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玉的六个历史文化典故.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11543127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9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玉的六个历史文化典故 玉文化贯穿中华文明史,中国古玉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玉器之所以成为历代官吏显示身份地位的随葬品的原因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5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5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女娲补天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多余的'补天之石散落在大地,成为今天的各种美玉这个神话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西王母献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璞玉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遂以和氏之名命名为“和氏璧”。

      完璧归赵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璧”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璧”,并顺利地带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和氏璧”被秦始皇琢成“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弄玉吹箫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送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招得乘龙快婿的典故 子罕辞玉宋国有位叫做子罕的官员,多年为官,不贪不占,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说璞玉外貌不扬,却是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正色道:“我一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宝石当作宝物如果把它给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它拿回去,这样你我俩都能保存自己的宝物了乡民甚感羞愧,说出原委原来乡下盗贼蜂起,若把玉留在家中,难免遭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献玉则既表示敬意,又可免杀身之祸子罕于是安置这人在城中居住,同时派人督察乡里加强缉盗,又命玉工把这块璞玉拿去打磨果然是色质晶莹,光泽柔和,世上少有的千金宝玉子罕命人将玉卖了一大笔钱,交给献玉人,叫他回乡去过***日子子罕辞玉”作为廉洁正直的佳话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人们所传颂了 第 3 页 共 3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