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图形计算.docx
2页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图形计算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图形计算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二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22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 +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 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二面积2底三角形底二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二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周长二直径二2半彳全C=d=2r面积二半径半径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侧面积二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二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二底面积高体积二侧面积2半径“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 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 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 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 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 意基本一致与当今“教师” 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 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 “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 一 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 一说, 具有资历和 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 又称“教师”为“教员”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体积 =底面积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