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56711.doc
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 2.使学生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物质作氧化剂还是作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难点: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我们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比如,在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中 电子由Fe转移给CuSO4中的Cu2+,Fe是还原剂,CuSO4是氧化剂. 【提问】大家想一想,然后回答,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 【学生回答】氧化剂是指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还原剂是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教师总结】回答的正确,氧化剂是指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也就是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其生成物为还原产物.还原剂是指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也就是反应后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其生成物为氧化产物 【讲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性质相反的物质,如下图所示,在反应中,还原剂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还原剂是电子的给予体,氧化剂是电子的接受体. 【提问】那么?大家想一想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决定于什么呢? 【讲解】主要决定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说来,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它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元素处于最低化合价时,它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元素处于中间化合价时,它既能得到电子又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看下图, 【提问】通过以前对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同学们来填写下表. 氧化剂还原剂单质 化合物氧化物 盐 含氧酸 无氧酸 【学生】 氧化剂还原剂单质O2、Cl2、Br2Na、Fe、H2化合物氧化物MnO2、CO2CO、SO2盐FeCl3、KMnO4FeSO4、Na2SO4含氧酸HClO、HNO3H2SO4无氧酸HClH2S、HCl 【课堂练习】略第二课时 【教师】让学生分组作【实验3-1】,实验时要求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你们看到的现象? 【边写板书边讲解】在本实验中主要发生了如下反应: 2NaBr+Cl2 = 2NaCl+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这个实验说明,对于氧化剂来说,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不容易得到电子,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比如, 【教师】让学生分组作【实验3-2】,实验时要求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你们看到的现象? 【边写板书边讲解】在本实验中主要发生了如下反应: Fe+H2SO4(稀) = 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浓)+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提问】通过刚才你们所作的实验和对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理解,你们能归纳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几点规律吗? 【讲解并写板书】 1、对于氧化剂,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不容易得到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举例) 2、对于还原剂,金属单质的还愿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一致,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失去电子,其还原性就越弱举例) 3、元素处于高化合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举例)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举例)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反应后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氧化作用的是,反应后一般生成SO2举例) 6、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是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举例) 7、具有多种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元素,一般是处于最高化合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的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举例并做实验) 【小结】通过以上的举例讲解,我们知道,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课堂练习】略教案点评: 本节教学的第一课时“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主要采用的复习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答以前所学得知识并通过填写表格来理解和掌握一些典型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课时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发完成“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的教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