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结构之工业生产构造.ppt
26页工业结构之工业生产构造,一、工业再生产及其构造二、工业系统的技术经济联系,7/24,一、工业再生产构成要素,1、相关基本概念 工业再生产的两种形态 ——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 两大生产部类 ——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 Ⅰ ——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 Ⅱ, 工业再生产基本实现过程描述,2、工业再生产构成要素工业生产构成要素的种类工业生产构成要素的组合工业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动趋势,1)工业再生产构成要素 ——工业劳动力 ——工业劳动资料 ——工业劳动对象 ——工业技术 ——工业资本 ——工业经济信息,2)工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工业生产要素的质的组合 ——工业生产要素量的组合 ——工业生产要素时间上的组合 ——工业生产要数空间上的组合工业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和效果是技术与管理在工业系统中综合作用的体现,3)工业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动趋势,(1)工业劳动力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工业劳动力结构 ——各类劳动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包括劳动力部门结构、职能和技术素质结构、年龄结构等。
劳动力部门结构及其趋势 ①不同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间的劳动力结构 a. 工业化初期 b. 工业化中期 c. 工业化后期,②工业系统内部劳动力构成 a. 轻、重工业间 b. 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间 c. 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间 d.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间③工业劳动力的职能结构 a.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 b.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者 c. 企业中服务人员与社会中服务人员④工业劳动力技术素质结构 高、中、低级技术人员的比例,(2)工业原料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原料结构 ——按一定分类方法划分的各类原料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类原料在原料总量中的比重和地位工业原料结构变动趋势 ① 工业原料与农业原料 ② 天然原料与人造原料 ③ 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 ④ 内陆性原料与海洋性原料,(3)能源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能源结构——各种能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能源生产结构——各种能源产量在能源总产量中的比重; 能源消费结构——各部门消耗的各种能源数量占国民经济中(全社会)消耗的能源总量的比重。
能源结构变动趋势 a. 煤炭 b. 石油、天然气 c. 核 d. 电力(二次能源),(4)工业技术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技术结构——工业技术体系中先进程度不同的技术间的质的组合与量的比例关系 工业技术结构合理化趋势 a. 高精尖技术 b. 中间技术 c. 底层技术 目标:高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初级技术改造升级二、工业系统的技术经济联系,1、工业再生产中的一般补偿规律2、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分析 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现实条件 再生产的一般经济模型3、工业再生产的技术经济联系,8/24,1、工业再生产的一般补偿规律,无论简单工业再生产,还是扩大工业再生产,每当经过一个生产循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转移到产品中去,为保障新的生产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向生产系统补充必要的原料和劳动力工业再生产中存在两种消耗与补偿规律 工业再生产投入的劳动资料参加多次生产周期,如厂房、设备、仪器等与这种消费相适应的补偿方式有:维护;折旧,报废。
工业再生产投入的劳动对象一次性消耗,如原料、燃料其补偿方式主要是重新补偿或增加 劳动力的补偿方式是通过人对消费资料的消耗(工资、福利的形式转化)生产循环及补偿,2、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1)两大部类的划分 第一部类Ⅰ 第二部类Ⅱ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利润)m;3)资本有机构成 ——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4)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 (c+v+m)=GPⅡ (c+v+m)=GC 存在a. Ⅰ(c+v+m)= Ⅰc+Ⅱc b. Ⅱ (c+v+m)= Ⅰ (v+m) + Ⅱ (v+m) 即 Ⅰ(v+m)= Ⅱc, 示例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2000c + 500v + 500m=3000,(2)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第一,为了提供扩大再生产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必须大于第二部类已经消耗的不变资本a. Ⅰ(c+v+m)> Ⅰc+Ⅱc, 即 Ⅰ(v+m)> Ⅱc第二、为了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及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部分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中用于消费部分之和b. Ⅱ (c+v+m)>Ⅰ (v+m) +Ⅱ (v+m) 或 Ⅱ (c+m2)>Ⅰ (v+m1) 第三,为了从所创造的价值中获得一定积累,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加上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价值c. Ⅰ(v+m)+ Ⅱ (v+m) > Ⅱ (c+v+m),(3)扩大再生产的现实条件首先:第一部类产品中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Ⅰ(v+v1+m1)=Ⅱ(c+c2)其次: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Ⅰ(c+v+m)=Ⅰ(c+c1)+ Ⅱ(c+c2)或 Ⅰ[(c+c1)+(v+v1)+m1]=Ⅰ(c+c1)+ Ⅱ(c+c2)再次:第二部类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个部类原有可变资本与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用于个人消费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 Ⅱ (c+v+m)=Ⅰ(v+v1+m1)+ Ⅱ(v+v2+m2)或 Ⅱ[(c+c2)+(v+v2)]=Ⅰ(v+v1+m1)+ Ⅱ(v+v2+m2),示例Ⅰ 4000c+1000v+1000m=6000 用于生产的资本总量为7250 Ⅱ 1500c + 750v + 750m=3000 总产出9000(1)具备扩大再生产具备的前提条件Ⅰ(1000v+1000m)>Ⅱ1500cⅡ(1500c+m2)>Ⅰ(1000v+m1)Ⅰ(1000v+1000m)+Ⅱ(750v+750m) > Ⅱ(1500c + 750v + 750m)(2)扩大再生产实现过程的要素组合分析(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a.第一部类分析(假定剩余价值的50%用于消费,其余用于积累),,第一部类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Ⅰ(4000c+400c2)+(1000v+100v2)+500m1,b.第二部类分析第二部类产品按其用途可以重组为:Ⅱ(1500c+100c2)+(750v+50v2)+600m1c. 补偿与交换,交换与补偿后,获得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新的资本结构为: Ⅰ 4400c+1100v=5500 Ⅱ 1600c +800v =2400 社会资本总额7900,较原来7250增加了650 新循环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为(假定剩余价值率100%): Ⅰ 4400c+1100v+1100m=6600 Ⅱ 1600c + 800v + 800m=3200 总产出9800,生产规模扩大8.8%( (9800-9000)/9000)如果按照同样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在下一生产循环中,将获得新的资本结构Ⅰ 4840c+1210v=6050Ⅱ 1760c +880v =2640其形成如下,,+ 1100v+110v2+550m1 =6600,Ⅰ Ⅱ,新一轮生产循环的社会总产品构成:Ⅰ 4840c+1210v+1210m=7260Ⅱ 1760c +880v +880M=3520合计10780新增生产规模10%.当资本有机构成发生改变时,投入新一轮生产中的要素数量比例发生变化,但生产性质不变,3、工业再生产的技术经济联系,,多行业/产业领域,多行业/产业领域,思考题工业再生产构成要素有哪些工业生产要素的组合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中的哪些问题工业系统中,两大部类间存在什么关系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经济技术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