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闽东出口食用菌农残现况与监控建议.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7242108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6.7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以免子实体失水枯萎;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可 影响菌盖颜色和菌柄长短,通过适当减少通气量和增 加光照强度可得到长菌柄和深色菌盖的子实体317 采收 经过7天左右的管理,当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标志子实体已经 成熟,此时采收较为适宜采收前1~2天可不喷或少 喷水,有利于商品菇的保鲜运输加工采收时一手压 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根据情 况可分批采收,一潮菇2~3天可采完按市场需求进 行整理分级后即可包装上市目前市场上等级菇多用 塑料托盘覆膜简易包装,并结合运输和销售阶段的低 温处理,基本上可保鲜10天菇采完后可刮净料面至 新鲜培养料,可以减少病虫的感染采完一潮菇后相 对湿度应降低至80%以下,并停止喷水让菌丝休养生 息,这期间如料面太干可适当喷少许水,出第二潮菇 前如需要可做补水处理(注水或浸水)至正常含水 量,然后再按常规进行温差光照加湿等出菇管理秀 珍菇产量主要集中在前3潮,每潮菇相隔约10天左 右栽培后期可结合补水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素以提高 产量品质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可达80%以上318 病虫害防治 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为主,防治为辅。

      栽培前先搞好菇棚环境卫生,菇棚内部要彻 底消毒,菇棚门窗要钉尼龙防虫窗纱,棚内挂杀虫 灯;要选用新鲜的培养料,彻底灭菌;日常要做好湿 度和温度的控制,一旦有病虫害要做到早发现早治 理,可结合适时的通风停水让料面干燥抑制病虫害; 采菇后的残留物应清理干净,减少感染机会秀珍菇 子实体生长周期短,直接食用,许多杀菌剂和杀虫剂 对其有毒害,不提倡药剂防治,必要时仅限于环境、 培养料、菌丝生长期、子实体采收后处理病虫害严 重时尽量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秀珍菇生产 中最常见的病害有链孢霉、木霉、毛霉、青霉等,虫 害有菇蚊、蚤蝇、螨虫可使用代森锌、施宝功、扑 霉灵、特克多等杀菌剂和锐劲特、阿克泰、菊酯类、 克螨特、阿维菌素等杀虫剂[3 ]参考文献1 张金霞,黄晨阳,郑素月 1平菇新品种 — — — 秀珍菇的特征特性 1中国食用菌, 2005, 24 (4) : 25 - 262 黄年来 1自修食用菌学 1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5103 张绍升,罗佳 1食用菌病虫害诊治图谱 1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04闽东出口食用菌农残现况与监控建议汤秀美 孙 健(宁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52100)收稿日期: 2005 - 10 - 20作者简介:汤秀美,女, 1957年生,高级农艺师。

      摘 要 通过3年多闽东地区出口食用菌栽培、加工以及对外贸易情况的调查,对辖区出口食用菌的 主要栽培技术、加工出口及农药残留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明确了农残的重点抽检项目在加强食用 菌农残检验检疫协作机制、监督模式和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残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出口食用菌 农残 监控 闽东地区福建闽东地区食用菌年出口量位居福建乃至全国 同类产品之冠,据统计, 2003、2004年出口量分别为1655113吨327612万美元和1419418吨301412万美 元,最高年份2000年出口量达25500吨主要输往日 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一 些欧盟国家食用菌成为宁德市山区种植业的一项支 柱产业,为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对我国出口蔬菜纷 纷设置 “ 绿色壁垒 ”,特别是日本,仅食用菌农残限量要求就有38项,涉及安全卫生项目的还有甲醛、二 氧化硫以及重金属等为了了解闽东食用菌农残情 况,以便对出口产品有针对性地抽样检测和进行源头 的有效监控,于2002年至今连续3年多来对食用菌大 宗产品香菇进行了农残的调查与检测,现将结果总结 如下。

