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3页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实施已十年了,关于新课程的落实的问题,很多报刊上也有许多指导性的文章和报道但我们很多农村小学教师,依然有疑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连最起码的教具和学具都不充分,不还得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来进行教授吗?其实,只要我们真正的转变观念,认识到新课程的内涵远远不止限于教材,教师不做“死教材”的奴隶,而是做活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那么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结合近十年来的学习和在实际教学中,同事的探索与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实践:一、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既是未来生活的预备,又是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学习内容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的,否则,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理论上的储备大家都有:即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涉及到农村小学在具体实践上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做:1、发现数学面对千姿百态的教学存在形式,我们要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活生生的数学带入课堂。
例如,我的同事在教学生活中的数时(10以内),鼓励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数时,很多同学说的很有特点:“我家里有1只小猫,2头猪,3口人,4个窗,8只鸡,10个衣架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学校有5棵碧柏”等等,课堂上一时叽叽喳喳,说的不亦乐乎,乡土味十足但不乏乐趣发现”的内容也很多: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等,信手拈来,随处可用2、做数学在做中学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教学理论,这种理论提倡在做的过程中求学问,获真知它提倡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的才是印象深刻的,才会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很多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践,那么老师不妨放手让学生去做数学,当然形式是多样的,教材中提供的实践活动,小调查,数学游戏,评一拼,画一画,涂一涂,比一比等等,我们都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例如:第二册有一个数学游戏,需要用到色子和挂图,老师就发动学生自己制色子,自制游戏图,学生做得特别认真,有用瓦片磨的,有用土豆刻的,还有用硬纸做的五花八门的色子,四人合作用烟纸盒做得游戏图也很逼真,然后他们用自制的色子和图进行游戏,玩得特带劲儿,而且游戏中涉及到的两位数加减法学生都能正确而迅速地回答出来。
课后,他们还自己设计了一种游戏图,在课间时常拿出来玩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什么摸硬币,抛纸杯,数豆子等内容都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做数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会感觉到数学真有趣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有妙不可言的作用哩!3、用数学本套教材在学习内容上的最大变化,应该是学生看着教材,不会是只看到数学符号,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趣的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那么当学会了教学知识时,不会仅仅是一种符号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村里的资源可谓多姿多彩,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例如,第二册P18页第2题选哪个钉子好,是高矮里面的练习题,刚好那个班上有很多坏了的凳子,老师就准备了长短不同的四种钉子(小,中,大,特大),进行修凳子活动,先让学生猜一猜,用哪个钉子合适?有的说用最长的(大概有10cm长),有的用最短的(2cm左右),答案众多并且理由充分接着老师就让他们比一比,看究竟选用哪种合适,最后经过比较都认为大钉子比较合适,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比长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他们明白了数学运用原来这么广泛。
在每一个学习内容结束以后,我们尝试叫学生去搜集,所学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并写几句话记下来,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报告他的成就:星期天他妈妈给他买衣服,是他自己算的帐,妈妈额外的奖了他一瓶果汁我想他得到的不仅是一瓶果汁,而是对数学学习的莫大兴趣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个人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教师的语言、知识、教学艺术本身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教师资源的开发应包括:语言、知识、个人魅力,教学艺术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他能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应是一台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教师更应该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对生活要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认真留心身边的可用的教学资源,对数学教学充满热情善于引导学生抽象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于生活,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愉快地体验数学,学习数学,使用数学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的统计,《最喜欢的水果》时,老师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想多了解你们,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能告诉我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学生一边答,教师一边简笔画完成统计图,学生注视着老师的图,既惊奇又佩服,这时的老师是用多才多艺征服了他的学生,老师就是他们的眼中的偶像,那么向老师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同样,他们的数学会学得更有乐趣,更有成效。
三、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开发出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在没有其它手段辅助教学的情况下,就应充分考虑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了他们的内需,学习成为需要时才会产生有效学习,否则,教师嚼干了舌头也只白费口舌,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积极开发与利用学生中的教学资源,巧妙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识过程中,进行双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都会得到提高学生资源的利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伴互助:同样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同一个学习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不一样,等都是互助的前提互说互问:学生的表达欲望相当强,只要他们思维上产生了火花,他们就有了与人分享的欲望在说的程中,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在听的,则迫切想知道他人的想法,并会就不理解的向说的发问,这样必能撷取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而且颇有成功感互查互看:学生互相检查,互相看看别人的表现,既便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也有利于得到启示。
互辩: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开始就清晰明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常常会迷失方向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制造矛盾,让学生产生“辩”的欲望,在辩论的过程中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互评互考:客观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会欣赏他人,并主动就自己存在的问题向他人请教,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激发竞争意识,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四、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动态生或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论,它鼓励减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成是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某些偶发事件,情感的闪念,思维的火花,学生的观点都可能是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因此,应特别注意即时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具体包括:学生生成,教师生成,师生共同生成例如:在教学《动手做》很多老师自己都没玩过七巧板,有些老师看半天还不知道怎么拼出来的,这时老师就遇到了难题,可是有的学生就知道,他们很乐意做老师的老师,老师也乐得现学现卖,学生看老师也很认真的学,他们就更认真了,一心想比老师学的好呢!以上几部分应该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但我们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而重整教材与开发教材并用。
总之,只要我们不“矫枉过正”,从达到三维目标出发,用心地开发并利用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即使只有一支粉笔,一张嘴,我们的课堂依然可以妙语生花,精彩迭出,我们的学生同样可以学得快乐,学得自如,学得卓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