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化铁道专用单相交流27.5kV电缆附件技术规范.doc
14页电气化铁道专用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技术规范电气化铁道27.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电气化铁道27.5RV单相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规范适用丁•电气化铁道的额定电压Uo为27.5RV的单相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户外终端和克通接头,用于交流单相、工频额定电压27.5RV电气化铁道供电线、H耦变压器供电线以及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H耦变压器所引出的馈电线等2. 主要采用标准GBrrXXXX-2009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GB/T12706.4-200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eqvIEC60502-4:1997)GB/T14315-1993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GBAT18889-2002额定电压6kV(Uin=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eqvIEC61442:1997)JB/T10739-2007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可分离连接器JB/T10740-2007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冷缩式附件DINEN50181Plug-intypebusliingsabovelkVupto36kVandfiom250Ato125kAforequipmentotherthanliquidfilledtransfonners3. 术语及定义冷缩式终端将预扩张、内有支撑物的弹性体终端套在经过处理后的电缆末端,抽出支撑物,收缩压紧在电缆上而形成的电缆终端。
冷缩式中间接头将预扩张、内有支撑物的弹性体接头部件现场套在经过处理后的电缆连接处,抽出支撑物,收缩压紧在电缆上而构成的接头冷缩扩张率冷缩芯绳的外直径与其冷缩部件主体扩张前的内宜径之比可分离连接器使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或断开的完全绝缘的终端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锥形套管在封闭式设备内部的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4. 额定参数和使用条件4.1额定参数额定参数见表1表1电缆附件额定参数额定电压Uo(kV)27.5工频耐压(5min)(kV)124冲击耐压(kV)250适用电缆截面与电缆截面相匹配终端外爬距户内终端外爬距(mm)不小于700户外终端外爬距(mm)不小于12004.2电缆附件长期工作温度和短路温度,满足与其配套电缆的要求4.3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温度:・40°C〜廿0°C海拔:终端附件不超过1000m当电缆终端在海拔高丁•1000m地区应用时,其试验电压应按本标准规定的额定耐受电压乘以海拔校止因数KaKa=-1.1-HxlO4式中:H—设备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使用环境:电缆终端主要使用在户内或户外电缆与设备连接处;中间接头主要使用在电缆间接续处,使用环境与电缆敷设环境基本相同,主要使用地点分为地下直埋、穿管、地面电缆沟、地下隧道、变电所电缆夹层或局部露天敷设等,中间接头可能经常或周期性地被水浸泡;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主要使用在电缆与设有内锥型套管的设备连接处。
5. 技术要求5.1通用技术要求5.1.1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须采用冷缩式结构,可分离连接器须采用内锥型可插拔式5.1.2电缆附件的主体部分须采用进口优质硅橡胶材料整体模制而成,不应采用乙丙橡胶其橡胶部件及安装材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5.1.3冷缩电缆附件的扩张率应大于200%,以保证安装其在电缆上时足够的界面压力和电气性能5.1.4冷缩式电缆附件采用塑料芯绳的支撑方式,为保证芯绳的强度和易于抽取安装,芯绳需采用搭扣式方式编制,每圈芯绳之间有均匀的焊接点冷缩芯绳能从一侧被完整抽出,不采用抽管式5.1.5在止常的室温环境温度储存条件下,中间接头和终端最少可以储存3年5.1.6电缆终端接地线和中间头过桥线截而积应按与之相适应的电缆金属屏蔽层和铠装层截而积相一致的原则选取铠装接地与屏蔽接地应分开处理接地线须采用双层结构的铜编织线,长度不小TImo5.1.7接地线连接必须采用原装进口恒力弹簧固定连接,然状态下的恒力弹簧应大丁层,以保证长久接触良好,不会产生涡流和电位悬浮5.1.8附件的主要材料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材料性能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5.2冷缩式电缆终端的技术要求5.2.1终端的外绝缘必须采用硅橡胶绝缘材料,应具有耐大气老化、耐漏电痕和耐电蚀性及防紫外线性能。
优先采用进行过长期气候老化和抗腐蚀性验证试验的优质电缆终端产品5.2.2冷缩终端的上端口与金属端子搭接处须采用内置式防水胶泥结构,通过终端的冷缩压力紧压丁•电缆绝缘和金属端子上,以实现对外部水分和湿气的有效密封防水胶泥须不会干裂5.2.3冷缩终端须采用高介电常数电应力控制胶泥结构,胶泥的介电常数应大T15o5.2.4终端为全冷缩式结构,即所有的应力控制管、外绝缘、三叉手套及密封直管也都是全冷缩结构5.2.5户外终端应具有大丁•或等于12片的硅橡胶伞裙,并应配有反光型相色标示带5.3冷缩式中间接头的技术要求5.3.1中间接头主体需采用硅橡胶材料整体成型工艺,即保证所有内屏蔽、外屏蔽、主绝缘和应力控制部分为一个整体,无需单独绕包胶带或用单独冷缩管來恢复内电极5.3.2中间接头的外屏蔽层必须为模制方式,并保证一定厚度,不能为简单的喷半导电漆的方式5.3.3中间接头防水层恢复须采用多层绕包弹性防水H粘带的方式为保证较好的散热性能,不采用灌胶方式恢复防水同时优先采用能提供第三方出具的长期泡水运行证明的产品5.3.4中间头最外层机械保护采用进口优质装甲带多层绕包,以保证其耐碰撞、耐冲击的性能5.3.5中间接头内部和电缆主绝缘表面须采用不会被吸收或者干涸的绝缘混合剂以增强电气性能。
