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天文科普-着眼宇宙未来.docx
4页立足天文科普 着眼宇宙未来 科普教育是远洋小的学办学特色,“崇尚自然,探索奥秘”是校园主流文化,其中天文科普教育是重点支撑项目之一天文知识在科学教材中涉猎较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恰恰对这方面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围在教师身边,探讨火星、星座、黑洞和外星人等教材未涉及的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强烈需求,让我们的孩子今后在天文领域有认识、有话语权,我们以课题为依托,挖掘和利用多方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天文科普实践研究活动,形成了远洋小学独有的特色 确定研究内容 2005年,在学校领导的筹划、研究和科学教师们的努力之下,我们申报了北京市教育学会 “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小学阶段开展天文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在课题的依托之下,依据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天文课程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建立了管理网络,明确核心成员 硬件建设 远洋小学有先进的天文教学设备只要学生走近天文主题墙和天文长廊,不用解说就能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天文社团活动基地中,有“我的星世界”展区,有“远洋探索号”观测台,有寄托学生心愿的“梦想星空”……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环境为天文科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专家指导 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我们组建了以北京天文馆朱进博士、国家天文台导师郭洪峰老师、天文领域老一代元勋李元教授,以及北京天文馆齐锐博士等专家组成的智囊团,走进校园为教师,梳理建构系统的天文知识,传递先进的天文教学理念 为丰富学生们的科学视野,拉近小学生与天文学家的距离,我们还定期坚持“天文学家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普讲座,参与学生活动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时期,我校请来了北京天文馆研究员赵世英老师为学生进行“探索月球”的科普讲座赵老师讲得精彩,师生们思考积极,发言踊跃,连一旁守候的家长都十分兴奋,跟着旁听了整个讲座,并对月球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2009国际天文年之际,我校请来了李元老师为学生做“太空追星”讲座李元教授是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曾任北京天文馆第一任馆长站在太阳系甚至是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如此的美丽,这更增强了我们热爱地球的感情最后,李元老师还为我校天象厅题字,揭牌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迎来了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日全食奇观,日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6分38秒。
为更好地观测这次日全食景观,科学地使用天文观测仪器,我校请来了国家天文台蓝松竹教授为学生进行《日全食及其观测》的讲座,对日食观测作了很充分的准备 立足课堂,潜心实践 课堂是学生感受宇宙奥秘,探究天文知识的主渠道为此,学校想尽办法,在远洋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天文课,指导学生从天文角度更深刻地了解地球,认识四季星空,了解与地球关系密切的恒星、行星、卫星等相关知识这对于学生而言受益匪浅,但对于科学老师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我们要面对没有教材、没有教学资源、没有实践经验,而且还要面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困难为了能够胜任天文教学工作,我们自发进行了深度“补课”,了解天文前沿信息、天文观测技术要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天文会议等等,并坚持教研组内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的活动,有机会还会到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史家胡同小学等开设天文课程的学校进行听课活动在此期间,我们积累了近两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及研讨资料,先后撰写了近60余篇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组织活动,发展兴趣 实战观测:天文学的基础是观测,了解并熟悉天文观测仪器是学好天文学科的基础因此,每有观测条件好的天气,科学教师就会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到学校四层观测台进行观测。
暗夜行动: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璀璨繁星和美丽银河早已是儿时的记忆,夜间严重的光污染使得大家鲜有机会欣赏到它们为了让学生们意识到问题的严峻,配合北京市的暗夜一小时活动,我们组织了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暗夜行动我们的活动也吸引了国家天文台的关注,国家天文台的郭老师和在世界上颇有权威的蒋氏仰博士也参与了我们的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唤醒了家长们内心深处的天文情节 路边天文节:“同一群人、同一片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星空”2009年4月5日,是国际天文组织号召举办“路边天文节”之日,我们学校也于当晚在学校操场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了校内“路边天文节”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们通过多种望远镜观测了月球,为月球表面的神奇而感到惊叹! 天文辩论会:“火星能否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等都成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辩论的话题在准备中,师生博览书籍、积累资料;在辩论中,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每次都是群情激烈,每次都是意犹未尽 天文学是一门实践学科,仅仅在学校里给孩子呈现天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积极为孩子们提供实地野外观测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参加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并主动联系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国家天文台、北京师范大学等,使这些场馆成为我们学校天文观测社团的活动基地。
此举措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见识更先进的设施设备,接受更科学的指导,收益颇深 此外,我们还与区里其他学校交流、与国际天文组织交流,这些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的天文课是在摸索中实践的,下学期我们将告别没有教材的历史,因为我们汇集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潜心编制了属于我们芳草地学校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共分为四册,三至六年级各一册,共计84课,内容具有明显的梯度,层次不断深入,受到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齐瑞博士和国家天文台导师郭洪峰的好评小学生能够拥有一本自己的天文教材是一件让所有人都羡慕的事情,孩子们早已表达了对拿到这套书的强烈渴望!当然,我们也知道这套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的审定 我们的天文课已经开设了近4年,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拓展了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天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为具有不同特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正在掀起一股天文热潮,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氛围正在形成通过活动,学生也深深体会到了天文学的魅力,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朝阳区天文知识竞赛、第十四届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古星图填图比赛等活动中,我校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天文课题的引领下,我们科学教师也积累了很多天文知识,这些知识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丰富了教材,提高了教师的天文素养,满足了学生们对地球与宇宙内容的求知欲,突显了我校的科学教学特色中国www.LWlm.cOm■-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