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课件.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8842787
  • 上传时间:2024-07-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38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部分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第五章 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第六章 药品微生物学检查第七章 微生物制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第三节 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小结 第五章 药品生产环节的 微生物来源与控制 主要法规施行时间发布单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年版)2011年3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2015年12月1日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2006年3月23日药品微生物控制相关的主要法规 微生物微生物微粒微粒热原热原药品生产卫生控制l大小:1-50μm粒子l包括:尘粒、微生物l来源:环境、生产l致病性:炎症、栓塞等l各类微生物l来源:环境、人员l致病性、超敏反应l热原与内毒素关系l特点:耐热、可通过滤器、 可吸附、可溶、可破坏l来源:生产各环节l致病性:发热、休克等第一节 概述 热原和内毒素关系凡是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发热物质检查方法:家兔法 热原G-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引起机体发热检查方法:凝胶法 内毒素内毒素是热原,但热原不全是内毒素。

      l注射剂l注射用水l植入性制剂l无菌原料检查范围药品生产中除热原的方法:高温、蒸馏、活性炭吸附、超滤、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生产过程厂房设施原辅料成品水空气工艺流程人员包装微生物污染的环节第二节 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 一、原辅料(一)原辅料卫生控制方法1.植物来源:洗净、晾干、烘烤、炮制、辐射 处理、微波消毒2.化学合成:干热、湿热、微波3.中药提取物:高压或流通蒸气、微波、过滤 除菌法4.动物来源:去除病原微生物、过敏原5.生化药物原料: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 法、过滤除菌法、辐射灭菌法 制药微波烘干杀菌设备④④ (二)卫生学检查 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三)存放条件 温度、湿度、包装完整 无菌原料 非无菌原料 (四)物料净化与传送洁净室洁净室传送传送物料净化物料净化l传送带:远距离,不得穿越不同洁净区l专用电梯:不得人、物交叉使用l传递窗:相邻车间l物料净化室进行:除尘、脱包、消毒 二、工艺用水(一)种类、适用范围及卫生标准饮用水饮用水纯化水纯化水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灭菌注灭菌注射用水射用水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蒸馏法灭菌 1.饮用水l细菌总数≤100cfu/ml(1)卫生标准l药材净制时的漂洗l制药用具的粗洗l药材的提取溶剂(2)适用范围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l每100ml水中不得检出 2.纯化水 l需氧菌总数≤100cfu/ml(1)卫生标准l配制普通药物制剂(非无菌药品)的溶剂l试验用水l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l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 (2)适用范围 纯化水制备机械机械过滤器过滤器活性炭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器5 5μμm m 精密精密过滤器过滤器一级一级反渗透反渗透二级二级反渗透反渗透紫外线紫外线消毒器消毒器0.220.22μμm m 微滤微滤原水原水用水点用水点 3.注射用水l需氧菌总数≤10cfu/100mll细菌内毒素检查:应<0.25EU /ml(1)卫生标准l配制需最后灭菌的注射剂用的溶剂或稀释剂l配制滴眼剂的溶剂l配或装注射用容器的精洗 (2)适用范围(3)保藏l大于80℃保温或70℃以上循环,不超12h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需氧菌检查:l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l用R2A琼脂培养基l薄膜过滤法:纯化水取水样不少于1ml; 注射用水取水样不少于100mll30~~35℃倒置培养不少于5d 4.灭菌注射用水l无菌检查 l细菌内毒素检查:应<0.25EU /ml(1)卫生标准l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l注射剂的稀释剂 (2)适用范围 (二)制药用水的卫生控制水贮水设备 水水设备水设备热力灭菌过滤除菌紫外消毒化学消毒包括:水及制水、供水、贮水设备 (一)空气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最大允许统计数。

      三、空气洁净度四等级A级B级C级D级 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微生物(动态)静态动态浮游菌cfu/m3沉降菌(90mm)cfu /4h表面微生物接触(55mm)cfu /碟5指手套cfu/手套≥0.5μm≥5.0μm≥0.5μm≥5.0μmA级3520203520 20 1111B级352029352000290010555C级 35200029003520000290001005025-D级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20010050-GMP各洁净级别洁净度标准 悬浮粒子微生物监测浮游菌沉降菌(二)空气洁净度监测表面微生物物品表面五指手套 1.悬浮粒子检测:悬浮粒子检测器 2.浮游菌检测:浮游菌采集器 30~35℃培养48h打开培养皿空气中暴露4h每个培养皿平均菌落数1cfu为合格定期进行菌落检查(A级)3.空气沉降菌的检测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浮游菌、沉降菌检测采样布点图沉降菌离地0.8m~1.5m左右 轻按接触皿表面轻按接触皿表面1010秒秒开盖开盖带手套五指并拢带手套五指并拢4.表面微生物30~35℃倒置培养培养3 3~5d表面接触皿(碟)法5指手套细菌计数 l过滤除菌法l紫外线照射法l化学消毒法采用消毒灭菌l人员少、精、 卫生、着装l减少流动l用发尘少的材料控制人员、材质(二)空气卫生控制措施包括:控尘、控菌甲醛、戊二醛、丙醇、臭氧、过氧乙酸、石碳酸、过氧化氢气体、新洁尔灭等 初效过滤(高)中效过滤(亚)高效过滤除大于0.3~1μm的尘粒,起决定作用1.空气过滤:除菌、除尘空调净化系统:一般采用三级过滤除大于10μm的尘粒除大于1μm的尘粒 2.气流组织与洁净度l层流:单向流,气流同一方向,直接排出 粉尘,洁净度高l乱流:气流不规则,稀释粉尘,洁净度低l混合流:两种混合,洁净度高图5-3 洁净室气流组织形式a-垂直层流 b-水平层流 c、d、e、f-乱流1-风机 2-高效过滤器(满布) 3-高效过滤器送风口 4-回风格栅 5-回风口 (一)厂房选址及厂区环境(二)厂房的布局与设施(三)洁净室(区) 控制尘粒和微生物 与空气洁净度相同分为四个级别。

