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88691416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8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2章 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知识补充n投入产出分析的类型¨投入产出模型按照所采用的不同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模型和价值型模型¨这两种模型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形成其它各式各样模型的原始基础因此,学习和掌握投入产出技术也必须从这里开始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n该模型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产品的实物量单位,例如千克、吨、米、千瓦时等模型的内容包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n模型能够描述实物产品在生产中的数量依存关系,模型简单、明了,其应用有着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模型计算与实际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n缺点是:受实物量计量单位的局限性,该模型在表达经济数量关系方面显得比较简单、形式单调表现领域仅限于物质产品,无法反映全部的经济活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n该模型使用的是价值量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万元、亿元等模型的内容包括:¨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n采用价值量计量单位使模型统一了计量单位,扩大了模型描述空间,增强了模型的表现力该模型可以反映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实体的和虚拟的全部经济活动,并将经济系统的实物运动(使用去向)与价值运动(消耗结构)有机融为一体。

      因此,该模型能够更全面的、更系统的表现和揭示整个经济系统n缺点是,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较大程度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的其它模型n以实物型或价值型两个基本原始模型为基础,结合相关领域的业务特点及尚需完成的任务,实际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模型类型有:¨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部门(行业)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动态模型:引入时变因素¨投入产出优化模型:选择最优方案 全国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全国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简介n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很多,但最基本的类型是全国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描述对象,反映某一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各产品(或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n按照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两大类每种模型均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n目前,大部分投入产出表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但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工作最早开始于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973年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第一节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n国民经济中的实物产品成千上万,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形式多样的生产、分配与使用间的相互联系。

      从生产角度来看,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其它产品,这种相互消耗形成了复杂的相互联系n具体可以分为:产品间的单向联系和双向联系产品间的单向联系和双向联系、直接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顺联系和逆联系顺联系和逆联系以及产品的自我消耗联系自我消耗联系等n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任务就是反映这些联系,全面全面揭示产品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揭示产品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第一节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n双向和单向联系¨大多生产性部门之间都是双向联系,即相互消相互消耗、相互提供产品耗、相互提供产品¨单向联系是指先行部门为后续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但后续部门不再返回去 第一节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n顺联系和逆联系¨顺联系:原料的生产—加工—成品¨逆联系:后续产品又返回去成为先行部门生产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n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不经过中间环节(其它部门)而发生的部门间产品直接消耗联系¨间接联系: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其它部门)而发生的部门间产品间接消耗联系 第二节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n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中各大类产品并采用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编制而成。

      n一般来说,确定具体的产品目录,可以参照国家计划的主要产品目录,或者把用途相同的产品经过归并后,形成若干大类产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模式n简化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下图所示,共n中产品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模式n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即本期生产不再返回生产过程的物质产品,例如投资投资(暂时脱离)、消费消费(永远脱离)和出口出口(脱离本国加工过程)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总量n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消耗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身)的数量但应指出的是,由于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模式n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特点n(1) 实物表是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并不相同,表的纵列不能相加因此,实物表的纵列只能反映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消耗,无法反映各类产品的物耗总量。

      n(2)实物表所反映的各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条件决定的因此实物表能较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联系,使它不受价格变动和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n(3) 由于实物表中的产品目录不能包罗万象,使得表中未列名产品的生产消耗得不到反映,也就是各类产品的中间产品并不完整为弥补这个缺陷,需要在中间产品的纵列,加上一个其他项,或称未列名产品项 3、产品目录确定时需考虑的问题①要使被选择列入实物表的各种产品,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②要根据编表的目的目的来选择产品统计分析—全面;规划预测—未来的方向性产品】③考虑产品相互间的消耗,即尽量将列入目录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在内,提高实物表的填满率填满率④各类产品的具体品种,一般不在实物表中列出发电(水电或火电)】 第三节 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n一、直接从表中得到的数量关系式 n (2-3-1)数量关系简单数量关系简单化、表面化化、表面化 二、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小于等于小于等于1 二、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二、引入直接消耗系数n此矩阵有明确的经济含义经济含义:在矩阵(I-A)中,从列来看,说明了每种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n若用“负”号表示投入,用“正”号表示产出,则¨矩阵中每一列的含义说明,为生产一个单位各种产品,需要消耗(投入)其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而主对角线上各元素,则表示各种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比重比重¨同时,也可看到,此矩阵的“行”则没有经济含义 二、引入直接消耗系数n模型(2-3-4)建立了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已知各种产品的总产量,则通过(2-3-4)就可计算出一定生产技术结构下,各种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数量n当然,我们还可以建立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联系,即将(2-3-4)改写成: 二、引入完全消耗系数n一般来说,任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各种直接消耗关系外(直接联系),还有各种间接消耗关系(间接联系)n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则是这种包括所有直接、间接联系的全面反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产品的生产中,几乎都存在这种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关系,而充分理解各种间接消耗关系是充分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复杂性的有力工具n例如,某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联系的部门或产品,实际上都有着比较重要的间接联系如果能将各部门间、产品间的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关系计算出来,则对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产品间的内在联系,搞好宏观经济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

      图例说明 三、引入完全消耗系数n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每生产单位j种(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种(部门)产品的数量一般表示为 ,用B来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n计算公式¨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全部间接消耗系数n举例解释¨下面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假设国民经济只有农业(1)和工业(2)两个部门,并知它们之间的直接消耗矩阵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首先分别计算农业和工业的一次间接消耗系数1.农业对农业的一次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2、农业对工业的一次间接消耗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3、工业对农业的一次间接消耗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4、工业对工业的一次间接消耗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结果,我们就可以找到某种规律,由此得到这两个部门的一次间接消耗的系数矩阵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再计算农业和工业的二次间接消耗:¨1、农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二次间接消耗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 … …n其它二次间接消耗的计算省略同样,我们仍可找到某种规律性,并得到二次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完全消耗系数实例解释n我们最终得到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应为: 最终产品系数(追加需要系数)n也可成为列昂惕夫逆系数。

      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学意义1、从列来看¨矩阵中的元素表示j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产品的完全需求量(中间需求和自身需求)¨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这表明i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其超过部分和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体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完全消耗关系 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学意义n其意义可用下面的例子形象地说明: 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学意义n上表的第一列表明:要保证农业部门能提供一亿元的最终产品,则农业部门的生产量要达到1.109亿元,轻工业部门要达到0.0464亿元,重工业部门要达到0.4114亿元,其它部门要达到0.0904亿元n其中农业部门生产总量超过最终产品的部分(0.109亿元)以及引起其它各部门生产的数量,都是因为农业生产中对各部门(包括本部门)都存在着完全消耗关系所致 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学意义2、从行来看¨如果国民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分别增加 那么第i部门的总产量要增加¨可见,最终产品系数是连接最终产品与总产品的桥梁。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作业)n劳动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劳动报酬的数量n同理,利用完全消耗系数与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关系,还可以推导出完全劳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四、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四、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nQ中包括其他项 四、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四、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四、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思考题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