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②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 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④掌握包税权,成为土地的绝对支配者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2.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强调的S型,可知这应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且这第二个“30年”应该是1951年之后A、B、D都是成就,皆可排除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所以C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C.3.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在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其他国家的领袖最终接受了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时也同样造福世界。
这反映出该体系A.使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B.对世界产生多重影响C.缓和了国际社会矛盾D.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同参考答案:B【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材料中“造福美国时也同样造福世界”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重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从国际社会矛盾角度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故C项错误;D中“世界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4.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明朝对官服的品级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这说明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和等级制度的束缚,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等级制度收到冲击,没有体现出武官地位的提高,故A项错误;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C项错误,心学的传播没有体现个性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5.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名师点睛】开眼看世界:主要历程代表 主张和作品 背景 意义 主要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的渗透和侵略;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人数很少 6. 1971年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出现22亿美元逆差,美国宣布美元贬值8.57%,1973年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而在自由市场上,黄金价格由规定的35美元涨到100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这预示着 A.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彻底崩溃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确立参考答案:C7.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参考答案:A孔子兴办私学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瓦解的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适应于诸侯争霸的需要,故D项错误8. 朝鲜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二战后南北分裂,是因为A.日本对其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C.朝鲜人民不愿和平共处 D.美苏军队的分区占领参考答案:D9.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可知此应为法家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变法的思想A、B、C、D四项分别为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D项10.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上述现象应开始大量出现在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参考答案:B11. 1953年,周恩来曾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D12.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C13.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参考答案:D14. 《唐律疏议》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D项正确;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合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复兴儒学运动15. 美苏进入“冷战”的标志 A.二战结束 B. 杜鲁门主义 C. 马歇尔计划 D. 北约建立参考答案:B16. 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 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7. 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人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B18.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
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只重视读书仕宦”的观念,家训逐渐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B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前后的家训内容的不同,无法体现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前后的家训内容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联系所学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19. 依据右图所示内容:雅典民众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的发言 时间用水时计(6 分钟)控制,双方各发言两次,且由当堂抽签产生的水时计管理员四人负责管理这反映了雅典民众法庭执法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是A.民主B.公正C.自由D.效率 参考答案:B20.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A、军事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参考答案:B21.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文艺复兴的影响 B、《九十五条论纲》的传播 C、德意志的四分五裂 D、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参考答案:D22. 据《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政治权力和土地层层分割C.反映出大宗小宗之别D.封邦建国扩大了国家疆域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等,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核心意思,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该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使政治权力和土地层层分割,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之别,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扩大了国家疆域,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等,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23. 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