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385753457
  • 上传时间:2023-08-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 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1  梅关梅岭,这个美丽而有诗意的名字,蕴含着多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提起梅岭,人们自然地会联系到梅岭古道、梅关楼、庾岭寒梅;也会联系到张九龄、张九龄夫人庙 等;亦会联系到陈毅等革命者梅岭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该景区的闻名之处,一是古关古道,二是古人古事,三是寒梅胜景  “岭南第一关”梅关,设在梅岭上,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梅关,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宋时立关于梅岭上,并刻有“梅关”二字,遂称梅关  梅关,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坐落在南雄县城约30公里梅岭顶部,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宋时,人们以砖砌路面,立关于岭上,署有“梅关”二字,遂得名关楼南北两面门楣嵌有石刻匾额,北门额书“南粤雄关”,南门额则是“岭南第一关”梅关是历史上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关南北遍植梅树,每至寒冬,梅花盛开,香盈雪径此处脚跨两省,游人可并赏粤赣两省风光  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适应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张九龄又奉诏另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宽1丈,长30华 里,两旁广植松梅的大道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  古道上,梅岭是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梅关是南岭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上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此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现在,当年陈毅活动过的地方,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寒冬腊月,满岭梅花盛开,是沿古道观赏粤赣两省风光的大好时节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2  新丰云髻山旅游区导游词  沿途游览路线:[途中]-[游客大道]-[源之景]-[岩之景]  一、去云髻山旅游区途中  新丰县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全县总面积20__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云髻山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700公顷,主峰海拔1438.8米,是新丰江源头区内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可用“风花雪叶”四个字来形容即“春赏山花,夏弄清风,秋观红叶,冬踏冰雪  二、游客大道上  云髻山因为主峰像客家亚婆盘在头上的发髻,所以当地人都习惯叫“亚婆髻”由于主峰海拔较高,常在云雾间若隐若现,神秘飘然,因此得名叫“云髻山”。

        三、源之景  这“源”就是指新丰江源头新丰江是东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横贯新丰县七个镇,境内全长77.4公里,占新丰江水库总流量的43%,新丰江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将新丰人民的'一片深情献给了下游的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地近3000万人民  (一)蕉风雨韵  芭蕉属禾科,属于热带和亚热带部分地区的作物,生产期是一年,一般是当年长大当年开花结果的而这里的芭蕉的寿命是三至五年才结束生命历程的为什么呢?因为有着源头水的滋润,气候适宜,慢速生长,要用三至五年才开花结果,所以寿命比较长  (二)锦衣玉石、枫林石景  看这些石头穿上这绿色的锦衣多漂亮,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云髻山的生态植被保护得多么完好这里也是枫林石景的艺术长廊哦!枫林与山石间的不同生姿,错落有致,加上缠绕的藤蔓,使你的思维里飘逸出梦幻般的想象深秋季节,这一片枫叶红得如火,给你一种对生活,对未来执着追求的热爱  (三)天狗望月  大家看,那山顶上的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一条小狗望着天上的月亮以前有登山的人在上面看过顶部那块石头在大风吹时真的会晃动  左边那个大高峰像不像我们人类的祖先——猿人的头相?  (四)思源亭  请看右边的江源记石碑,它记载着新丰江的________和新丰人民为保护新丰江源而付出的奉献。

      ……水者,生命之汁液;江河者,大地之血脉故浊流起而国忧,清波现而民喜且思新丰江何以观之若明镜,掬之若玉屑,饮之若甘泉?此乃新丰民众千百载珍爱生态、涵养水源之功也 ……”  看!那就是新丰江源头三叠瀑布,落差为128米,取名为“流云飞瀑”那刻在岩石上的“新丰江之源”五个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沈鹏主席题写的  (五)新丰江之源、流云飞瀑  这就是新丰江的源头,亦称“流云飞瀑”你们看,这水顺着岩石奔流,日夜不息,这可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啊!  (六)悠园  这小小而精致的悠园,在这里休息,使人们体验到悠哉怡情的境界大家看,这里无山不翠,有水皆清,身旁更有让人惊心动魄的源头飞瀑,满园弥漫的水雾令人神清气爽,怎不乐悠悠  四、岩之景  我们现在去参观的是云髻山的岩之景景区,亦名“石景区”,它位于整个云髻山的中上部,海拔一千米左右,这里石景奇特,岩洞神秘,山地幽静,风景秀丽  (一)莲花台、绿竹独秀  看这块石头,整体是圆的,表面是平的,边缘的这些轮廓是花瓣,这就是莲花台相传这是南海观音奉旨巡天时立足休息的地方,当她架着祥云来到云髻山,被这里的奇石、清流、幽径及满山的红枫林所吸引,于是降下祥云在此石台上有一次还特地带了竹子种在这里,这可不是一般的竹子,它的学名叫绿竹,中药的竹絮就是它二层皮做的,可治小孩子惊风、风热、感冒。

