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生活的源水引入学生的作文之渠.doc
3页将生活的源水引入学生的作文之渠华山中学高中语文组 陆晓芳摘要:作文教学一向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一个人的作文水平实际上是他的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折射在高中阶段,以往的应试作文教学模式就应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断地改革,创新而创新,不是仅仅在作文技巧和题目上不断地反复闭门苦练,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要打开窗户,让学生接触到社会新鲜的生活气息,让他们敏感的神经能够活跃起来,从而激起他们蛰伏的思考潜力,扛起社会的责任,发现自己的信心和能力,从而激发他们活跃的表达欲望以达到作文做人相融合的理想境界关键词:社会生活 激发 社会责任 人文相融 正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中的诗句,说的是阅读书籍带给人的感受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课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学生因为“读书破万卷”而带来的“下笔如有神”的写作状态,而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的应付表现而写出来的作文也呈现出黏黏糊糊,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我曾经在自己所带的两个班中进行了一次作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为什么作文?”108名学生当中近75%的学生认为“为作文而作文”、“为应付差事而作文”、“为完成任务而作文”、“为了高考的60分而作文”你是怎样对待生活、社会、人生的?”他们的选择是吃好、睡好、玩好近80% 的学生认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现实,如果不是为了让高考作文多拿一些分,我们看一些相关的典型事例素材,否则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让我们自身都难保,哪里还会关心社会上的那些事情哪些事情从广播和报纸上知道就可以了,还要怎样对待?”“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情况和地理状况是否有必要?”6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面对这一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学生观念当中,丢掉了作为社会一员中最核心的主体意识,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核心主体意识丧失的前提之下,他们的眼鼻口耳心都没有了感觉,只留下了被动的应付心态我以为这是学生作文写作的最底层弊病我们在读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段时,不禁为当时风华正茂的青年鼓掌叫好,他们 激情澎湃,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何等的积极!这不正是将改变国家命运的责任重担永挑肩上的表现吗?翻开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大凡成就高的作家都是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例如屈原、杜甫、范仲淹、鲁迅等等;大凡凝练厚重品味高的作品均蕴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离骚》、《茅庐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呐喊》等等。
大凡被人们称颂的诗文无不体现的是作者在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而展现的蓬勃的生命激情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股强烈激昂的生命生活动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突破学生的写作防线,必须要釜底抽薪,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主主体意识开始我的想法是将社会新鲜的生活引进他们的思考范围,让他们闭塞而被动的的神经能够活跃起来,进而激起他们蛰伏的思考潜力,从而激发他们活跃的表达欲望为此,我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鼓励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集中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读者》、《青年文摘》、《半月谈》、《作文成功之路》等等,同时鼓励他们多做读书笔记,收集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话题、素材写成读后感或者是评论同时在作文课堂上,我也将网络上比较有争议的社会热点引进课堂,引发他们的思考如:1、湖北初二学生夏晶晶为了保护8元钱的班费不被抢走,与三个拦路抢劫者搏斗,被穷凶极恶的抢匪一刀砍断右手腕值不值? 2、疯狂追星女杨丽娟的追星现象3、超女流行4、重庆永川区4名大学生干起了网上“拾荒”行当,不仅有自己的办事处、门面,而且建起了网站——“永川收废王”。
大学生当破烂王是对教育的讽刺还是职业创新)5、河南一名在校女大学生,因为爱慕虚荣,在高校的图书馆内卖毒品,从一名大学生变成“大毒枭”6、沙尘暴侵袭北京7、全球汉语热与国人母语荒8、无纸化时代是否要练字9、人肉搜索的可行性思考10、小学生被要求背诵领导人名字引发的争论11、高尔夫纳入大学必修课引发的争论12、孔子是否能穿西装?13、大学排行是否值得提倡?14、公墓人文游是否合适等等正是用课上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眼界一点点打开,思维也开始出现解冻现象他们的作文中开始出现“我以为我认为”等词语虽然数量不是很多,说的道理不是很充分,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起点其次,我要做进一步引导因为只开源不筑渠这样的行为只会导致水流泛滥,这样对谁都没有益处同样,只是打开学生议论的思维还不够,必须引导学生朝深刻而理智的方向发展因为之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话语权还给学生,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胡言乱语,妄加评论的现象因而我在学生的作文课上一点点引发他们的思维例如针对杨丽娟的追星行为,我引导学生从事件的正误得失看,从追星行为的主客原因、结果、方式、效应等方面思考,从自己周围环境的比较及联想,探寻这一事件的根源所在学生经过的理性思考,写出了《崇拜,请不要膜拜》《父母,请从溺爱的梦境中清醒》《我们需要怎样的偶像》《走出自己的精彩》等作文。
文中,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将古今中外的事例加以运用,从多方面阐释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激情澎湃文中不仅有对杨丽娟这样追星行为的审视,也有对自身的思考同样,对其他的热点焦点话题,学生们也不同程度地提出自己或广泛或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时,令人高兴的是,学生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不再单纯以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出现,而是逐渐开始运用理智的思考了我想,这也是一点进步以上是我初步的并不完整的实验做法尽管我的想法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很多不足,作文教学的路上,从一点点拓开学生的视野,一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到最后的作文做人相融合的理想境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是我想客观的社会生活是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深厚土壤,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制造空中楼阁,而是认识生活,驾驭生活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要认识自己所具有的无限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从而增强认识世界的信心和力量,形成作为大写的人的尊严感,驾驭世界的自豪感,追求成功的幸福感为此,我们可以打开作文教学的钻头,将生活的源水引入学生的作文之渠,期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