5.3.6电缆中间头内部须采用与电缆主绝缘等径的铜罩作为内电极屏蔽罩,此屏蔽罩必须紧密覆盖在金属接管上,与中间接头内电极层搭接,以均匀电场,消除接管处的放电5.3.7出厂试验保证:所有的中间接头都在工厂内进行100%的局部放电量测试,测试局放结果应小于3pC5.4可分离连接器的技术要求5.4.1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应与DINEN50181中规定的3型界而(InterfaceType)内锥式套管配合内锥式仓管的内界而尺寸参见附录C5.4.2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主体应包含滑动式顶部连接金具、含应力锥的硅橡胶绝缘主体、顶推弹簧机构、密封尾管等主要部件,所有金属部件应均为非磁性材料典型结构和部件可参见附录D5.4.3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在止常操作的情况下,可插/拔次数应大于30次30次插/拔操作后,顶部金属接触部分及绝缘部分不应有可见的损伤并且,金属滑动连接部分的克流电阻不大丁•插拔操作前同一部分直流电阻的1.2倍6. 主要电气性能试验要求应按照表2,表3,表4的要求对相应产品进行型式试验,并提供国家认可的实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型式试验报告表2终端的试验程序和试验要求序号试验项目°试验要求1父流耐压124kV,5min,不闪络,不击穿2局部放电在环境温度下,48kV,<3pC3冲击电压试验(在0t4,5)下)250kV,±10次4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空气中)3次循环",在69kV和6环境下5局部放电48kV,在环境温度下和6环境下,<3pc6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空气中)60次循环,在69kV和班环境下7浸水试验10个周期8局部放电48kV,在环境温度下和6环境下,<3pC9短路热稳定(屏蔽和铠装)在电缆屏蔽的Isc下,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10短路热稳定(导体)升高到电缆导体的Qsc时,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11短路动稳定在Id下短路1次,无可见损伤12冲击电压试验250kV,±10次13交流耐压69kV,15min14潮湿试验2)34.5kV,300h,不闪络,不击穿,跳闸不超过3次,无明显损坏15盐雾试验幻34.5kV,l000h,不闪络,不击穿,跳闸不超过3次,无明显损坏表3中间接头的试验程序和试验要求序号试验项目1)试验要求1交流耐压124kV,5min,不击穿2局部放电在环境温度下,48kV,<3pc3冲击电压试验(在6t2)3)下)250kV,±10次4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空气中)3次循环4),在69kV和6t环境下5局部放电48kV,在环境温度下和et环境下,<3pc6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空气中)30次循环,在69kV和0t环境下7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水中)30次循环,在69kV和0t环境下8局部放电48kV,在环境温度下和览环境下,<3pc9短路热稳定(屏蔽和铠装)在电缆屏蔽的ISC下,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10短路热稳定(导体)升高到电缆导体的QSC时,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11短路动稳定在Id下短路1次,无可见损伤12冲击电压试验250kV,±10次13交流耐压69kV,15min表4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的试验程序和试验要求序号试验项目1)试验要求1交流耐压124kV,5min不击穿2局部放电在环境温度下,48kV,<3pc3冲击电压试验(在览2)下)250kV,±10次不击穿4短路热稳定(屏蔽和铠装)在电缆屏蔽的ISC下,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5短路热稳定(导体)升高到电缆导体的6SC时,短路2次,无可见损伤6短路动稳定在Id下短路1次,无可见损伤7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空气中)30次循环4),在69kV下,不击穿8恒压负荷循环试验(在水中)30次循环4),在69kV下,不击穿9插拔试验5)30次插拔操作,金属接触部分和绝缘主体无可见损伤10局部放电48kV,在环境温度下,<3pc11冲击电压试验250kV,±10次,不击穿12交流耐压69kV,15min,不击穿13检验外表无可见损伤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电缆附件用主要材料和部件均应标名称、厂名、生产日期,并附有合格证,或验收标记,有贮存期限的材料必须注明生产日期和贮存期。
7.2电缆附件的橡胶预制件、润滑剂、清洗剂等均应密封包装,橡胶预制件包装内应附有预制件内径适用范圉,每套附件的部件和材料应以专用包装箱包装,包装箱内应附有材料清单、产品合格证及安装工艺说明书7.3包装箱上应注明:a)制造厂厂名;b)产品型号、名称、产品标准号;c)额定电压;;d)导体材料、截面和芯数;e)生产日期;f)包装箱尺寸;g)毛重7.4产品在运输中应防止重压和猛烈碰撞7.5产品贮存时应避免接触热源,贮存处应有防火措施、干燥通风,贮存期应不超过相应配套材料和配套件的贮存期限附录A终端、中间接头及内锥型插入式可分离连接器安装材料一般技术要求A.1所有主体橡胶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肉眼可见的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