      1 调查方法111 调查与取样 在香菇生产产季,走访菇农和食 用菌办,结合检验检疫日常的监管,到生产主产区的 古田、屏南、寿宁、宁德等县区的出口加工企业、重 点食用菌收购产地对香菇的种植技术、病虫防治以及622005年第6期加工工艺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干、鲜香菇样品进行 农残项目的检测鲜香菇每个样品抽5 kg,干香菇2kg,各制成2份,一份检测一份留样同时,兼顾其 他食用菌的调查与检测112 检测项目及限量标准 检测项目根据主要输入 国重点关注的农残项目,结合当地农药销售和菇农用 药情况、以及加工工艺等进行分析确定限量标准: 甲醛以欧盟的为准,最高限量鲜香菇63 mg/kg,干香 菇300 mg/kg[1 ];其他农残按照2002年版的 《 各国食 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限量规定 》[2 ]中最严格的日本为主, 韩国的为辅检测机构,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2 结果211 栽培技术 香菇根据栽培技术和季节的不同主 要分为冬菇、夏菇和水菇,其中冬菇又以花菇为主 闽东冬菇(花菇)栽培技术是采用袋式栽培法,即基 质(木屑+麸皮+棉籽壳+少量石膏+糖+水)混匀 装袋 — 常压蒸汽法灭菌 — 进棚接种(棚室内先前已熏 蒸消毒)— 接种后7天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不定期翻 筒,污染袋及时清除出培养棚 — 菌丝生长生理成熟 期,及时割口出菇 — 采收。

      从基质配料到菌丝成熟现 蕾,整个走菌过程历时8~10个月,这期间培养基本 不使用农药;采菇期从10月至来年5月持续8个月, 这期间正处冬季,山区农民主要通过控制水源、保持 环境卫生和促进通风透气等农业防治法减少病虫为 害,使用农药极少;但采菇时间处于5月至10月间称 夏菇,此时正值夏季,如果采用埋地种植方式的,易 受病虫侵害,使用农药频率高,种植成本大,又由于 夏菇要求环境条件比较高,能种植冬菇的地区不一定 都能种夏菇因此,闽东出口种植香菇97%以上为冬 菇 此外,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的还有袋式栽培的茶 树菇,由于菇味特殊,极易诱发菇螨菌蛆,该菇多以 一、二两潮为主,比较安全,第三潮以后的则要经常 喷药,成本高姬松茸是床式栽培,期间须采用复土 种植,病虫害也比较多但两者出口量少,占食用菌 出口总量不到012% 据统计,闽东出口食用菌香菇占90%以上,香菇 中又以保鲜香菇为主,占香菇的90%左右出口保鲜 香菇都是冬菇,出口干香菇则以冬菇为主,兼有少量 水菇和夏菇212 加工工艺 保鲜香菇:原料收购 — 进库冷藏 — 适当排湿 — 车间分选、剔除菇蒂木屑杂质 — 零度条件 下成品包装 — 冷藏柜运输、出口;干香菇:原料收购 — 剪柄 — 烘干(电烘、木材烘、废物燃料烘)— 除杂 去尘 — 精选 — 包装 — 运输出口。

      由此可见,出口食用 菌加工过程简单,无使用任何添加剂,但也无法排除或降解原料中原有的农残因此,农残的关键控制点 在于原料213 农残检测 经调查确定检测项目有敌敌涕、六 六六、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氢 菊酯、三氟氯氢菊酯、氰戊菊酯、甲醛 通过3年多来抽取的86个香菇样品,先后进行了566项次的检测结果:“ 六六六 ” 、“ 甲醛 ”2002年 各被检出超标2次,分别占 “ 六六六 ” 、 “ 甲醛 ”检测 总次数的3103%和2133% ,其余均未检出超标(表1) 此外,姬松茸曾检出 “ 氯氰菊酯 ”超标1次表1 闽东出口香菇农残检测结果(200211~200515)年份2002200320042005合计超标(% )六六六22 (2)19151066 (2)3103敌敌畏2219151066敌敌涕22---22毒死蜱2019172278甲胺磷209152266甲基对硫磷-2316342氯氰菊酯22--2244氰戊菊酯-23141047三氟氯氰菊酯-23161049甲醛27 (2)32171086 (2)2133注:表中括弧内的数据为该检测项目次数中的超标次数3 讨论311 调查显示,出口食用菌中绝大部分是香菇,香 菇中又以冬菇为主,其农残风险比较小。

