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居民受教育水平、性别和收入的关系初探.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09276253
  • 上传时间:2024-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居民受教育水平、性别和收入的关系初探09审计5班 蔡思羽09010501选取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工作单位,企业性质,工作行业,1998、1999、2000、2001 年收入知识改变命运,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似乎都在印证着这一颠扑 不破的真理,而在今天“知识”更多的代表的是学历,对所谓的命运的改变也多 指收入的增加那么在今天这句话依旧是真理吗?如果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那么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知识改变命运的程度一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 2002年城镇居民生活调查的一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为了针对我的疑问进行数据分析,我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剔除,选择了工作状 态为“ Working or employed”的群体进行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样本数据再按照 受教育年限和性别等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受教育年限以 5为组距分为四组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化水平,16年以上认为是本科及硕士、博士等文化水平)在筛选的出的数据中,首先对居民所受 教育程度的比例进行了分析,从饼状图(图 1)中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在11-15年 的占样本的54%, 6-10年的占35%,而受教 育年限在16年及以上的仅占8%(此处将0-5 年认为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6-10年为初 中文化水平,11-15年认为是高中及中专文看出,样本的主要的文化水平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小学和本科的文化水平并不占Anderson-DarlingA平方P值小于正态性检验2.540.005平均值45.637标准差9.601方差92.184偏度-0.64005峰度1.81026N248最小值2.000第一四分位数41.000中位数47.000第三四分位数51.000最大值73.00095%平均值置信区间44.43646.83895%中位数置信区间46.00048.00095%标准差置信区间8.82410.530受教育年限为1-5年的基本统计量95%置信区间平均值.中位数4445464748图2多数,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主要文 化水平是初高中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受教 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又对数据 按受教育年限分组,对年龄进行 了基本统计量的分析通过基本 统计量分析,我发现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为6-10年的基本统计量95%置信区间平均值」中位数42.843.043.243.443.643.844.0Anderson-Darling正态性检验A平方11.72P值小于0.005平均值43.080标准差7.975方差63.598偏度-0.348638峰度0.422520N3626最小值1.000第一四分位数38.000中位数44.000第三四分位数49.000最大值78.00095%平均值置信区间42.82043.33995%中位数置信区间43.00044.00095%标准差置信区间7.7958.163为0-5年(图2)和 6-10 (图3)年的呈 现相似的分布,都为 左偏的平峰分布,也 就是说数据的分布 集中在年龄较大的 组群而且受教育年 限为0-5年的人群的 平均年龄为45.6岁, 中位数为47,标准差为9.6;受教育年限为6-10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3岁,中位数为44,标准差为7.6按照年龄对出生日 期进行推算,也就是说 受教育水平为1-10年人 群主要为19世纪50年 代出生的人。

      在对受教 育年限为11-15年(图4) 和16年以上(图5)的 人群数据进行分析时, 发现这两组数据的分布 也极为相似,都为右偏 的尖峰分布,也就是说 数据集中分布在年龄较 小的组群通过观察比 较,我们发现受教育水 平在11-15年的人群的 平均年龄为38.5岁,中 位数为35标准差为5.5; 受教育水平为16年及受教育年限为11-15年的基本统计量* ■ 1 I I *• ** *95%置信区间平均值■ | « |中位数■ .38.7 38.8 38.9 39.0 39.1 39.2受教育年限在16年以上的基本统计量* 1 I I …95%置信区间平均值| | * |中位数, I • 136.0 36.5 37.0 37.5 38.0 38.5Anderson-Darling正态性检验A平方11.56P值小于0.005平均值38.961标准差9.537方差90.949偏度0.008138峰度-0.477281N5592最小值6.000第一四分位数32.000中位数39.000第三四分位数46.000最大值77.00095%平均值置信区间38.71139.21195%中位数置信区间39.00039.00095%标准差置信区间9.3639.717Anderson-Darling正态性检验A平方6.52P值小于0.005平均值37.843标准差9.515方差90.542偏度0.481079峰度-0.197972N822最小值4.000第一四分位数31.000中位数37.000第三四分位数44.000最大值67.00095%平均值置信区间37.19238.49595%中位数置信区间36.00038.00095%标准差置信区间9.0779.999以上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7.8,中位数为37,标准差为5.5。

