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跨平台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设计.docx
9页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跨平台移动开发课程教学设计 刘蕾 刘冰月摘 要:研究BOPPPS教学模型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法,按照“引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个阶段,在充分研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参与式学习”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跨平台移动开发课程的教学为例,提出对“组件生命周期”这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设计,给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证明BOPPPS教学模型有利于更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BOPPPS;组件生命周期;教学模型;教学设计:TP31 :A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BOPPPS teaching model in the six stages of of bridge-in,objective,pre-tes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 assessment and summary.Further study and discussion have been conducted on some educational theories,such as Blooms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Participatory Learning.Taking the cross-platform mobile develop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knowledge of Component Life Cycle.This paper proposes concrete and feasibl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Practice proves that BOPPPS teaching model is conducive to organizing teaching process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Keywords:BOPPPS;component life cycle;teaching model;teaching design1 引言(Introduction)BOPPPS教学模型是由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ISW所创建,最初主要用于教师的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主要通过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利用集中强化训练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已经被全球超过33个国家引进,在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推广使用,并且被北美诸家名校所推崇BOPPPS教学模型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是一个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1]BOPPPS教学模型强调师生交互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2]BOPPPS教学模型包含六个环节,即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该模型注重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以参与式学习活动(Participatory Learning Activities)为核心,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全过程的教学设计,其理念先进、实施规范、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性强、易掌握、适应性强的教学模式[3]2 基于BOPPPS的教学模型(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OPPPS)2.1 B(Bridge-in)引入引入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入即将要介绍的课程内容,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以往的知识过渡到新的領域。
这一阶段需要阐述问题的起源、概括理论的范畴、指明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分析问题的关联等,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研究的课题[4]为达成以上目的,在课程引入阶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展示产品、演示方法等,吸引学生关注产品效果或应用场景2)由已学的内容导入未知的问题,构建知识链或知识树结构,连接起已知和未知的领域3)提供一个学习的理由,树立一个努力的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做出规划4)提出与主题相关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循序渐进地走向既定的目标5)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实事新闻,或者组织有趣的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2.2 O(Objective)学习目标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明确自己要教什么,使用哪些教材资源,提供给学生哪些辅助资源,通过哪些形式来检验学习效果而学习目标是要明确学生要学会什么?学生可以吸收的信息量是多少?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学生能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应该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制定学习目标,数量不宜过多,以2—4个为宜[5]在撰写学习目标时,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教学对象,即学生,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否接受后续的知识,为了顺利接受新知识,需要做哪些知识铺垫和补充。
2)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学生在学习后达到怎样的层次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可以采用动词词汇,并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描绘程度的高低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1)在认知领域(knowledge),关于识记的层次,可以用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词汇描述;关于领会的层次,可以用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词汇描述;关于应用的层次,可以用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词汇描述;关于分析的层次,可以用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词汇描述;关于综合的层次,可以用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词汇描述;关于评价的层次,可以用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等词汇描述2)在情感领域(active domain)的教学目标,以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R)为首,于1964年提出其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映、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在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
1972年,Simpson EJ提出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分七个层次: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映、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映、适应、创新2.3 P(Pre-test)前测前测是正式学习之前进行的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教师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和进度[7]具体的方式包括:(1)通过作业、非正式考试、小测验或提问,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开放式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3)运用头脑风暴,即让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或建议,发展学生发散式思维4)使用教学辅助设备或者移动端等科技手段,通过答题、投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测试并自动统计结果,这是一种新颖高效和广受欢迎的课堂形式2.4 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参与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学习的辅助者和组织者,它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8]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倾向”“消极接受”“教师的一言堂”等几个较为典型问题通过“参与式学习”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课堂“活动”的组织及实施,是为了达成以下目标[9]:(1)学生参与对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课堂在民主、宽容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10]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学习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2.5 P(Post-assessment)后测后测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后测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知识理解: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这种形式可以定性、定量地评估学习效果2)知识运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技能测试:填写评定表、专业量表、作品展示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4)知识分享:通过现场发表个人讲话、分享感想、答辩、反思日记、文章等形式,做知识的再创造和二次输出,能够清楚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6 S(Summary)总结总结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和提升,主要是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共同反思的机会,学生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反思本次授课存在的问题或为下次课程内容打下埋伏通过有效的总结,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清知識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把握课堂知识的脉络总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1)通过板书或课件对重点内容扼要概括、突出主线、理清脉络,这种方式适合大多数课程2)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思考,要求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扩展课外知识,或者进行课外实践活动3)布置作业,围绕授课知识点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通常需要批改作业或者公布正确答案,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4)学生自我总结,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知识树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或者组织学生在讨论区分享自己的心得3 应用实例(Example of implementation)学习React,组件生命周期很重要,了解了组件生命周期的各个函数,对编写高性能组件会有很大的帮助组件生命周期是跨平台移动开发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同时也比较复杂和难于理解,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教学计划要在1次90分钟的课堂完成该教学任务,可以应用OBPPPS教学模型进行课程设计图1 组件生命周期Fig.1Component life cycle3.1 组件生命周期的引入讲一个由于内存泄漏导致Android死机的故事,Android越用越卡,有其系统自身的原因,也有第三方软件恶意驻留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学过Android编程,老师会教你正确的做法是:程序在终止后应该销毁Activity,释放内存;当Activity的内部类被单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