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局部解剖学大纲.doc
12页·11·《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第六版) (供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前 言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层次关系、位置关系、正常形态与变异关系及临床应用特点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独立自学的能力,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固基本知识和常握基本技能的目的本大纲适用于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有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五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内容”的细化或补充按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要求,本课程学分为2.5学分,总学时为6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学习时应结合插图、自体、生活实际和临床进行理解记忆、对照比较记忆、反复记忆等方式;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理论内容开设验证性实验,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和辨认,掌握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并根据实际内容结合临床开展病案教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叙述等,占总成绩的70%;试验成绩占30%,主要包括考勤、平时考核和课后作业考核等方面理论与实验课学时分配表章标题学 时理 论实 践合 计绪论1451头部2颈部28103胸部28104腹部312155盆部与会阴2026脊柱区2027上肢2688下肢268学 时 合 计164460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解剖器械的准备和使用,了解各种结构的解剖要领教学内容】 1.局部解剖学的定义,它在医学教学中的目的和任务,它与系统解剖学的分工和联系2.局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发展,教与学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方法3.局部解剖学所涉及的内容 包括人体的表面解剖,层次与结构特点,毗邻关系,筋膜及其间隙,常见的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4.局解的器械使用,结合操作说明各器械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 头 部【目的要求】掌握重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腮腺管和面动脉的体表投影顶额枕区、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特点垂体的位置及毗邻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
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在面部的行径和分布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特点和“危险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腮腺的位置、毗邻及腮腺鞘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熟悉蝶鞍区的主要结构、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颞下窝的位置和内容了解头部的境界面部皮肤特点,表情肌的配布、名称、作用翼丛、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位置、毗邻、意义 【教学难点】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穿经的结构教学内容】 一、概述1. 境界与分区2. 表面解剖 眉弓、眶上切迹、 眶下孔、颏孔、翼点 、颧弓 、乳突、枕外隆凸脑膜中动脉的投影、中央沟的投影、中央前、后回的投影、外侧沟的投影、大脑下缘的投影二、面部1.面部浅层结构 皮肤与浅筋膜、面肌、面动脉的行程及压迫止血点、面静脉的行程及其与海绵窦的交通途径、危险三角的概念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2.面侧区 (1)腮腺咬肌区1)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构成及腮腺鞘特点2)腮腺的位置和形态、腮腺管的行程及体表投影3)腮腺淋巴结 4)穿经腮腺的结构:面神经分段、显露面神经主干部位、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5)腮腺的毗邻:腮腺床6)咬肌2)面侧深区:翼内、外肌、翼静脉丛、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支3.面部的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舌下间隙。
三、颅部1.颅顶 额顶枕区、颞区的层次结构2.颅底内面1)颅前窝2)颅中窝:垂体的位置与毗邻、海绵窦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颅中窝外侧部的孔裂3)颅后窝: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内耳门、枕骨大孔疝和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机理第二章 颈 部【目的要求】掌握颈部的表面解剖、颈筋膜间隙及交通颈部浅静脉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层次,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肌三角的层次,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胸锁乳头肌深面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熟悉颈部皮神经的分部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的境界和内容了解下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枕三角的构成及内容颈根部的主要结构教学难点】颈筋膜间隙及交通;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和固定装置及其血管和神经教学内容】 一、概述1. 境界与分区2. 表面解剖 (1)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喉结、环状软骨、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锁骨上大窝、胸骨上窝2)体表投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外静脉、副神经、臂丛、神经点、胸膜顶及肺尖二、颈部层次结构1.浅层结构 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丛皮支、面神经颈支2.颈筋膜 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即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颈动脉鞘。
3.颈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三、颈前区1.舌骨上区 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内容: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2.舌骨下区 (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颈深淋巴结等2)肌三角的境界及内容: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位置、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甲状腺的静脉、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三、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1. 胸锁乳突肌区 境界与内容:颈袢、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丛、颈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2.颈根部 胸膜顶、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胸导管与右淋巴导管、锁骨下静脉、迷走神经、膈神经、椎动脉三角四、颈外侧区1. 枕三角 副神经,颈、臂丛分支: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动脉、臂丛3.第三章 胸 部【目的要求】掌握女性乳房的位置、结构特点和淋巴回流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膈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胸膜腔的构成,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心包窦的位置和意义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熟悉体表标志和标志线;纵膈的境界与分区了解肺门和肺根的位置和结构心的位置和体表投影教学难点】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胸膜的配布、胸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一、概述1.境界与分区2.表面解剖(1)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锁骨和锁骨下窝、肋和肋间隙、肋弓和胸骨下角、剑肋角、乳头、胸大肌2)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二、胸壁1. 浅层结构(1)皮肤 (2)浅筋膜: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前、外侧皮支3)乳房:位置、乳房后间隙、形态结构、乳房悬韧带或Cooper 韧带、淋巴回流2. 深层结构 (1)深筋膜:锁胸筋膜2)胸廓外肌层:胸大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上部、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3)胸廓: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和肋间神经的行程、胸膜腔穿刺部位 (4)胸廊内血管 (5)胸内筋膜三、膈1.位置和分部 胸肋三角、腰肋三角。
2.裂孔 腔静脉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四、胸膜和胸膜腔1. 胸膜 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壁胸膜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2. 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纵隔隐窝3. 胸膜返折线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胸膜下界五、肺1. 位置和体表投影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2.结构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门和肺根,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支气管肺段2. 血管、淋巴和神经六、纵膈1. 概述 境界与位置、分区、侧面观2.上、下纵膈及纵膈间隙 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中纵隔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后纵隔有食管胸部、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间隙有胸骨后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 第四章 腹 部【目的要求】掌握腹部的分区,体表标志腹部浅静脉的回流及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概况腹直肌鞘的构成,三层扁肌的配布特点,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和神经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
海氏三角的位置,构成和临床意义小网膜和大网膜的位置、分部及内容,网膜孔的位置小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的位置和内容胃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分部、血供,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肝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肝蒂的组成,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囊三角境界和意义胰和脾的形态、位置、血供空、回肠、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血供,结肠各部的血供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毗邻、属支肾的位置、毗邻、被膜、肾蒂的组成输尿管的分部、行径和毗邻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的起始、行径和分支分布下腔静脉的位置、肾静脉、睾丸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熟悉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腹部浅筋膜的特点,移行和附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腰交感干和乳糜池的位置了解腹部的境界腹前下壁皱襞的构成和隐窝的位置胃壁的构造、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教学难点】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体表投影、内容物及临床意义;网膜孔的位置;腹腔干的主要分支分布范围;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属支 【教学内容】 一、概述1. 境界与分区2. 表面解剖 剑突、肋弓、髂前上棘、髂嵴、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二、腹前外侧壁1.浅层结构 皮肤、浅筋膜(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
2.深层结构 腹直肌和其外侧的三层扁肌,腹直肌鞘,腹外斜肌及其形成的结构(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3.腹股沟区 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外两口、四壁、通过的内容物腹股沟三角的构成及临床意义三、结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