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离精神比物质更近.doc
2页1爱情离精神比物质更近爱情离精神比物质更近文/陈敏 一位朋友曾发短信感慨:“真正的爱情应该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现在的很多爱情变得很低很低,被生活挤压得变形了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物质欲望极大膨胀的都市,在一个民族从贫穷到富有的过程里,在网络虚拟世界深入生活的当下,爱情,真的变形了吗?毋庸置疑,爱情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擅长等待,现在更擅长更换;以前我们铺开洁白信纸写情书,在月光下塞进邮箱现在只要一点鼠标,求爱的邮件即刻就到;以前我们在亲人介绍下认识,现在去电视台的《非常勿扰》或者相亲网站;以前我们认为爱是含蓄的、隐秘的、稳定的、纯粹精神空间的交流,现在我们在各种公共平台大声说出爱或者不爱,在民政局大胆地领结婚证或者离婚证,在相亲节目公开需要的物质基础爱情的性质,也变化了吗?80 年代流行的琼瑶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当下当时的爱情直面物欲,各有主张作家荞麦在《爱情是个冷笑话》里说:“这是个薄情的年代,一夜情转身就可以忘掉要想一个人对你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借钱 ”《长江文艺》副主编何子英说:“现在的爱情被物欲化了,爱一个人首先看他是否有房有车,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闪婚闪离、小三涌现等。
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退化这种改变是大环境造成的 ” 经济发展了,选择多了,爱情如何自处?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心智和情商,来追求、维护爱之美好?不管贫富地位,不管老丑病弱,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和能力,扶持走过一生? 当婚房变成杀戮之因 这是一桩极端恶劣的事件,让普通大众为止咋舌,而案发之因——婚房的购置——此时仍困扰着成千上万对无房的恋人们他和她,原本也是一对无房恋人,大学毕业后在江苏常州认识,他对她一见钟情当时她在一家旅行社当导游,勤奋聪明,很快凭借不俗业绩,提升职位而他在网上做点广告设计活,收入时有时无,但能烧手好菜,每天接她下班,包揽所有家务她常憧憬未来的美好:26 岁购房,28 岁买车他点头不语,没有告诉她:每月 1000 元房租,都是他让父母寄来的他根本没有能力买房 不久,他的父母从安徽阜阳农村,前往江苏南通的女方家提亲女方表态:须在常州买房才能结婚这对恋人回到常州后准备购房,条件不低:不买二手,不能小于 100 平方米,不能在城郊2010 年五月,他们确定了一套 62 万元毛坯房,他承诺:首付 30 万元我家出但贫穷农家根本拿不出这笔巨款,他父母东拼西凑地借了七万二给儿子。
2010 年 8 月 25 日签下买房协议,他支付了定金 2 万元,约定 9 月 10 日下午两点再首付 30 万元之后,他四处筹钱不到,又急又怕约定交款当天,他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女友餐毕小睡时,他左思右想,担心坦白后失去她,竟用砖块击打女友头部致死 杀人后至被捕前的 22 小时内,他在 日志留言:“我答应你,27 岁之前为你安置一个家,29 岁之前为你买一辆车……朝夕相处一千多个日夜,这几天不敢看你期待的眼神,不忍心让你失望难受亲爱的,我不是杀你,我是舍不得你 ”这名男子王彬已被判处死刑他的人格缺陷自不待言,而婚房竟成为了悲剧导火索案件也让人深思:多少男人还为婚房苦恼?多少女人有房才嫁?这样的现实催生一个热词:“裸婚” ,是指两人不买房、不买车、不买钻戒、不办婚礼直接领证结婚新浪网、腾讯网已展开专题讨论——新结婚时代,你敢裸婚么?调查显示,43%的人赞同,47%的人反对支持者说: “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一结婚就婚纱、典礼、房子、车子,是整个社会对幸福生活的错误理解 ”“没有物质的爱情更经得起考验 ”网友雪碧和丈夫都是 70后,结婚就是裸婚, “结完婚过的是自己的日子,一切要靠自己创造。
经过努力奋斗,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孩子也很好 ”反对者说:“连经济基础都没有,如何谈生活或许 9 块钱领个结婚证可以证明爱情,但谁可以保证这九块钱的爱情坚不可摧?”网友小猪就很苦恼:裸婚时雄心壮志,但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才两千多,现在孩子即将出世,还住在 20 平米的出租房里,好一点的奶粉都买不起她总埋怨老公没能力,忘了自己也是婚姻的组建者之一热播影视剧《裸婚时代》的作者表示:裸婚只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对错成家,立业,没有先后之分,有人喜欢齐心合力,有人喜欢单打独斗,其实只要两人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不管是否裸婚,结果都会圆满知名主持人李静也常常劝导年轻女孩,不要非嫁有钱人,和普通伴侣一起创造价值吧, “内心的感受特别重要 ”你们的爱情小宇宙,是否能够对抗物欲,耐心奋斗,建构一个美好未来? 当“哈佛男安田”成为最热嘉宾 在“百度知道”有人求索:可以用哪几个问题来调查当下青年爱情观?最佳答案是:“爱情和物质的关系,你认为是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消费水平提高的社会现实里,人们对物质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青年上升空间和竞争平台的不对等,贫富差距逐步增大,也往往造成浮躁和功利的氛围度过浪漫相恋期,步入柴米油盐的婚姻,爱情常常被终结——希望自己能住上好房子,孩子能上好学校,能有钱养病养老……爱无能,钱万能。
