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30例疗效观察.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0395789
  • 上传时间:2022-05-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3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30例疗效观察    R544.1A1672-5085(2011)2-0013-02【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BUN、Scr、Ccr、24h尿蛋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高血压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肾脏损害几乎不可避免,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单纯使用西药难以控制病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及分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2008年10月一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4岁;平均57.38±11.08岁;高血压1级7例,2级17例,3级6例;合并视网膜病变18例,左心室肥厚14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6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平均56.72±10.94岁;高血压1级6例,2级16例,3级8例;合并视网膜病变16例,左心室肥厚14例,脑出血7例,脑梗死15例两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各项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1.2诊断标准[1-3]①为原发性高血压;②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5年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③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④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⑤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⑥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⑦年龄40~50岁以上,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血尿酸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等可做为辅助诊断条件⑧临床诊断困难时,可做肾活检行病理诊断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愿意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排除标准①发病年龄小于40或大于75岁;②高血压病程小于5年;③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肾脏损害;④各种原发性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炎、肾病综合征;⑤尿毒症患者,肝功能异常,药物相关性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心衰等;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依从性差。

      1.5方法两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包括:①低盐、优质蛋白质饮食:②服用洛汀新10mg口服,1次/日,并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控制血压于130/80mmHg之内对不达标的患者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波依定)及氢氯噻嗪,直至达到目标血压对照组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六味地黄汤加味,方药用:熟地15g,山茱萸15g,怀山药10g,丹皮10g,泽泻15g,茯苓15g,黄芪30g,益母草50g,琥珀(冲服)10g阴虚者加用旱莲草30g,女贞子15g;阳虚者加肉桂6g,巴戟天10g;血瘀者加用当归10g,田七15g,桃仁10g,水蛭10g,地龙10g;兼湿浊证加用藿香10g,陈皮6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1.6疗效观察1.6.1观察指标两组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24h尿蛋白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同时观察用药期间所有的不良反应1.6.2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a.症状减轻或消失;b.Ccr增加≥30%;c.Scr降低≥30%有效:a.症状减轻或消失;b.Ccr增加≥20%;c.Scr降低≥20%;以上a项必备,b、c项具备一项即可判定。

      无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和体征不减轻或加重,BUN、Scr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反而升高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注:两组经Ridit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BUN、Scr、Ccr比较注:①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③两组治疗后比△P<0.05,△△P<0.01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因服洛汀新引起咳嗽,改服科素亚后继续完成全疗程3讨论高血压肾损害是一个长期、持续、进行性发展过程,长期的高血压促使肾细小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造成肾脏供血减少,继而发生缺血性肾脏病变、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5]。

      研究表明,5年以上的良性高血压肾受累达50%,恶性高血压几乎全部有肾脏病损1999年度我国血透患者原发病中,高血压肾病排第3位高血压病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仅次于心脏并发症,大约10%高血压病患者死于肾衰竭[6]以往认为,高血压的长期发展大多导致心、脑并发症,而肾脏症状的出现相当缓慢,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初期即发生肾动脉痉挛高血压是肾脏损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反之,肾脏损害又加重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7]因此,对高血压肾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和治疗,并且尽量应用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目前,对高血压肾损害缺乏非常有效的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血压和降低肾小球内“三高”(即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配合饮食控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公识[8]因此,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第一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可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改善阻力小动脉内皮的功能,维持肾脏对水钠平衡的调节,因其阻断了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抑制了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的蓄积,减缓肾小球硬化,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及其肾损害的防治[9]。

      本研究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Scr)均有改善祖国医学无高血压等病名,大部分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中医“眩晕”、“水肿”、“尿浊”、“癃闭”等范畴而肾损害在中医学属肾虚不能同摄,精微下泄的范畴,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以正虚为主,在正虚的基础上兼夹各种邪实,邪实为标其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本病以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为主,进而气阴两虚,日久阴损及阳肾气不足,夜尿增多;阴损气耗,致肺脾气虚,脾虚失摄,肾虚失藏,精微外泄,则见尿浊;病情迁延日久,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水湿泛溢肌肤,浊毒内停;“久病入络”,瘀血也是气阴两虚证迁延的必然转归之一六味地黄汤是补肾名方,被称为“千古补肾祖方”,肾之阴阳失调,均可就此方化裁,方中二补三泻,补中有泻,组方甚为合理然肾有阴阳之分,须当细辨,后确定为主补阳还是滋阴肾之阴阳互根,治疗用药,应遵循张景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治法,使阴阳平衡巩固[10]故本研究中,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滋阴补肾,取其“阴中求阳”之意本病日久多有血瘀,故在临床上,我们常配用较大剂量益母草,并于小剂量琥珀冲服,能活血散瘀,并能通利水道,即活血利水法,正是叶天土所说“气通血活,何患不除”。

      临床上我们也常用黄芪,黄芪补气通血脉而利水,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11],有利疾病康复高血压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是虚实夹杂,临证应当细辨,灵活用药阴虚者加用加二至丸以加强滋补肝肾之力;阳虚者加肉桂、巴戟天以温补肾阳;血瘀者加用当归、田七、桃仁、水蛭、地龙等加强活血化瘀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效果、BUN、Scr、Ccr、24h尿蛋白均有有明显改善(P<0.05),而在降压效果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从而治疗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参考文献[1]陈敏章.中华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70-3871.[2]KincaidSmithP,McmichaiJ.Theclinicalcourseandpathologyofhypertensionwithpatillekema[J].JMed,1988,27(1):117.[3]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1.[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27.[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0.[6]江伟,唐沙玲.高血压肾病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J].华夏医学,2008,21(1):208-210.[7]张新春,陈涛.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17(1):29-30.[8]湛贻璞.慢性缺血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6):414—416.[9]徐雪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分析[J].临床护理,2009,47(8):79-80.[10]卢灿辉,吴春洪,卢永兵.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高血压肾病体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9):615.[11]刘善慧.中国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版片社,1994:l801-l80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