      四、厂房建筑物和制药设备 振荡筛/震动筛 压片机 人、物分流,走向合理 设备设施合理布局l要求高→低;l内→外空气流向l洁净室与非洁净室、 不同级别洁净区间压 差为10Pal相同洁净室不同功能间 压差可为5Pa有压差防交叉污染l温度18~26℃l相对湿度45~65%控制温、湿度少尘材料,室内无死角、不易藏尘、易清洁、耐消毒内部无死角,易清洁防尘、防虫、防鼠等有三防措施1.洁净室(区)要求 2.洁净室(区)的净化措施l空调净化系统l定期消毒l热力法:设备干热或湿热l用发尘量少材料l控制人员:卫生、着装、人数、活动A级和B级洁净区:l用的消毒液要用无菌水配制l用的抹布最好进行灭菌处理 非无菌药品生产l口服液体和固体l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l表皮外用药品 无菌药品生产l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灌装或灌封;眼用制剂、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的配制、灌装(或灌封)l非最终灭菌产品: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l非最终灭菌产品: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四)部分药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度级别C级B级背景下的A级C级D级 五、生产人员(一)人员要求1.基本要求(1)卫生培训(2)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建立生产人员健康档案(4)避免裸手接触药品及包材内表面 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不得进入生物制品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

      2.洁净区生产人员要求(1)人数:少而精(2)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3)工作服符合要求(4)规范着装材质、式样、清洗、消毒及穿着方式应与所从事工作和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GMP》各洁净区的着装要求D级 1.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 2.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 3.不带进外来污染物C级 1.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戴口罩 2.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 工作服应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3.穿适当的鞋子或鞋套 《GMP》各洁净区的着装要求A或B级 1.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 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应戴口罩,必要时 戴防护目镜2.戴经灭菌且不散发颗粒物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 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袖 口应当塞进手套内3.工作服应灭菌的连体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 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4. 操作期间应当经常消毒手套,并在必要时更换 口罩和手套5.每位员工每次进入A或B级洁净区,应更换无菌工作服,或每班至少更换一次,但需要验证其可行性 (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净化程序1.人员进出非无菌洁净生产区的程序图例 2.人员进出无菌操作洁净生产区的程序图例 1.注意个人卫生2.控制洁净室人数,2.规范着装、规范操作3.做好消毒:自身和工作服等4.按规定程序进出洁净室(三)人员卫生控制方法 六、包装材料1.尽量选用带菌少的新型包装材料。

      2.生产洁净度与所包装药品生产洁净度相同3.微生物限度、无菌、细菌内毒素、热原应符 合所包装药品的要求4.消毒灭菌:材质、消毒灭菌方法 七、药剂的消毒灭菌(一)非无菌制剂的消毒灭菌措施1.固体制剂 辐照灭菌法、干热法、微波法消毒法2.液体制剂 添加防腐剂、湿热灭菌、过滤除菌等 (二)无菌制剂消毒灭菌措施湿热灭菌、过滤除菌法、辐照灭菌法、添加防腐剂等 一、空气微生物检测二、设备及建筑表面微生物检测三、工艺用水卫生监测四、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微生物检查五、消毒灭菌效能验证无菌检查需厌氧菌检查需氧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总数检查控制菌检查第三节 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监测方法 主要内容  小结药品生产环节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污染来源控制方法原辅料中药材洗净、晾干、炮制、热力法、辐射灭菌、微波消毒、过滤除菌、适宜条件储运工艺用水热力法、过滤除菌法、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空气过滤除菌法、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用发尘少的材料;加强人员管理厂房设施周边环境干净、布局合理、人、物分流、设施消毒灭菌,其他与空气相同生产人员注意个人卫生、控制人数、做好消毒、规范着装、进出洁净室流程要规范包装材料超声波清洗、高压蒸汽灭菌、辐射灭菌、隧道干热灭菌、发尘少、与产品的卫生标准一致、不影响灭菌效果药物制剂高压蒸汽灭菌、流通蒸汽消毒、过滤除菌、辐照灭菌、添加防腐剂防污染的监测方法空气洁净度、工艺用水卫生、表面微生物、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微生物学检查、消毒灭菌效能验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