      在云髻山是唯一的一簇绿竹,因而称“绿竹独秀”  (二)茶园  这茶园面积约100亩,看这粗壮苍劲的茶树,我们就知道这茶园年代的久远相传,云峰村里有个叫玉蓉的姑娘,不但长相如花似玉,而且心地善良她常与相恋多年的英俊小伙子青云在这茶园幽会,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却被官府强行掳走,玉蓉坚贞不屈她趁机逃走,官府知道后派兵追捕,玉蓉姑娘不断变换着衣着,把辫缠成老太婆的发髻,一路上历尽坎坷,直到回到云髻山这个地方,饥饿疲惫的她便伏倒在这个郁郁葱葱的高山顶上后人为纪念这个从未婚配而流着老妇发型的贞烈少女,把玉蓉姑娘尊称为阿婆,并将“阿”改为“亚”来予以区别,这就是亚婆髻的由来三)亲密有间  请看,右边健壮的石头就是敦厚老实的青云,而左边这块苗条秀美、紧紧依偎在青云怀里的石头就是玉蓉姑娘了成语说亲密无间,但现实中再亲密也有间你看,青云和玉蓉中间还有一线天的空隙呢  (四)金龟朝圣、龙岩  抬起头往上看,这是一个金龟,龟眼、龟脖子,活灵活现,龟首斜仰着脖子向着东方大家知道紫气东来,而朝东即为朝圣,这就是金龟朝圣石看完龟首,我们去看龟身吧!看,身上还有天然的一条龙,不但外形像,而且还栩栩如生相传,大凡龟和龙都同时出现的地方,必定是个非常有灵气的吉祥之地。

      这里也是观日出的理想位置太阳先是在对面山峰间的轮廓里透射出来,然后冉冉升起,如有云雾时,更为好看,像浮在云雾间,最为精彩是在云雾的缝隙间穿透折射出那梦幻般的光芒  (五)试身石  大家看,这是试身石,能站着进去的游客身材是标准的,如蹲着进去的游客那回去就要减肥了……  (六)龙头、青龙瀑  大家抬头往上看,那像龙头吗?对,我们现在就是站在青龙脊背上,可沿着青龙路,欣赏身旁的青龙瀑、剑龙瀑等瀑布群,还有千姿百态的红枫树、茶树等植物,仿佛进入人间仙境,美不胜收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3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们到达的就是颐和园有名的长廊  你们看!那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不是很好看呢?颐和园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竟然有七百多米长呢!分成273间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呀!这些横槛上都画有五彩的画,有人物,有花草,也有风景你们相信吗?几千幅画,竟然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再往两边看看,这些美丽的花木是不是很引人注目呢?甚至多的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虽然这些花木很美,但你们不要乱摘哦来,我们站在这里,就能感觉到从左边昆明湖上吹来的微风,可真舒服······  我们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你们看,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我们面前还有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呢!那就是佛香阁了,站在佛香阁前面往下望,我们就能看见颐和园的全景了!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了你们看看正前面那昆明湖,静的简直就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再看看那游船和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竟然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还能看见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走到昆明湖的堤岸上,你们是不是看见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其中就有一座十七孔桥对了,湖心有个小岛,你们也可以去岛上玩再看看桥上那上百根石柱,上面还雕刻着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小狮子呢!  好了,颐和园这么美得景色,你们自己去游览一下吧!千万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损坏东西哦!2022年关于旅游的导游词4  云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毁於日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於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 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 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後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门前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山雾缭绕,自然环境颇为幽美,确实是一处修行佳处七七事变”后寺院被日军炮火毁为一片废墟,南塔也於此时被毁在云居寺遗址范圉内,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後仅存遗物所幸摄有云居寺被毁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复後,日方将当时照片送归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经东传中国后,译着经卷便是众多僧人信徒“经久不息"的一项事业但是纸张、绢绸、木板经卷,不仅易受风、火、水、虫的破坏,也易受人为的损毁,历史上两次“法难"期间,大量的手写佛经化为灰烬,战争兵火也给佛教寺院、佛像经籍带来毁灭性灾难造样就促使僧徒想方设法让佛法传承久远。

      鉴於山东泰山、河北鼓山等处的摩崖刻经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静琬认为经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长,於是继承其师慧思遗志,选择了盛产汉白玉、艾叶青石,又远离幽州城的房山,开始了刻经於石、秘藏於室的艰巨工捏静琬先是创建了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他发愿造十二部石经这一行动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支待从隋大叶中到唐初,静琬30年刻经不辍,每刻完一批石经就凿洞封存起来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入寂 他的第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相续主持刻经,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赐经本四千多部作为底本,先後刻经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经洞中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 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经是我国的石经宝库,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对於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佛教历史和典籍都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辽金年代所刻石经,原以《契丹藏》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