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族姓氏的由来与演变.doc
5页论文宝】www.LunWenB 一站式论文服务平台 满族姓氏的由来与演变内容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姓氏文化特征,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灿烂的一笔,从金朝到以后的大清帝国,无不展现出这个民族的强大领导力与生命力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承德满族的姓氏由来及其演变过程便是其中具有独特形态的一例承德是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承德地市满族人口为11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满族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强本文就承德满族人的姓氏来作为讨论对象,着重讨论满族人的姓氏其中的奥妙关键词:由来 演变 冠姓 姓氏分布一、满族姓氏的由来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同一氏族内血缘关系的称谓,即为血缘集团的称号满族这种血缘团体的名称称之为“哈拉”即血亲氏族,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氏族但,随着氏族内部人口的日益繁衍,新增加的人口就必须脱离本氏族,外出谋求新的生活由此,一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样分裂出来的氏族子系分支即称为“穆昆”就是分支,也可理解为原氏族下的小家族原氏族“哈拉”本身既有自己的名称,这种称谓也被叫做“哈拉”,即氏族姓氏。
当本氏族的“穆昆”分裂出去以后,为了与原氏族进行区分会在原有氏族姓氏的前面或后面填加专署名词,由此产生更多新的氏族姓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 由于,氏族组织的不断分裂,满族的姓氏就不断增加再到后来一些分化出来的远亲支系与原始的宗亲已经相当疏远,于是自行更改创造出新的姓氏有的是已地名为姓,如:宁古塔;哈达;等满族姓氏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有些姓氏的涵义是由图腾崇拜的动植物而得名如钮祜禄,满语本义为狼,当是以狼为这个部落的图腾象征,后来即以狼为姓,雅化改用“郎”字萨克达,本义为野猪,即以野猪为图腾,演变为这个部落人的姓氏;另一涵义,老人之老,后即以老(或骆)为姓尼玛哈氏,本义为鱼,雅化改用“于”字乌雅氏,本义为猪,雅化改用“朱”字绰罗氏,本义为桃子,雅化改用“陶”字 热河驻防和木兰围场的满族均为“佛满洲”(老满洲),他们的姓氏来源和特点,与北京和辽沈地区无大差异二、满族姓氏的演变满族先世女真族早有以女真姓氏译以汉姓的旧俗,如完颜氏,译汉为“王”或“汪”;钮祜禄氏,译汉为“郎”;舒穆禄氏,译汉为“舒”或“徐”被康熙皇帝誉为“满洲翻译第一人”的徐元梦,本姓舒穆禄氏,但从其名字看,显然受汉族的影响。
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谕中即严厉指责:满洲,“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东华录》乾隆二十六)满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然而至辽金时代的女真人,才有文字记载的姓氏《满洲源流考》说:“《金史》所载姓氏,均与满洲氏族相合,第译对字讹,今悉据八旗姓氏通谱改正”这里虽有牵强附会之处,但满族的主要姓氏源于金代女真人的说法,则是站得住脚的 