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论文.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539685
  • 上传时间:2017-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激发诵读兴趣 培养诵读习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小学 易贤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 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 “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 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 “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 ,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

      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 《弟子规》 《道德经》 《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也培养出一个个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中国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