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143934.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68504311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18.2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高一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 、杨念如(阊门外鬻衣) 、沉扬(牙侩) 、马杰(练武玩棒) 、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

      颜佩韦等人过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 ,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

      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 3.补充介绍作者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 18 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 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 年) ,其时他 26 岁 4.学生口述苏州市民暴动经过 (略) (三)诵读第 1 段 步骤: 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然后进行评点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 (以下各段同此) 评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为第 3 段叙事张本)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第 4~6 段议论张本;“义”,全篇纲领) 。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首提“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点墓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用感叹结住叙事,为下文蓄势 ) 写法指要: 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何等笔力! (四)诵读第 2 段 评点: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极言为时之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短这是引导句,为的是引出下面的议论)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一比,与常人比)?独五人之荩何也?(承上段“盛”字 ) 写法指要: 此段不接着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生发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之意,为结尾张本由此再进一步展开,真可谓“出奇制胜” (略释作文中的“奇正”之法 ) 注:以上内容大多可以化为启发提问,不是由教师说出 (下同) (五)诵读第 3 段 评点: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犹记”统领本段叙事。

      周公之被逮”承开篇首句) ,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周公义者,吴民亦义者,“义”是一段叙事主旨) ,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x 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须对照下文“矫诏纷出”,义勇如见)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此处点出五人姓名,值得玩味) ,即今之袢辉谀拐咭玻 ǔ 惺锥谓墓事,妙 ) 写法指要: 本段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始末,而以“激于义”三字为统帅,至五人姓名戛然而止,即又回到建墓事上,此亦跌宕之法,盖为下文蓄势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六)诵读第 4 段 评点: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非“激于义”,何能如此!“然”,带出一层新意)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二提“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再次照应建墓事,可以少慰人心) 。

      写法指要: 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 (七)诵读第 5 段 评点: 嗟夫(由此引出大段议论)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二比――与缙绅易志者比用疑问句式表出:上句用“欤”,下句用“哉”,褒贬之意昭然若揭二问中重在第二问,下文即回答)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之死关系到当时的大局)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正义已伸张)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解释: “非常之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熹宗)不豫(病危)时,魏忠贤张(嚣张)甚,中外危惧上召皇弟信王(后即位,即明怀宗)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皇后,熹宗之后)为托,及委用忠贤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语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迎王入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

      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 写法指要: 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 (八)诵读第 6、7 段 评点: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暗指魏党)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两种作法,一般丑态)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三比――以五人之慷慨赴死与高爵显位”之畏死比)?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虽死犹生,何等荣耀! )也不然(反掉一段,文势振宕四比――设想之比,以五人“尽其天年”与今之“百世之遇”比)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非经魏阉之乱,不能作此悲壮语)?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借交代作记缘由点明全篇主旨) 贤士大夫者,浊湟蛑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此处再结一句,以示其“买”、“墓葬”之功不可灭) 。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解释: ①“为人记”,替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不是记述,而是指这篇文章②“明死生之大”,阐明死的重大意义死生”,偏义复词,偏“死”,“生”无义③“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语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同“或”,或许作者用的是委婉说法,使行文有波澜 写法指要: 前段说五人之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大意义,本段更进一层说五人激于义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这就站得更高了作者在行文上也很讲究,连用四个长句,气势磅礴,波澜横生,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用的是“卒章显志”旧法,却又有其创新之处,读后使人胸襟开阔五人之死,有此篇碑文,千古不朽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