      也就是说受教育年 限在11年以上的人群主要为19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为何1-5年和6-10年有 着相似的分布,11-15年和16年及以上有着相似的分布,而 6-10年和11-15年 的分布有着较大的差距呢,为什么受教育程度在这两个水平上产生了如此明显的 断层?观望一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1966年我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而这一时 期正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适学年龄,而这一时期风行的是上山下乡而不是科学 文化知识而当1977年恢复高考时,60年代出生的人正是高考的主力军,而高 考给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们无法忽视历史时代背景的作用,但也不能 以偏概全,至少我认为这一历史因素是造成这一文化年龄断层的重要原因继续观察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年龄箱线图(图 6)的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这 样一个趋势: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对于 这一趋势或许可以理解为:在经过上述的一个文化断层后,我国居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正在逐渐提高,高等教育呈现年轻化在观察分析完受教育水平的分布后,然我们来看一看知识是否真的能改变 命运?在分析时,我选取了样本中在岗人员的 1998、1999、2000、2001四个年份的收入作为分析对象,分别计算了不同教育年限分组的四个年份的平均工资, 并绘制了“不同教育水平收入趋势图”(图7),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年限越长工资越高,即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998 年至U 2001年的收 入是逐渐增 加的,但是不 同的受教育 水平的工资 存在着明显 的差别,我们 可以清楚的 看到:受教育受教育年限为16年及以上的组别的收入最高,约为受教育年限为 0-5年的组别的收入的两 倍。

      通过对不同组别工资增长的趋势的观察, 不难发现另外一个规律:受教育年 限越长,工资增长的速度越快;而受教育年限越短,工资增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经过上述分析, “知识改变命运”似乎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了,当然此处的知识粗略的以受教育年限代表,对命运的改变粗浅的以收入的多少来衡量为了对“知识改变命运”进行验证,我又对在岗人员的数据按照工作单位进 行另一种分组,并按照分组分别对收入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绘制了图 通过观察绘制的图,我们发现党政机关在岗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图 8),分别高20不同就业单位的受教育水平%■理UE —现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其他5 0 5 限年育教受于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就业单位的在岗人员, 其中明显高于企业在岗人员的受 教育水平从箱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岗人员的的受教育水平是最参差不 齐的,并且总体偏低;党政机关是最有规律的,受教育水平总体偏高参照比较 不同单位的收入水平(图9)时发现,党政机关的平均工资水平最高,事业机关平均工资水平和党政机关相近,但是两者都明显高于企业和其他工作单位也就 是说在此处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尼采曾经说过:智慧是位女神,她只爱战士!那么在知识改变命运面前,是否只要是战士就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呢,男女是平等的吗?为了探寻这一疑问的答1998 1999 2000 2001案,首先对在岗 人员按性别进 行了分组,绘制 了男女收入比 较的箱线图。

      从 图中我们可以 看出在相同年 份,男性的收入 要明显高于女 性的收入随着 年份的增长男 女的平均收入的差异度在逐渐的减小,男性的平均收入从 98年高于女性的上四 位数的收入的位置逐渐向女性的平均收入靠拢 但是男性和女性的收入仍然明显 高于女性的收入难道在知识改变命运面前男女不平等吗,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男女性在岗比例、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是什么呢?为了解决疑问,让我们分别对: 进行分析首先,从男女比例的问题开始因为 如果在岗人员的男女比例不平衡,就会导 致男性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收入,也 就会使男女平均收入产生差别在有效样 本中,男女比例为51:49,我们认为男女 比例是接近1:1的,也就是说在一份的工 作面前,男性和女性有着相同的概率得到 这份工作但是在按性别筛选完在岗人员的数据后, 我们发现在岗人员的男女比 例(图11)为55:45,这个比例比起1:1的理论比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考虑到男女退休年龄的差异,由于男性的退休年龄为 60,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假 设平均每个人20岁开始工作,那么在岗的男女比例应当为 8:7而现有的55:45 仍高于8:7这个比例,也就是说因为某些因素抬高了这个比例。

      为了探究造成这 一问题的原因,让我们来对就业单位、单位性质及其所在行业进行分析在选取的在职人员的样本中,按照所在行业性质将行业分为:第一产业、第 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业、矿业;第二产业为制造业,电力、燃 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 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 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3%图12 ・『宀图13图14图15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 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首先从三大产业人员比例 图(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是城镇居民工作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 的工作人数占在岗人数的56%,第二产业为44%,第一产业仅为3%再让我们 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