除少数因译音差异,金代女真人的姓氏,难以找到相应的满族姓氏外,一般均为满族所沿用满族的八大姓中关(瓜尔佳氏)、马(费莫)、富(富察)、那(纳喇)、郎(钮佑禄)、赫(赫舍里)爱新觉罗这一称谓,出现的相对晚一些伴随努尔哈赤势力的曰渐扩大,兼并的女真氏族和部落曰益增多,他于是就以“大金之裔”自诩,还用金朝的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所以,他称他父亲塔克世直系子孙这一支为“爱新觉罗”据《旧满洲档》,“爱新觉罗”作为努尔哈赤兄弟的姓氏,始见于万历四十年(1612)九月当然,“爱新觉罗”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似乎要更早一些爱新觉罗家族,是建州女真重要的一支,努尔哈赤家族是爱新觉罗家族据《建州纪程图记》、《剿奴议撮》,在多数情况(对女真人的内部)下,努尔哈赤自称姓爱新觉罗;在有些场合(对明朝、朝鲜的外部)下,又称自己姓佟、童。
女真人的佟姓是汉姓,从女真语直译过来就是金姓在女真族中,以金为姓(汉姓佟、童)的氏族不止一个猛哥帖木儿以及与他同时代的阿哈出,虽同属建州女真,又皆以金为姓,却又是两个不同的氏族猛哥帖木儿的姓“夹温”,女真语就是“金”,汉姓佟或童阿哈出原姓古伦,自金朝建立以后,同样也改姓“金”,汉姓自然也是佟、童猛哥帖木儿和阿哈出,是两个以佟姓自称的不同的氏族,而这两个佟姓之间又恰恰存在联姻关系如此看来,努尔哈赤既自称姓爱新觉罗,又称自己姓佟并不矛盾他和他的祖先猛哥帖木儿一样,以金为姓,汉姓佟、童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女真人中他要自称姓爱新觉罗(金姓),而对明朝、朝鲜往往又自称姓佟、童 猛哥帖木儿自称姓“夹温”,而努尔哈赤却自称姓“爱新觉罗”,女真语的“金”,在不同时期汉字的写法不同,“夹温”即“爱新”,“觉罗”即姓三、承德满族人的冠姓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迫使旗人更名、冠姓、入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满族人不得不更名、改姓,并在所在省、县入籍据承德地区档案馆所藏档案载,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二十七日,热河步兵第一团团长白蔚文造呈的《热河陆军步第一团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列有军职、官阶、原名、冠姓、更名、原籍、入籍等项。
原名托金的更名为炳金,原名福克金泰的更名为国义,原名闹海的更名为大海,原名博贵的更名为崇汉,原名双志的更名为智超所冠之姓有白、果、兆、关、富、赵、章、吴、苏、海、修、上官,并由原籍满洲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旗佐领下分别入籍到直隶承德、滦平等县,有的还入黑龙江省呼兰县籍另据民国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营长嵩保造呈的《热河陆军骑兵第一营旗籍官佐冠姓更名表》所列营本部及第一至四连各项,嵩保更名业方,兴额哩更名振兴,多伦更名勇伦,胜恩更名鸿恩,恩升更名云升他们分别冠以佟、罗、那、兆、毕、赵、胡、关、白、张、傅等姓,并由原旗佐分别加入承德、滦平等县籍由此可见,民国初年,随着八旗制度的解体,在当时政府的迫力下,旗人的更名冠姓入籍已形成大势所趋 四、满族姓氏的分布 热河驻防八旗满洲的后裔,主要居住在今承德市区和滦河镇,其姓氏有:关、赵、那、郎、富、傅、王、汪、佟、罗、于、卜、马、耿、舒、唐、何、胡、吴、蔡、毕、老、刘、章、白、黄、苏、董、巴、林、盛、张等30多姓 承德县的满族,岔沟乡有张姓为富察氏;满杖子乡索姓为萨克达氏;两家、满杖子、八家乡佟姓为佟佳氏;三沟镇孤山村何姓为赫合里氏;赵姓为伊尔根觉罗氏;六沟镇南房身沟黄姓为乌雅氏;太平乡、十道河乡王姓为完颜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清代木兰围场故地,当年护围的八旗满洲兵丁的后裔,其姓氏有:佟、白、那、安、张、赵、富、关等八大姓镶黄旗营房有富、那等姓正白旗营房有吴、包、佟、那、关、舒、崔、于、富、敖、汪、徐、王、任、陈、刘、李、宋等18姓 