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自己如何使用教参及体会.doc
2页谈谈自己如何使用教参及体会?每一位老师都有教学参考,它似乎是每一位教师的法宝,仿佛教参比课本还重要,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教参就讲不了课我实在不赞同这种观点教参”,顾名思义,教学参考,从书名上就能够看出,它不是一个标准,更不能把它奉为真理,它仅仅一个参考而已假如一味地按教案备课,不加改变,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水平,也限制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不但难以提升教学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不到提升我认为,教师备课应抛开教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书写教案只有教师自己首先读懂了教材,读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才能引导学生去读出自己的感悟来假如一直按照老经验来实行教学肯定不行,不但不适合不符合现在国家力推的素质教育精神,在学生方面也过不了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对使用教参有下面几点体会:上教材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不同的教法,一切都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适当的发挥拓展教材编写者之所以编得如此简单也许就是为了给老师们留下充足宽大的空间让我们自由发挥这就是所谓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重点内容是什么,课堂上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我们坐下来净心思考。
一个人的理解往往肤浅,理解面窄有时还会发生偏差,即使认真阅读了教材和教参,做了充分准备,到了课堂上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花点时间,课前多看看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同时要多相互探讨,充分交换意见,发挥我们集体备课的优势例题和练习,我们一定要认真选做,同时也应该借此体会他们的良苦用心很多我们费劲心机在各种课外资料中找的练习都可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背景但话又说回来,考试的命题者与教材编写者理解有很多不同,并且命题者着重考学生水平,所以我们有必要适当扩展学生视野,可多寻找一些有创新意思的题目,培养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问题时如何联系课本,转化成熟悉题目加以解决的水平上一篇:在上一 轮新课程概念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 下一篇:斗战胜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