      但其他约10%的食用菌,尤其是少数夏菇、茶树菇、姬松茸的 农残不容忽视由于菇种不同,栽培方式或季节不 同,病虫发生及防治情况也不同,加工企业原料验收 时,应区别对待检验检疫部门结合日常监管,针对 不同菇种出口不同国家抽样检测时也应有所侧重312 检测结果分析,“ 六六六 ”2002年虽有检出超标,但该药国家已停止生产多年,目前市场已禁止销 售;“ 氯氰菊酯 ”属菊酯类农药,也曾被检出,这类 农药在食用菌上使用仍未经国家登记许可,目前与敌敌畏、毒死蜱、甲胺磷等一样,市场销售量大,农村 种植业普遍使用,因此对夏菇、茶树菇、姬松茸的出 口应引起足够重视;“ 甲醛 ”检出超标2次,一是仍 有少数菇农使用甲醛防治病害,二是据日本TSURUM I(1974)提出,保鲜香菇自身含有醛基,在无氧呼吸条件下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甲醛,为此甲醛应列为出 口重点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保鲜香菇722005年第6期313 鉴于食用菌栽培管理方式与蔬菜完全不同,一 是必须按菌类接种培养,然后在冬闲田上搭盖草棚种 植,二是现行的管理方式为家庭式分散型管理为此 决定了食用菌种植基地管理模式有别于一般的蔬菜基 地因此,建议政府与检验检疫部门建立紧密协作机 制,宏观上依托食用菌办、农业、农资等部门在栽培 管理以及农药使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辖区范围内形成社会公共基地的监督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有效控制 农残,既避免检验检疫部门对源头监管鞭长莫及的局 面,又促进食用菌的安全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1 林维宣 1各国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限量规定 1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2110中国食用菌产业综合优势对推动 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林长升(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 350003)收稿日期: 2005 - 05 - 15作者简介:林长升,研究员,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总工程师摘 要 论证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技术具有资源丰富、低工资高素质劳动力充沛、技术水平相对先进、 产业发展具有相当基础、市场广阔和文化底蕴深厚等6大优势;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区际间的利益等3方面,指出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技术的综合优势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 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区域食用菌合作共同体、加强自身发展等对 策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 产业 技术 持续协调发展1 中国食用菌产业与技术的六大优势 原农业部副部长、著名的食用菌专家杜子端先生 曾指出:“ 中国对菌蕈的食用和栽培历史最长、品种 最多、应用面广、技术领先,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 晶,也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当前,世界食用菌中 心正向中国转移概括起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和技术 综合优势有六:111 资源丰富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大部分属北温 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都有利 于发展食用菌。

      中国有草地面积39283万hm2,约占 国土面积的4114%;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蕨类 约2600种,禾本科1000多种;在全世界食用菌2000 多个品种中,中国就有981种,现已投入商业化栽培 的有20余种;中国药用真菌资源丰富,新疆有48种, 广西有83种,贵州有210种,青海有141种;中国年 有农作物秸秆约5亿吨这些都是中国发展食用菌的 自然资源优势112 低工资高素质劳动力充沛 食用菌是机械化水 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真菌繁殖的特殊形 式,充沛的低工资而又掌握食用菌生产技能的劳动力来源,乃尤为重要的优势,谁具有劳力和生产技能综 合优势,谁就具备取胜的占优条件中国具有既优于 发达国家劳动工资成本的优势,又有比发展中国家较 高的栽培技术优势食用菌领域,除蘑菇、金针菇及 部分侧耳属菇类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外,大多以手工 劳动为主,香菇、木耳70%以上是手工操作日本和 美国生产1 kg鲜菇成本价为418美元和612美元,而 我国送到日美超市上的鲜菇每公斤才1155美元和211 美元,这一情况在其它的农产品领域就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