丰宁满族自治县,从搜集到的满族家谱看,有金、徐、张、赵、刘、马、黄等姓镶黄旗驻地的满族,有佟、陈、石、潘、孟、鲍、戚、闰、傅、叶、那、苏、柯、何、张、兰、赵、钱、刘、李、周、吴、郑、王、郭、徐、杜、杨、缪、舒、蒋、韩等30多姓 隆化县隆化镇满族有“三徐”、“五李”、高、魏、裴、马、赵等13姓大坝满族乡石片村,是清代木兰围场正蓝旗营房驻地,满族有郭、宫、富、那、石、曹、刘、齐、苏、董等1l姓唐三营为清代木兰围场总管衙门驻地,满族有“五刘”、“二董”、“一口锅(郭)”、苏、陈、李、周、门等姓张三营镇满族有“三周”、“五李”、“一淌河(何)”、邱、傅、沈、门、刘、陈、宋等姓 滦平县红旗满族乡,满族有周、王、赵、白、李、潘、杨、于、傅、石等十大姓小营满族乡,有信、蔺、田、高、姜、刘、郎、李、崔、汤等10姓金沟屯乡满族有焦(赵)、牛、敖、白、封、佟、鲍、魏等八大姓。
虎什哈镇满族有缪、项、越、范、吴、邓、孙、王、褚、蔺、孔、张等13姓 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乡、汤道河镇满族有金姓为爱新觉罗氏,铧尖乡叶姓为纳喇氏,大石柱子乡王姓为完颜氏,山家湾子、板城、缸窑沟等乡和宽城镇满族的佟姓为伊尔根觉罗氏,碾子峪、桲罗台、独石沟等乡的章姓为章佳氏 平泉县郭杖子满族乡的满族有林、姚2姓,黑山口乡仓子村家院有姚姓,七沟和东六沟有金姓 五、满族姓氏演变的特点 满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自16世纪兴起于辽沈地区,进而入关移驻北京和中原各省及边疆各地,300多年来,随着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在不断吸收先进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姓氏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筒,由多音节、多字姓到单音节、单字姓,这与汉族复姓演变为单姓有相似之处 承德境内的佛满洲(老满洲)姓氏的演变也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主要是: ①沿用女真旧姓如完颜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分别冠以王(或汪)、关、高(或赫、何)姓 ②以满译汉、俗字雅化如前所述钮祜禄氏,本义为狼,译汉改用郎字乌雅氏,本义为猪,译汉改用朱字,或取首字改为吴姓宁古塔氏,本义为六,译汉改用刘字 ③以本姓之第一字(第一音节)为单字姓。
如舒穆禄氏、舒舒觉罗氏改姓舒或徐,富察氏改姓富或傅、栋(董)鄂氏改姓董,布尼氏改姓卜或布,裕瑚鲁氏改姓于 ④以祖、父辈名讳之首字为姓如承德市的钱树信,本姓钮枯禄氏,一般改用单字姓郎氏,但因祖父名“钱儿”,人称“钱爷”,辛亥后即以“钱”为姓 ⑤保留本姓之最后一字(一个音节)为姓如爱新觉罗氏,—般改姓金氏或赵氏,但也有个别改姓罗的,如承德市的罗继刚、罗继和、罗继绪一家便是一例 佛满洲姓氏,虽然有很大变化,然其特点仍很显著除前述满洲八大姓外,比较常见的如金、赵、舒、吴、毕、汪、敖等姓,一见便可知其为满族人至于伊彻满洲姓氏,因他们来自蒙古、高丽(朝鲜)、汉等民族,虽在三四百年前即已被编入满洲八旗,却还保持自己本来的姓氏,如鲍、郭、张、王、李、赵等姓,人们一见其姓,再问籍贯,其为伊彻满洲后裔,则可肯定无疑 满族从传统习惯有姓不出姓,到冠以单字姓,这一发展趋势有力地说明了满汉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满汉两族从文化到风俗习惯日益接近、缩小差别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满族的姓氏演变与其自身的发展和民族的日益壮大是分不开的历史的长河缓缓流过,往昔的强大民族如今也悄然无声,只有那段岁月还铭记在人们心中,唯有留下像满族姓氏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来给后人研究评说了。
论文宝】www.LunWenB 一站式论文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