的 DDT 含量提高到周围海水水体中含量的 7 万倍人体中 DDT 的含量随着其食物来源、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DDT 是脂溶很强的有机化合物,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体各器官内 DDT 的残留量与该器官的脂肪含 量呈正相关迁移转化:DDT 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包括光解转化、生物转化、土壤转化等在生物转化中除哺乳 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外,还有鸟类、昆虫类、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转化途径,至今已将近有 20 种 转化物质(包括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物在内)作了鉴定,但许多其它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仍不清楚除主要产物 如 DDE 和 DDD 外,这些转化产物的毒理学特性几乎一无所知重金属 % : ≤ 10. GB/T7532----87 包装:PE 塑料桶 225 kgs, 100kgs, 50kgs, 25kg♥ DDE 二氯二苯基乙烯二氯二苯基乙烯 化学名称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ylene 别 名4,4’-DDE, DDE; CAS #72-55-9 分子式C14H8Cl4结构式分子量319.4 溶解性♥ DDD 双-(对氯苯基)乙酸 化学名称Dichloro diphenyl dichloroethane;p,p’-DDD; p,p’-TDE 别 名1,1-dichloro-2,2-bis(4-chlorophenyl)ethane CAS #72-54-8 分子式C14H1-Cl4结构式分子量321 密度 (g/cm at 20C)溶解性蒸汽压 性质 健康危害 代射和降解 环境行为♥ DDA 双-(对氯苯基)乙酸 化学名称2,2-bis(4-Chlorophenyl)- acetic acid 别 名 CAS # 分子式 结构式 分子量 密度 (g/cm at 20C) 溶解性 蒸汽压 性质 健康危害 代射和降解 环境行为♥ DDA 双-(对氯苯基)乙酸 化学名称2,2-bis(4-Chlorophenyl)- acetic acid 别 名 CAS # 分子式 结构式 分子量 密度 (g/cm at 20C) 溶解性 蒸汽压 性质 健康危害 代射和降解 环境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