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研究领域几组近义概念辨析.docx
7页装备研究领域几组近义概念辨析 摘要: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思维活动得以进行的载体克劳塞维茨指出:“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1装备研究领域,从业人员身份多样、专业结构多维、知识背景多元,对同一术语理解不同,将常见的几组近义概念界定清楚尤为迫切关键词:装备研究领域;“系统”“系统工程”一、“系统”与“体系”“系统”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σνδτημα”,语义是放置在一起上世纪40年代,科学界开始对事务的复杂性展开研究时,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了一般系统论,认为“我们被迫在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并给出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基本定义——“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体系”一词文献中最早可以追溯至1964年,在讲述有关纽约市的《城市系统中的城市系统》中提到“System within Systems”2长久以来,装备研究领域关于子系统、系统、子体系、体系等概念的适用问题莫衷一是,由此产生了一些理论上的混乱笔者认为,应从工作实际出发,着重搞清楚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和相对特性,而不必十分追究到底是体系还是系统。
基于“体系是特殊的系统”这一基本认识,可从以下3个方面对两者加以区别:从各自组分的关系紧密程度上讲,系统的组分间耦合关系更紧,而体系的组分间耦合关系相对较松;从功能维度上讲,系统的功能聚焦且单一,而体系的功能多元且涌现性更强;从鲁棒性上讲,系统组分的缺失或损坏,往往意味着整体功能都将丧失,而体系的组分缺失或损坏,其整体功能只是受到影响并不会完全丧失从以上分析可得如下适用场景:一是特指时宜用“系统”,如导弹系统,而泛指时宜用“体系”,如理论体系等;二是对于有定语修饰时宜用“系统”,如简单系统、复杂系统等,但不宜出现复杂体系、庞大体系等表述;三是既能用“体系”又能用“系统”时,宜用“体系”以示区别二、“系统工程”与“体系工程”关于“系统工程”,钱学森同志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3关于“体系工程”,一种典型定义为:“体系工程是确保体系内的组成单元在独立自主运作条件下能够提供满足体系功能与需求的能力,或者说执行体系使命和任务的能力4关于两者的辨析,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从最终诉求看,体系工程是为了提高体系的“能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而系统工程是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以功能实现为核心;从工程规划看,体系工程只能不断演进,而系统工程则可以进行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可以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从实现途径看,体系工程追求在不同系统中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演变或涌现出更好的体系设计方案,而系统工程作为一门横断性科学,强调综合运用数学、运筹学、控制论、信息科学等各学科工程技术而得出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从颗粒度看,体系工程的关注点更宏观、整体、概略,而系统工程则十分关注具体的参数配置和技术细节的使用。
具体在装备研究领域,一是目标单一、指向明确时宜用“系统工程”,如航天系统工程,而目标宽泛、指向概略的宜用“体系工程”,如装备体系工程;二是语句搭配和表述上,描述“系统工程”时宜用“加强顶层设计”、“功能完善”等词语,而描述“体系工程”时宜用“加快演进”、“迭代升级”等词语三、“效能”、“能力”、“功能”与“性能”“效能”是装备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效能,即“效果”和“能力”,人们常在从事某项工作或开展某项活动中追求收效但当“效能”与“能力”、“功能”、“性能”作比较时,就容易混为一谈其实,从其概念对应的英文单词上比较容易理解其含义性能(Performance)是装备的固有属性,强调装备“在标准环境下干得怎么样”,如某型无人机可续航2小时;功能(Function)是装备的固有属性,强调装备“在标准环境下能干什么”,如这型无人机可以对信号进行中继;能力(Capability)是装备的固有属性,强调标准环境下装备完成某项任务的潜力与本领,如这型无人机具备2小时持续空中悬停中继的能力;效能(Effectiveness)是能力的实现和外化,强调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装备能力发挥的怎么样,比如某行动中这型无人机持续空中悬停中继的时间只有30分钟。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性能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聚合形成能力,效能是对能力的一种度量装备研究领域,“能力”与“效能”尤易混淆,一种有效区分两者的办法是主观、客观法能力”是武器装备经过主观设计、更新、迭代之后的一种呈现,而“效能”是装备在客观实践后的一种呈现四、“试验”、“实验”与“检验”三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迥然不同《新华词典》对“试验”的释义为:“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而先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试作”5,对“实验”的释义为:“指科学研究中为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6,对“检验”的释义为:“检查验证”7,装备研究领域基本遵循了这些定义区别与联系体现在:从频次看,“试验”常指一次特定条件下的测试结果,“实验”常指多次特定条件下反复测试而得到的结果,“检验”则对频次不敏感;从组织方式看,“试验”一般指验证性测试,“实验”更多倾向于装备研发阶段通过实验室或仿真系统而进行的探索性测试,“检验”则俱有之;从概念的外延看,“试验”与“实验”均可认为是“检验”的一种方式,而“实验”又可被认为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更多频次、更为高级的一种“试验”实际运用中,当有实际行动时,宜用“试验”;当通过构建虚拟环境、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多次测试时,宜用“实验”,需要指出的是,“实验”并非特指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有计划进行的社会活动亦可称为“实验”,如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开展的互助社实验;当两者兼有时,宜用“检验”。
五、“评估”、“评价”与“分析”这一组概念在研究中误用的情况比较少,但因其含义互有交叉,因此有必要厘清其边界,以便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精准从实施主体看,“评估”和“分析”都侧重于表征专业人士通过数理、问卷等方法对某项内容得出结论,而“评价”的实施主体则不限于专业人士,从一定程度上讲更侧重于装备的实际使用者;从实施过程看,“评估”和“分析”都强调过程性,而“评价”主要指结果;从结果的呈现形式看,“评估”和“评价”都追求一个单项的、明确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一个定量的数值,也可能是一项定性的结论,但“分析”则既求“结果”更重“原因”,追求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案如果要对三者进行一个顺序上的排序,那么理应先进行“评估”,得出一个“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形成对策建议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评估”往往包含了“评价”及“分析”的含义在内一个合理的用词建议是:如果在“具体的情况判断”中进行,宜用“评估”;如果要超越“具体的情况判断”而直视大的场景,宜用“分析”;如果单纯寻求结果而不重考察的过程,宜用“评价”1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64:86.2 Berry B J L.Cities as Systems within Systems of Cities[J].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s Association,1943,13.3 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N].文汇报,1978-09-27(1).4 张维明,刘忠,阳东升,等.体系工程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9216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9147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81—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