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案.doc
3页教学内容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备注教学目的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理解公式中V、a的正负号含义2. 会正确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3. 能熟练运用速度公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速度公式的具体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速度公式中的V、a的正负号含义是本节的难点,通过V—t图像的分析突破难点教学用具幻灯机、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加速度的定义及定义式;2. (投影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B. 没有加速度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C. 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必有加速度;D. 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也为零3.(投影片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4. 加速度为零的运动是什么运动?二:新课讲授:(一):速度公式: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变形得: ①说明: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a与V0同向时,a>0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a与V0反向时,a<0 物体作正向匀减速或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殊情况:V0=0时, a=0时, 作匀速直线运动①:运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教学过程(二):V—t图像:(投影片)加速度aa与V0同向时,a>0a与V0反向时,a<0V—t图像函数式运动情况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三):例题分析:1. 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少?分析:取汽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为负值,末速度为零解:由公式: 得: =0-(-6 m/s2)*2 s =12 m/s =43.2km/h2. 以12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加速度大小是5 m/s2,求刹车后2s末、6s末的速度想一想答案是否合理,为什么?(学生解题,教师分析)(投影片)(四):问题与思考:(投影片)1. 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如右图所示,则:A. 6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2—4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且改变运动方向; D. 2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4m/s五):小结作业布置:课本第33页练习六(1)、(3)题。
第二章:直线运动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授课时间:2002年10月7日授课班级:高一(7)班授课教师:肖青华教学设计思 路本节课首先从复习上节加速度内容开始,对加速度的概念、公式加以巩固,使学生能够判断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与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出速度公式进行新课讲授对速度公式中V与加速度a的正负号取值是本节难点,我通过将公式与V—t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难点实行突破然后再辅以例题和思考题对速度公式的运用这一重点加以强化和巩固最后再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本节重点内容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①①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知识 背 景在前面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t图像中的描绘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定义式,学生对前面几节内容掌握较好教学 方 向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取双边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达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新的知识概念,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