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8684294
  • 上传时间:2017-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把握传记基本事实李志伟作者花费心血特意为一个人物树碑立传,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其事迹、刻画其形象、张扬其个性、凸显其思想、弘扬其精神品质,而这些都需要用人物本身的经历来佐证,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所以做传记阅读题,要准确筛选出文章中的事件,传主的事迹、言行、成就都会在事件中有真实的体现,因此,理解、分析文本中的事件,就可以了解传主的性情、思想和品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传记的重要事实既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还包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因此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在理清传主的人生轨迹的同时,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旨,是解答人物传记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一、寻踪觅迹找事件,传主经历明心间传记中人物的思想、性情、成就都要用具体、真实的事件来表现,作者通过这些事件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事件,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人生轨迹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在哪些领域有所贡献或重大突破、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这些重要事件筛选出来了,这个人物的骨架就出来了,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心例】2011 年濮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第 3 小题: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 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 (6 分)相关文段: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旧词藻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 ,直斥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 3 天。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名教授,前去采访—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和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筛选出文章中有关刘半农的事件,从而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事件都很具体,如果给每一个事件按照内容安排的先后做好标号,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角度整合即可答案:①他在巴黎留学时指挥众人作乞讨状照相,征求方言时挨骂等事例表现他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等特点②他嘲讽为他送别的文友、嘲讽考试院院长等事例表现出他不通世故、胸无城府等特点③他采访名妓赛金花等事例表现出他治学既认真又不失灵活等特点二、重点语句要注意,字里行间有观点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和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的基本观点在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等重要语句中往往有明显的体现,所以要抓住文章中的这些重点语句,于字里行间中把握文章的主旨相关文段: “如果将韬略比作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支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

      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 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 跃然纸上浅有二意,一为“ 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旧词藻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 ,酒宴遂不欢而散刘半农之“浅” ,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 ”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 ;作为散文家,又著有《半农杂文》 ;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 、 《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 ;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中国俗曲总目稿》 ;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 ,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 ,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解析:刚才那道题,让“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 ,要做好这道题,首先得弄明白刘半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然后才能筛选相对应的事件,如“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 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 节, 跃然纸上”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 刘半农之‘浅’ ,还在于其所学颇杂”这些重点语句,已经明显地阐明了作者对刘半农这个人物的认识,是很明确的评论,只需对这些语句稍加整理、组合,就可以得到较完整的答案。

      三、纲举目张是主线,围绕中心析全篇一篇文章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中心展开的,对于人物传记而言,传主的精神品质和成就贡献一般都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而所有事件的选择、作者的抒情、议论或描写都必须以为中心服务为宗旨所以在筛选出主要事件和重点语句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分析这些事件和语句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旨,它们和中心是怎样联系的,明确作者的目的,对整篇文章有一个透彻、全面的把握例】2011 年濮阳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第 1 小题和第 2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 ”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C、文章标题“教我如何不想他 ”是全文的线索,既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 “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 ;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

      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解析: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要表现刘半农胸无城府、不拘小节、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表达对刘半农的崇敬之意和怀念之情,而一篇优秀的文章的所有材料都是围绕着中心展开的,所以(1)题 D 项中“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 ”的说法不当;文章中拿陈独秀和胡适与刘半农进行对比,当然是让二人当绿叶,来衬托刘半农这朵红花所以是为了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答案:(1)B(其性格和他写的歌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的说法不当,从文中看,他所学颇杂,但却研究颇深,成就颇大 )(2)①对比 比喻②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学以致用——边练边思边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书房里的贾平凹逄春阶 见过许多的书房,绝对没有见过比贾平凹更奇特更“另类”的书房贾平凹先生把我们拉进门去的时候,恍惚感觉是进了一个博物馆 贾平凹给自己书房起的名字叫“上书房”贾平凹叫这名字有什么讲究呢?贾平凹自言,不过有时喜欢读书而已,没事就“上书房”去嘛,民间常说上食堂、上茅房,那为什么就不能“上书房”呢!书房在西安某小区,十三层楼地楼顶,连阁楼加上的话,面积有 150 平米。

      第一印象,没大看到书,倒是满眼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佛像,木雕,盆盆罐罐,石碾子、书法作品等走路得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碰到什么古董这里面的东西,体量上多是大个头的,看着这些东西,顿生拙厚、古朴、旷远之感,禁不住遥想起汉唐气派诗人、华商报记者王锋说:在老贾眼中,大罐便是大观、达观,其中有个巨型汉罐,平日用来点香和弹烟灰,主人“气派”如是,由此可见上书房中有不少蛙形器物,有一巨型木蛙,卧在上书房正中的地板上,有一金蛙,放在白瓷盆内的水里,蛙、凹谐音,想贾平凹写累了,盯着这些跟自己亲近的物件,就放松了筋骨 在通往阁楼的楼梯两侧,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狮子塑像,有一千多只这已经不是群,可以称作军贾先生说,世上的木头石头或者泥土铜铁,一旦成器,都有了灵魂他就在这些灵物中,让自己的思绪飞扬,进入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里去 大大的书桌上摆的东西满满当当,只留出一个可以写字的地方,像凹下去的盆地,阁楼的隔断上,是自书的一副字:“与天为徒”,四字寓意是提升主体精神,主动与天道保持和谐贾平凹说:“与天为徒”, “不敢不努力” 书房,就是贾平凹的创作作坊在博古架上,他书着“风起云涌是龙升之时”“ 我有使命不敢怠”等警示自己的语言,还有“今生有债都还遍,唯欠梅花数行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刺激自己诗意的诗句。

      就是在这样的书房里,贾平凹写出了近期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比如《古炉》 他说:“我尽量拒绝一些可去可不去的场合,拒绝一些可干可不干的事这些年里,六七次出国都谢绝了,一些必须去的大活动和会议我都带着稿子,晚上书写在西安的日子,每早八点前必须到书房里,写到中午 11 点,11 点到 12点接待来访人,中午睡一觉,起来写到下午 5 点,5 点到 6 点又待客,基本生活规律就是这样有时写顺了就特别愉快写不顺有各种原因,有时就不知道怎么个写法了,有时故事不知道怎么延续,有时想基本生活规律就是这样,有时想不到好点的东西写的时候要没有感觉,作品肯定就没意思要是哪天写得特别有味道,就特来劲灵感来了嘛,就很愉快,一般一天能改好五千字,特别顺当就能写到八千字有时就两三千字,太忙就放下三年左右短的文章都没有写采访结束时,看到“上书房”门口,贾平凹画着一个门神,上面一行字:“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 那门神憨态可掬选自《名人传记》2011 年第 5 期 有删节)1、作者说“见过许多的书房,绝对没有见过比贾平凹更奇特更“另类”的书房” ,贾平凹的书房有什么特别之处?2、书房中的贾平凹是什么样的,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3、根据本文中的信息,你认为贾平凹能够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参考答案:1、①书房名字比较有特点。

      ②书房像一个博物馆,有很多大型的古董和与凹谐音的蛙形器③在通往书房阁楼的楼梯两侧,排列着很多狮子塑像④有憨态可掬的另类门神2、①书房中的贾平凹是放松的那些大型的古董和蛙形器物让他感到亲近②书房中的贾平凹思绪飞扬,有创作灵感那些狮子塑像可以带他进入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里去③书房是贾平凹的创作作坊,给他写作的激励和写作的良好环境3、①广泛的兴趣爱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精神,陶冶了情操②不断的自我激励和刻苦努力③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附《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原文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刘半农(1891—1934) ,又名复,江苏省江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同为“新文化运动” 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作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