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语文强基版-专题四第二节读文有法整体感知,探究提能.docx
10页第二节 读文有法 整体感知,探究提能 无论高考题型怎么变化,归根结底考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虽然近几年的高考选文类型多样,但从文本的写作特点来看,可大致归为“写人记事”“叙议结合”两类掌握以下必备知识,夯实基础,是阅读文言文文本的重要环节 一、掌握必备知识 1.“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循人物经历,看精神品质 记叙类文言文的行文一般采用如下结构模式:开头简要介绍人物的出身情况,包括:①姓名、字与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及祖亲的情况等);④学识,性情;⑤科举功名,出仕情况等中间交代人物的主要事迹,包括: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③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观点态度,以及处理后的反应等结尾简要交代人物的结局,包括:①致仕情况;②逝世及身后情况;③人物评价或所获册封奖赏等 2.“叙议结合类”文言文——抓事因事果,重多元评价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叙”与“议”并重,选文在内容上,既突出对史实的叙述,又注重对史实的评议,结合紧密材料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 ①互补式选材,也就是多则材料分开呈现史实与评议,但二者在内容上深度关联,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和Ⅱ卷。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立场下的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②交融式选材,即通过“议”来引导“叙”,如2024年全国甲卷这种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边读边思,不仅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还能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意义及历史评价,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掌握读文通法 第一步,扫清语言障碍,疏通文章大意 第二步,看题——便于读文时聚焦关键信息 客观概述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按照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即每个选项对应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一下概述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点,通过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述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 主观概括题的设置并非针对整篇文章,而是抓住文章富有内涵的关键部分来设题,这可以从主观题的题干看出来,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中的“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借助题干提示可知“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是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是读文时重点关注的点。
在思考该问题时,需要针对语境前后关联,借此疏通文章关键点,这样就为解答文言文主观题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1.叙议结合类文言文要抓住史实与评论,厘清二者在内容上的深度关联 2.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散文等文言文以事件为主体,因此,应梳理关键信息——事件、人物和观点等词语,从整体上把握事件梗概 3.议论说理类文言文要抓住议论的中心,寻找文章观点要重视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并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4.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因此,应圈点勾画出游览的时间、地点、写景的语句、游览后的心得和感想 5.传记类文言文的行文多以时间为顺序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的官职、所做的事情,因此,应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从整体上梳理人物经历及事件梗概 三、读文通法示范考题原文读文过程(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材料一: 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①,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②胡[对应第3题A项]及③贰师【注】击匈奴,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得自当④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⑤单于兵,毋令专乡⑥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⑦单于庭[对应第3题A项]上壮⑧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⑨,骑可⑩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⑪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对应第3题B项]陵军步斗⑫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⑬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⑭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⑮[对应第3题C项]:“陵事亲孝,与士信⑯,常奋不顾身以徇⑰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⑱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⑲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⑳于天下[对应第3题B项]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21]迁为诬罔[22],下[23]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24],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25]陵家既而闻之,乃[26]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对应第3题D项]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27]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28]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29]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30]如谓其孤军支[31]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32]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33]也[对应第3题A项]陵之族也,则嫁[34]其祸于李绪;迨[35]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36]于绪乎?[对应第3题D项]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37]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38]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对应第3题C项]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对应第5题题干]李陵曰“思一得当[39]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40]也其背逆[41]也,固[42]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一步:扫清语言障碍,疏通文章大意①风:风范 ②备:防备③及:等到 ④当:率领⑤分:分散⑥乡:同“向”,进攻⑦涉:进入⑧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⑨相值:相遇⑩可:大约⑪走:逃跑 ⑫步斗:徒步战斗⑬面目:脸面⑭罪:怪罪⑮盛言:极力申说⑯信:讲信用⑰徇:为国家献身⑱提:率领⑲抑:抵挡,抵抗⑳暴:同“曝”,显露[21]以:认为 [22]诬罔:欺骗[23]下:下狱 [24]生口:活口[25]族:灭族 [26]乃:是[27]匿:藏匿 [28]妻:嫁给[29]用事:掌权 [30]掩:掩盖[31]支:抵御 [32]炫:炫耀[33]辞:推辞 [34]嫁:转嫁[35]迨:等到[36]委罪:推诿罪责 [37]令:假使 [38]文:掩饰[39]得当:得到适当的机会[40]辞:借口,托辞[41]背逆:背叛[42]固:本来 第二步:看题——便于读文时能聚焦关键信息(捕捉有效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下面以客观概述题为例,体验如何以题悟意和快速找准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标注见原文)。
第三步: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1.请根据史实和史论的特点,快速阅读文本,然后填写下表材料事件(评价)共性问题不同观点材料一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材料二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评述王夫之: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 2.结合文中答问,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材料一叙述了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事迹材料二是王夫之针对《资治通鉴》所载李陵事迹所作的一段议论,他认为李陵投降之罪昭彰显著,司马迁的辩白是在为李陵掩饰罪过[考题精练](约20分钟)1.(文言断句)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填对一处给1分,填写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复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DF【解析】句意:身为将领却向敌军投降,投降以后又为新主效死作战,即使想要洗涤自己身上的污点,可已经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变白为将而降”与“降而为之效死以战”为顶真的修辞手法,在中间的A处断开。
为之”做“效死以战”的状语,“效死”是“战”的修饰成分,中间均不可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虽……,而……”是转折关系的复句,在中间的F处断开故选ADF2.(词语解说)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与《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相同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的“迨”字意思相同解析】选CA项,正确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贵,以……为贵,意动用法句意:皇帝赞许李陵的豪壮,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B项,正确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属性词,血统最接近的句意:李陵侍奉父母很孝顺/我有一个亲哥哥C项,错误用法相同,都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他之所以没有死的气节/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D项,正确都是“等到”的意思句意:等到后来李广利征讨匈奴/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3.(文言概述)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
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解析】选CC项,“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错误,原文“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称道李广”是为了替李陵辩白,并不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4.(文言翻译)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希望能独立带领一队,到兰干山南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要让匈奴专门针对贰师将军的部队。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分”“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李陵说“想得到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室”,是愧对苏武而给这件事情找个借口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得当”“愧”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