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doc

7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88047001
  • 上传时间:2023-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9K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镇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一、规划意义和任务 1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 1三、规划指导思想 2四、规划原则 2五、规划依据 3六、技术路线 4第二章 基础分析 5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5二、镇海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6三、镇海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8四、镇海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及评价 9五、镇海乡村旅游竞合分析 14六、旅游发展SWOT分析 16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定位 21一、镇海乡村旅游市场基础分析 21二、乡村旅游市场目标定位与划分 22第四章 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 26一、镇海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体系 26二、发展战略 28三、近期主要行动计划 29第五章 主题形象与市场营销推广 31一、乡村旅游形象要素 31二、乡村旅游形象定位 32三、乡村旅游形象策划 32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36第六章 空间结构与项目建设要点 39一、发展思路 39二、乡村旅游空间结构 39三、项目组团 40四、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0五、重点项目策划 43六、节庆产品策划 48七、乡村旅游线路组织参考 50第七章 旅游配套设施与环境规划 51一、旅游服务基本设施规划 51二、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53三、乡村景观规划 55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6五、旅游交通规划 58六、环境保护规划 60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发展规划 64第八章 近期建设与规划实施建议 66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66二、近期建设优先开发目标 66三、近期建设项目的时空安排 66四、资金来源分析 67五、投资估算 69六、旅游业发展效益评估 69七、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保障 71八、规划实施建议 71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意义和任务镇海是宁波的历史名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丰富,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颇具影响力。

      但从宁波旅游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镇海旅游业仍处在初步开发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镇海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正逐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旅游总局也已将2006定为“乡村旅游年”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有效结合镇海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必能扩充镇海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新客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增强旅游经济的影响力,为镇海旅游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镇海的生态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此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在《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编制,着力体现镇海区政府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意图及镇海区的民众需求,从市场出发,确定工作重点,为政府指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优选投资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成为指导镇海乡村旅游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指南和近期计划的行动纲领二、规划范围、性质和期限㈠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从两个层面来研究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1、规划范围为整个镇海区行政范围包括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等四个街道,以及澥浦镇、九龙湖镇等乡镇其中陆地面积218平方公里。

      2、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按相关乡村和农林水利的用地范围划定,约为107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不包含工业区和新城区建设用地的面积)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镇海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是农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规划,是《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延伸本规划重点解决镇海区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乡村旅游产品的布局与特色产品的设计,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等,为合理、科学的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依据㈢规划期限为了使本规划与《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相协调衔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规划弹性,《镇海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规划期限界定为2007年---2015年,并分为以下两个规划阶段:1、近期(2007——2010):重点开发与加速发展期2、中远期(2011——2015):深度开发与全面发展期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结合国家旅游局“2006中国乡村游”的旅游主题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镇海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品,树立自身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使之成为推动镇海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四、规划原则㈠市场导向原则发展镇海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根据市场设计产品,利用产品开拓市场,努力把镇海建设成一个具有较强吸引力、能够产生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起到推动镇海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富裕的作用在市场开发上,要做好市场研究,确定目标市场,跟踪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使镇海乡村旅游在乡村旅游市场中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㈡因地制宜原则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以区内各镇(街道)村的自身情况为出发点无论规划或建设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乡村旅游,不能急于求成,避免重复造成浪费,同时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使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产生独特的吸引力,避免旅游发展脸谱化与平庸化,失去比较竞争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关键在选准突破口,要突出特点,围绕乡村旅游做好工作㈢产品梯度开发原则根据镇海区在宁波市乡村旅游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游均属于普遍性的旅游产品,存在着激烈地产品竞争。

      镇海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分阶段、分档次的开发模式坚持重点项目重点开发的模式,尽快在近期内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中远期加大力度发展各档次项目,以吸引更多客源㈣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镇海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镇海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贯彻开发的思想,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要突出天然,突出绿色,突出生态,因此对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必须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外,还要保护村庄格局、传统风俗等,以促进镇海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㈤文化性原则当前,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镇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深厚,发展民间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导向,推出一系列高起点、高品位的乡村旅游项目㈥城乡联动原则乡村旅游发展不能孤立的看待乡村旅游发展,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人才、资金、设施、客源等方面广泛吸纳城市资源,同时让乡村经济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五、规划依据㈠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199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8年)㈡规范标准与相关规划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5、《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6、《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2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发布)7、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2006年1月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8、《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9、《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10、《宁波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宁波市政府发布)11、《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5年)12、《镇海区城市分区规划》(2005年)13、镇海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14、《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报告》(2006年宁波市旅游局)15、《镇海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4年)16、《镇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2004年)17、《镇海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18、《九龙湖旅游区总体规划》(2005年)19、《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2004年)20、《宁波市镇海区河网水系规划》(2004-2020)㈢参考资料:1、《镇海县志》2、《宁波市镇海区城乡建设志》3、宁波市及镇海区土地、交通、水利等其它相关规划。

      六、技术路线依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优势和乡村市场条件的基础之上,确定乡村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通过乡村旅游总体形象、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旅游产品、旅游线路设计以及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使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得以体现另外,从管理、资本、人才、设施、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规划的实施保障,即旅游支持系统最后,根据规划总体思路所确定的重点旅游区,编制重点旅游区规划,以指导不同层面的旅游开发工作第二章 基础分析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㈠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我国乡村旅游起步晚,但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出现了一批以乡村休闲、古村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追求自然感受,贴近广大农民的生活方式为实质,而受到人们欢迎,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目前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正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规模,逐步形成高速发展的趋势——政策上,随着我国提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国家旅游局相应提出了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的要求,并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同时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

      ——从市场上看,由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而发生着悄然变化从空间上由远程旅游向城市近郊转变;在出游方式的选择中已由团队游逐渐向自助游方向发展;人们的出游目的地也逐渐由攀登名山大川逐渐向近郊乡村观光发展;人们出游重心开始向自然风光区、环保生态区转移,休闲型生态旅游有望取代人文观光旅游成为主流可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顺应了现代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转变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结合我国旅游业整体迅猛发展的态势,乡村游作为旅游业一项重点工程,将迈入一个发展的新高潮,并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㈡宁波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和趋势宁波市位于我国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邻近杭州、上海,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资源品种齐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很好,村镇基本上实现路面硬化率达100%;经济优势明显,其中人均居民可支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