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19张PPT).pptx
19页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课标要求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两宋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发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通过梳理两宋统治时间和辽夏金元政权更迭,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2.通过梳理教材、分析史料,使学生认识宋代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素养3.通过梳理教材史实,让学生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壹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 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贰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融入 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叁各族一体 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发展目录北宋【时空观念】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1279年灭南宋余部,南宋灭亡南宋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统治168年 统治153年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宋代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对中华文明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壹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 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内容 作用南方普及一年两熟制个别地方一年三熟提高粮食产量部分地区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突破自然经济结构下的自给自足,农产品商品化提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改变了种植结构,推动棉纺织业兴起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一)宋代经济的发展:材料一: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成就突出的农业:1.制瓷业:技术改进,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技 术 进 步 的 手 工 业2.矿冶业:煤采掘业与冶铁技术提高, 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影响: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发展迅速 作用:推动文化普及、进一步推动造纸业发展材料二:美国学者郝若贝曾依兵器、农具、铸钱、耗铁等情况,估算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综合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1.商业:(1)交易场所:面向大众,基层市场 (2)官方贸易:榷场;民间贸易活跃 (3)货币流通:交子 (4)海外贸易:外贸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著名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繁荣发到的商业和城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三: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还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2.2.城市:(1)城市规模:东京、临安人口过百万 (2)繁荣景象: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繁荣发展的商业和城市材料四:(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五:(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之屋 宋梦梁录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八王之乱五胡内迁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开始南移靖康之变南移完成1123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 南宋3.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1.南方经济发展,江浙成为财政农业重心 2.文化重心南移,江浙成为人才集中地区 3.北宋采取南北分卷制度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时空观念】材料六: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七: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1.政治观念:门第观念淡化2.婚姻观念: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关心祖先名望材料八: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中外历史刚要材料九: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3.社会关系: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材料十:“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二、一、繁荣发展的华夏文明宋代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社会的新变化4.社会控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材料十一: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材料十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中外历史刚要宋代社会新变化影响:1.政治:促进阶层流动,为政治增添活力2.经济:推动租佃、雇佣关系发展,农民人身束缚减弱 官府对商业控制减弱,商业贸易繁荣,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婚姻观念由重门第出身转变为重政治和经济4.阶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二、贰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融入 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辽朝【时空观念】西夏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定都兴庆府金朝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定都会宁府(上京)蒙古汗国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元朝1271,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
1125年金灭辽 元1218-1253铁木真灭西辽、西夏、金朝、招抚吐蕃,兼并大理朝代角度内容影响元朝农业1.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南方普遍种棉1.带动棉纺织业发展,改变人们穿衣结构辽夏金元1.获得进一步开发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农业显著进步1.推动少数民族学习发展农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元朝手工业1.制瓷业: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印刷业:发展迅速1.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辽夏金商业与城市1.榷场:与宋朝进行边境贸易1.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和发展元朝1.纸币:全国范围内推广2.海外贸易:国库重要财源3.城市:恢复临安旧称杭州外国旅行家称“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商品集散地1.推动了商业的发展2.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促进了大城市空前繁荣二、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融入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朝代角度内容影响元朝经济重心南移1.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人口税收集中于江南2.重新开通大运河3.开辟长途海运航线1.巩固统治,促进南北经济交流2.缩短航程,便于南粮北运金元社会变化1.受女真、蒙古族民族自身特色,社会发展进度受影响,一定程度出现逆转。
1.长时间角度看,社会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二、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融入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叁各族一体 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发展三、各族一体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01 辽人自称炎黄子孙,称自己为“中国”,同时也称宋朝为“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宋也有承认金人占据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并引申金朝为中国 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疆域空前,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0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内容?商业城市发展社会变化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课堂总结宋代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1.南方普及一年两熟制,个别地方一年三熟2.部分地区固定种植经济作物3.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1.制瓷业:技术改进,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2.矿冶业:煤采掘业,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3.印刷业:发展迅速1.商业:(1)交易场所:面向大众,基层市场 (2)官方贸易:榷场;民间贸易活跃 (3)货币流通:交子 (4)海外贸易:外贸税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著名外贸港口广、泉、明州等2.城市:(1)城市规模:东京、临安人口过百万 (2)繁荣景象: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1.政治观念:门第观念淡化2.婚姻观念: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关心祖先名望3.社会关系: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4.社会控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元朝农业发展1.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南方普遍种棉手工业发展1.制瓷业: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印刷业:发展迅速1.纸币:全国范围内推广2.海外贸易:国库重要财源3.城市:恢复临安旧称杭州外国旅行家称“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大都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商品集散地商业与城市1.南北经济差距拉大,人口、税收集中于江南2.重新开通大运河3.开辟长途海运航线经济重心南移辽夏金1.农业:获得进一步开发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农业显著进步2.商业:榷场,与宋朝进行边境贸易3.社会变化:女真、蒙古族民族自身特色,社会发展进度受影响,一定程度出现逆转,趋势未大改变。
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巩固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