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企业发展战略某市行政体制改革与某市发展.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精****库
  • 文档编号:139743537
  • 上传时间:2020-07-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5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讲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与重庆发展主要内容• 一、三千年历史,八万里河山• 二、直辖之初的特殊市情• 三、直辖以来的总体工作思路• 四、重庆行政体制改革• 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一、三千年历史,八万里河山 位于祖国西南,长江龙尾,是东中西部桥头堡积淀三千年,文化厚重;直辖十二年,日新月异• 有3000年历史,为巴渝文化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这里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前314年设置巴郡• 图为煊赫的远古之巴• 在此汇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583年,隋文帝杨坚在这里设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图为冬泳健儿横渡嘉陵江• 1102年改为恭州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将恭州升为重庆府,为“双重喜庆”之意• 重庆有三都两城之称:古代巴国的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的国都、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陪都”;依山傍水,是著名的山城、江城山城水城.重庆美女• 重庆三次为直辖市,三次为计划单列市• 1937年国民党迁都重庆,1939年5月5日定为直辖市;• 1950年7月_1954年重庆定为直辖市; • 1954_1958年中央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 1963_1967年中央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 1983年2月,重庆为国家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 1984_1996年,重庆列为计划单列市,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 1997年3月14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为直辖市。

      光辉的抗战史和革命史• 41.6.5重庆大轰炸 红岩村:周恩来与邓颖超合影重庆渣滓洞重庆白公馆49.7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移民城市• 重庆历史上屡经战乱,经历了6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是清初政府组织的两广、两湖、江西、陕西为主的向川渝地区的移民运动会馆是同乡好友聚会、救助的中心清代重庆有390处会馆• 05.9.13湖广会馆修复峻工• 重庆处于南北之交,长江之滨,重庆人兼有北方人的豪放和南方人的灵秀• 重庆人的特点是直率热情,勇于与自然斗争,川江号子就是明证喜欢吃辣椒、火锅、麻辣烫,与潮湿的气候斗争二、直辖之初的特殊市情• 直辖后第一任市委 直辖后第一任市长• 书记张德邻 蒲海清第一,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层级和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 重庆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占第26位直辖之初重庆市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 • 1996年末全市总人口302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5.67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非农业人口577.10万人,占总人口的19.09%。

      少数民族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5.72% 第二,工作任务重• 移民• 扶贫• 老工业基地改造• 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路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100万移民,涉及16个区县,324个乡镇,445个村,1397家企业 • 扶贫人口366万,其中赤贫人口30万,还有少量人家住着岩洞窝棚;万、涪、黔地区22个县,其中21个为贫困县,被称为“西部现象” • 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直辖之初,在全市184家大中型企业中,1949年前建厂的有80家,1950__1957年建厂的有41家,两项之和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国有企业占全市工业资产总额的85%以上,亏损面超过60%国企活力不足,下岗职工40万,被称为“东北现象” • 重庆是雾都、火炉一名少女说,从未见过十五的月亮浓雾的一半源于污染浓雾、酸雨、污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构成重庆环境保护的五大难题• 上:黄镇东武隆指挥抢险• 下:巫溪核心灾区解困 第三,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4亿元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5.59亿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7元,农民人均收入1720元。

      第四,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突出• 重庆直辖市的经济区域呈现一圈两翼态势主城区、近郊区经济较发达,三峡库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较为落后,移民任务重黔江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都是贫困县• 600万城市人口,2400多万农村人口,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落差十分明显,承担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艰巨任务三、直辖以来的总体工作思路• 1、做好“三篇大文章”• 直辖后的第二任 直辖后的第二任• 书记贺国强 市长包叙定• 一是发展经济• 二是探索适应直辖市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直辖后第三任书记黄镇东 直辖后第三任市长王鸿举2、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6月10批准重庆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 图为直辖后的第四任书记汪洋3、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 20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重庆发展目标:围绕“314”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 右图为直辖后的第五任书记四、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一)调整行政区划• 1998年和2000年,撤销万、涪、黔地市行政层级。

