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4页第03单元 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还表现在用词上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好像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己出”王思任说他喜用“鬼、泣、死、血”等字,用这些字可以造成刺激性的效果,好像菜肴之辣椒粉一样为了传达细腻的感觉,李贺极力渲染对象的色彩和情态写绿,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写红,有“笑红”“冷红”“愁红”“老红”风有“酸风”,雨有“香雨”,泪有“红泪”,春有“古春”。
李贺的诗歌就是这样超越了生活的真实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他的语言乍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细细琢磨却又是可理解的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苦心孤诣地追求着,探索着,终于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李贺的确写了许多别开生面的好诗,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有的诗缺乏完整的构思,有的诗流于晦涩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李贺“虚荒诞幻”的诗歌风格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虚荒诞幻是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形成的不同于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B.虚荒诞幻这种创作风格是李贺把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通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C.李贺虚荒诞幻的风格体现在捕捉的意象、意象的组合、用词三个方面,《长歌续短歌》最能体现李贺的这种创作风格D.虚荒诞幻的诗歌创作风格是李贺全新的创造,是李贺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的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不凡之路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分,因为李贺喜欢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作为意象B.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而这有时恰好表现了诗人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C.李贺在用词上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如“寒绿”“颓绿”“笑红”“冷红”“酸风”“红泪”等就给人这种感觉。
D.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李贺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这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缺陷,如缺乏整体构思、晦涩难懂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捕捉的意象方面,李贺和韩愈有相似之处,如都喜欢以太阳为意象,而且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等B.《长歌续短歌》不仅和《长歌行》《短歌行》一样抒发了对人生不常的感慨,而且还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C.李贺的诗歌,从局部看,细致入微;从整体看,荒诞而不可思议这和李贺观察生活的方法有关D.“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鬼灯如漆点松花”“忆君清泪如铅水”等诗句能够体现李贺诗歌创作的风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悲情帝王朱 琦去过开封,李后主亡国后曾在那里被软禁三年,直到被宋太宗毒死,但那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想,南京或许有南唐都城在金陵,也就是在今天的南京,李后主在那里当了十多年的帝王,“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然而这次我到南京,从紫金山到玄武湖,从长江边到秦淮河畔,没看到李后主和他的南唐国留下的一砖一瓦我对南京的朋友说,李后主的旧迹找不到了,总该有他的传说?他说只知道一个,不过也是从书上看来的传说李后主喜欢上清凉山,一听蝉叫就往那里跑,山上的栏杆都被他拍遍了。
虽然南唐国的兴亡让人感慨,我却并未觉得惊奇沧海桑田使多少开国皇帝和所谓圣明天子也未留下痕迹,何况一个风雨飘摇中的江南国主但是,李后主的词留下来了,至今广为流传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上下两句本是诗人与帝王的鲜明对比,但两句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他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他的词却会永远流传下去中国人都知道历史上有一个李后主,不是因为他做过帝王,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亡国之君,却写下了不朽的词章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在数千年的历史上;帝王的儿子很少有不想做帝王的,历史上因此演出许多皇室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李煜是帝王的儿子,又是一副阔额重瞳丰颊骈齿的帝王相,却不想做帝王他从小就沉浸在笔墨字画中,少年时代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向往的是远离红尘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叶扁舟,浪迹江湖,多么自由自在 命运偏偏要捉弄李煜他本不是皇室长子,而是第六子,但在他之前的五个皇子相继早亡李煜不想当帝王,却不得不世袭皇位上天生就他诗人的性情和才华,却把他推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也是一个历史的玩笑,南唐国在中主李璟的时代就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具有文韬武略的开国之主李异在世,也无力回天,又何况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上天 的意图似乎不是要李煜治理国家,而是让他先亭尽人间的福,再受尽人间的罪,然后以眼泪和血写出不朽的作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很少有人享受过李煜那样奢侈的生活,也很少有人经受过李煜那样的痛苦,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出李煜那样极尽享受的梦,也很少有人能感受他那种美梦之后的悲惨现实天上人间,这是梦中与梦醒后的对比,更是昔日帝王生活与今日软禁生活的对比人从地上往天上走,无论离天有多遥远都会得到满足;而李煜是从天上一下子摔了下来,由帝王变成了囚犯这种滋味只有李煜自己最清楚了他说日夕以泪洗面,未必就是艺术的夸大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偏偏做了个亡国之君,“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化为乌有,不仅无力保护所爱的人,连生死都全在当朝皇帝的一念之间,他能做的还有什么呢?他只能把自己所有的痛苦、悔恨和思念凝集在他的词里当然,李煜能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不只是因为他经历了亡国之痛陈后主陈叔宝也喜欢写诗,经历又与李煜相似,都是在亡国之后作了俘虏;但他的诗格调卑弱。
宋徽宗赵佶像李煜一样多才多艺,也喜欢填词,也作了俘虏,但他被俘之后的词照旧苍白无力我以为李煜是有些大情怀的人,这是陈叔宝和赵佶远不具备的李煜的亡国之恨写得苍凉、浑厚、有力度,能唤起人类共有的忧患意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情怀大,所以词的境界大,时空广阔,写愁也取象壮伟这首词给予人的岂只是亡国之痛,它能激起所有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的感慨,悲而不弱,慷慨淋漓,即便他亡国以前写宫中生活,也表现出一种开阔的情怀:“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这种高雅纵放的情致情味,迥然不同于陈后主的猥琐,也不同于宋徽宗的纤弱4.仔细阅读原文的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二段引用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赋予了诗句怎样的新含义?(2)第三段说:“还是别叫他李后主吧,就叫他李煜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5.文章称李煜为“悲情帝王”,请具体说明作者这样称呼他的原因6.文中先后引用了李煜的两首著名的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作者引用这两首词的用意有何不同?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
7.文章的结尾处先后提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宋徽宗赵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8~11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