中国青年报2社会调查中心曾做过调查,与上一辈人相比,有 67.9%的青年认为爱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下降;85.5% 的青年认为这一辈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也有 59.0%的青年相信一见钟情对此专家表示:爱情观也会变迁过去人们更看重包含责任和义务在内的感情,现在大多数青年更看重经济基础,以应付发展社会的种种需要,都很正常 “当然纯粹以经济为目的的情形又另当别论 ”大型相亲节目《非常勿扰》 ,曾因一位“宁愿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嘉宾名噪一时主持人孟非表示:“我们把《非诚勿扰》定义为真人秀节目,就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生活体验, 《非诚勿扰》尽可能地选取不同的嘉宾类型,展示更多真实的生活和价值观对于大众来说,这不是标准答案,但却是真实的答案 ”后来的哈佛男嘉宾安田则以说出“为人民服务”的名言让人记忆深刻安田是美国出生的华裔,幽默,孩子气,特立独行,智力过人, “在哈佛读本科、在牛津读硕士、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读博士” ,现在在北京做研究员他说话表情丰富,被女嘉宾形容“像耍猴的” 中外差异由此可见一斑高潮来自最后一个环节“男生权利” 场上两位女嘉宾为他留灯,其中 11 号正是他选的心动女生。
安田给她们提出同一个问题 “如果你们得到了 1000 万美金,你们准备怎么用这笔钱”?11 号回答不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日子照过另一位说要带妈妈出去玩儿安田一改嬉笑态度,严肃地表达,100 万可以买个车什么的,但 1000 万是一大笔钱, “我必须拿出来‘为人民服务’ ,办个基金或捐给学校 ”最终,他选择独自离开在安田看来,共同的价值观是谈情说爱的前提他也不希望对方为自己而改变,真爱本是一种无条件的爱主持人孟非称他为《非诚勿扰》舞台上的一支“奇葩” ,而观众们称他为“可爱的外星人” 安田的爱情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大多年轻人表示欣赏爱情需要“门当户对” ,相近的成长背景以及价值观、人生观,才是幸福婚姻的保证——物质社会里生存压力更大,欲望更多,但爱情始终离精神比物质更近 当“私奔”成为全民围观事件 旧日私奔,是指女子未经婚嫁,投奔心爱的男子,如卓文君投奔司马相如今日私奔,源于一位富有的男子——鼎晖创业投资合伙人王功权2011 年 5 月 16 日深夜,他在新浪微博宣布:“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 ”一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近五千次。
之后,看客迅速搜索出王琴的身份:江苏中孚投资创始人,34 岁两人常常微博互动,男赞女为振翅欲飞的蝴蝶,而女回应:“终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50 岁的有妇之夫王功权不苟且,不争财,愿意净身出户,给予配偶经济补偿,同时承担父亲的责任这个时代婚外恋不少,但如这般轰轰烈烈的绝无仅有他缘何如此,情事发展,不来深究,倒是成千上万的看客,在绵绵不绝的围观中嬉笑怒骂,表现不同态度,可视为当下爱情和婚姻的一面明镜仅半个月,王功权的微博粉丝激增至 60 万有同属财富精英的朋友同行,普通白领,知识分子,在读大学生……身份、年龄各异赞扬者从中似乎见证了爱情的伟大和热烈,认为王功权“活得纯粹、浪漫又自由王自创的《私奔之歌》广为流传:“总是春心对风语,最恨人间累功名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6 月 19 日,王又贴出朋友赐作《鹧鸪天》:“举世金迷纸醉时,最难一点是情痴 ”有网友跟帖:“这样纯纯的爱情,除了电影里哪里还有?” “至情至性之人,洒脱!” “我重新又相信了爱情 ”这类围观者,显然也存了颗跟爱情私奔的心踩王者痛骂他没有责任感,抛妻弃子,直播“私奔”,对家人造成极大伤害,是小人一个他们是旧式家庭观的维护者,指责“私奔”与传统的道德、责任相悖。
王在微博回应:“她(现任妻子)爱我多年,人也不错,深情、俭朴,教子有方不过,在控制丈夫问题上她义无反顾,手段先进,不惜代价,做事出手又狠又快我非常怕她 ”不久后,他转发了一张妻子的照片,附言:深深的内疚还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秀,一场商业炒作,如此高调“私奔”定有经济阴谋他们大多不关心也不相信爱情,认为经济利益才能占事件主导各界知名人士也写微博议论,网友们转发频率很高马未都说:“私奔好啊,刀斩乱麻,月朗风清今天轮着男人私奔了,放弃一切,远走高飞 ”任志强说:“功权还用抗争什么?唯一要抗争的是自我吧 ”《蜗居》作者六六则有点讽刺:“我们鼓励男人私奔啊!把股票、资产、房产和孩子都留下……”身处舆论漩涡,王功权不愿回头,对年轻人在自己的微博里破口大骂也并不生气,只希望国民尤其年轻人“能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狭隘;多一些智慧,少一些愚昧;多一些优雅,少一些粗俗;多一些善良,少一些仇恨” 他还号召大家:“你认真审视过你日复一日的生涯吗?你正在为之付出的一切真的那么值得吗?你能为自己心灵的解放冲破一切束缚和我们一起私奔吗?!”在这里, “私奔”不仅关乎爱情,更成为自我的突破,自由的象征男耕女织的稳定的亚洲式家庭,在中国社会已经渐行渐远,而婚外情、离婚司空见惯。
中国家庭面临更多的选择和诱惑,传统一再受到挑战,社会在试图建立新的宽容底线有人调侃道,婚姻如果没有了责任和义务的内涵,离婚率会比物价涨得还快!这个时代,我们用“私奔”证明爱情的存在,用“全民围观”1记录爱情和婚姻的冲撞,用仍在持续的微博直播和围观,延续关于爱、自由、责任、道德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