      • 2001年,将107个区公所予以撤销• 2005年,将万州所辖的天城、五桥、龙宝三个开发区(县级行政层级)予以撤销• 06年江永合南市改区设立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撤并乡镇村我市乡镇总数由1499个减少为不足1000个村由20569个减为不足9986个二)转变政府职能 • 撤销对企业进行直接微观管理的13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实现了政企分开• 党政机关与240家中介机构、626家行业协会脱钩,实现了政中分开 •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调减行批项目7批1151项,占62%现存729项市、区建立项目库,在网上公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64项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运行放权区县与放权六区• 2000年下放50项权力给区县• 06年市政府决定将91项权限下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07年,将其中的83项权力下放给其它区县• 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决定“推进区县开放”,制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区县扩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决定》 • 累计对主城九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放权142、203、194项三)改革党政机构 • 2003市委设工作机构10个,精简15%市府设工作机构46个,精简17%市府各内设机构减少23.1%,裁并部门32个。

      • 区县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0-50多个减少为23-38个• 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1-2个或5-6个综合办事机构,行政编制平均精简20%以上• 人大、政协、群团机关、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也进行了相应改革• 2009年以来我市机构改革中,转变职能229项,理顺职责交叉和关糸不顺65项,强化部门职责267项在大交通、大文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农业、人社局等大部制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市级领导“三个强化”:领导责任、科学管理、工作指导 • 市直部门“三个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法、工作作风 • 区县干部“三个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统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自身实际问题• 制定“八条规定”:少开会、少发文、少应酬、讲真话、多调研、高效率、服好务、规范例会• 2006年9_12月,全市集中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学习整改活动• 06.930洪崖洞火爆开市 • 开展三项活动深化三项制• 三进三同 :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 结穷亲:与农村50万贫困户结对• 大下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 三项制度: 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 。

      五)提高行政效率• 实施“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和“重庆信息港建设”三大工程今年“村村通”公路 • 实行电子政务,开通政府视频会议系统• 06年全市实现村村通,乡乡上宽带网六)推行政务公开 • 1997年推行乡镇政务公开• 2002年,全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06年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力度,推行公共服务行业、公用事业单位政务公开•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 市民代表可申请旁听人大常委会七)建立应急机制强化社会管理• 市、区县分别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市编制完成各种应急预案8万个基本建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的应急体系• 10.7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区县、乡镇、村社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 上图为重庆武警装备反恐装甲车• 下图为3600名武警反恐演习• 打黑打掉10多个黑社会组织,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000余人,打掉一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破获500多起命案• 改革警务体制领导职务一律竞争上岗交巡合一” ,承担打击犯罪、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和服务群众四大职能• 试行交巡与城管“二合一” 八)创新三大管理行政决策:《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行政审批:《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行政执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 (九)组织实施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建设服务型政府1999组织实施“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即“1+6”工程2000_2002连续三年实施“十个一批”03年__012建设服务型政府(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组建城投、水投、高投等八大投资集团公司,加快社会公益设施项目建设 。

      • 将29个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将240个事业性质的中介机构转企重庆歌舞团等3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组建重报、广电、出版、新华书店、演艺等文化集团• 2009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200亿元,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3%,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一)城乡统筹与城乡管理一体化• 2007年3月14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重庆新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 重庆的特殊市情:2400/600万,二元结构突出• 温家宝:三多__农村人口、贫困人口、移民• 统筹城乡提出的现实背景• 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与仍在扩大的城乡差别,城乡分割的根源在制度• 城乡分治、城乡割裂,两套制度,两种运行模式,两类政策标准• 重城市、重工商业,忽视农村、轻视农业、歧视农民• 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同步• 07年6月,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6.16汪洋王鸿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问计求策• 7.13召开全市建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电视会议• 07.7.11两办调研专题:• 1、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2、农民工;• 3、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 4、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