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4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第2讲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7432546
  • 上传时间:2018-10-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0M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思考3 在x-t图象中图1-2-1(1)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2)纵轴截距表示什么?(3)两图线交点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研讨:斜率表示速度v,纵轴截距表示初位置,两图线交点A表示甲、乙在此时刻位置相同,即相遇.,思考4 在v-t图象中图1-2-2(1)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2)纵轴截距表示什么?(3)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什么?(4)两图线交点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研讨:斜率表示加速度a.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v0.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两图线交点A表示此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思考5 惯性大小的量度及惯性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研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其表现形式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思考6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及特点是什么?研讨:物理意义: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特点是矢量性、瞬时性、因果性、同一性、独立性、局限性.,真题体验 1.(2013·新课标全国Ⅰ,19)(多选)如图1-2-3,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图1-2-3,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 由题图可知,t1时刻,b车追上a车,故A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t2时刻a、b两图象的斜率一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正确;由b图线的斜率的变化可以看出t1到t2这段时间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反向增加,C正确.如图所示,在t3时刻b图线的斜率与a图线的相等,此时两车的速率相等,故D错误.答案 BC,2.(2013·广东卷,13)(单选)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3.(2013·新课标全国Ⅰ,14)(单选)如图1-2-4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右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1-2-4,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解析 由表可知,伽利略研究的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由计算可得每一组数据中第三列数据大约总是第一列数据的33倍左右,故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C选项正确. 答案 C,4.(2013·新课标全国Ⅱ,14)(单选)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解析 当拉力F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加速度为零,当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根据F-f=ma知:随F的增大,加速度a增大,故选C. 答案 C,5.(2013·新课标全国Ⅰ,21)(多选)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1-2-5(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图1-2-5,视角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运动图象的应用 命题角度,【典例1】 (2013·新课标全国Ⅰ,2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应考策略 1.解题的基本思路,2.运用图象解题的基本方法及步骤(1)审题看图,,,,,(2)分析推理 由所给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应考组训 1.(单选)如图1-2-6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到4 s内 ( ).A.甲、乙始终同向运动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时刻是2 s末D.乙做直线运动,甲做曲线运动,图1-2-6,2.(2013·四川卷,6)(多选)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1-2-7所示,则 ( ).,图1-2-7,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 在t=0到t=1 s之间,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先相反,后相同,选项A错误.在t=0到t=7 s之间由乙物体的v-t图象的“线下面积”可知x=0,选项B正确.在t=0到t=4 s之间甲物体沿x轴向同一个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由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可知t=6 s时图线的斜率均为负值,即它们的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 答案 BD,3.(2013·大纲,24)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视角二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命题角度,【典例2】 (2013·安徽卷,14)如图1-2-8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2-8,A.T=m(gsin θ+acos θ) FN=m(gcos θ-asinθ) B.T=m(gcos θ+asin θ) FN=m(gsin θ-acos θ) C.T=m(acos θ-gsin θ) FN=m(gcos θ+asin θ) D.T=m(asin θ-gcos θ) FN=m(gsin θ+acos θ),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水平方向:Tcos θ-FNsin θ=ma 竖直方向:Tsin θ+FNcos θ=mg 解以上两式得 T=m(gsin θ+acos θ) FN=m(gcos θ-asin θ) 所以正确选项为A.答案 A,应考策略 1.正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确切含义. 2.注意审题,提取有用信息. 3.弄清要判断的问题属于牛顿的哪个定律所解决的范畴.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1)通过审题,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隔离法.(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3)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后,将数值代入方程求解.,应考组训 4.(2013·重庆卷,4)(单选)图1-2-9甲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 ).,甲 乙 图1-2-9,A.①、②和③ B.③、②和① C.②、③和① D.③、①和②,5.(2013·浙江卷,19)(多选)如图1-2-10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10,A.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 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 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v=0,空气阻力Ff=0.由F浮-mg=ma,得F浮=m(g+a)=4 830 N,故A正确;最终气球匀速上升,说明气球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空气阻力逐渐增大,故B错误;气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加速到5 m/s的时间大于10 s,C错误;匀速上升时F浮-mg-Ff=0,计算得Ff=230 N,D正确. 答案 AD,6.(多选)如图1-2-11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11,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解析 细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球受力平衡,aB=0,A球所受合力为mgsin θ+kx=2mgsin θ,解得aA=2gsin θ,故A、D错误,B、C正确. 答案 BC,视角三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命题角度,【典例3】 (2013·新课标全国Ⅱ,2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12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图1-2-12,应考策略 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3)基本思路如图所示,注意事项: ①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 ②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 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7.(2013·浙江卷,17)(单选)如图1-2-13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 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